金融競爭力

金融競爭力是指金融產業作為整體所顯示出來的競爭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融競爭力
  • 內容:整體性競爭力
  • 特點:金融競爭力的系統性
  • 概念:作為整體所顯示出來的競爭力
內容,系統特點,基本思路,評價,

內容

1.金融競爭力並非某一金融部門的競爭力,亦非金融企業的競爭力,而是各種金融部門和金融企業複合而成的整體性競爭力。
2.金融競爭力存在的前提,是競爭性和開放性的金融市場。在金融壟斷和排外性封閉性的金融市場環境下,則無所謂現代意義的金融國際競爭力。
3.金融競爭力是一種系統能力。金融競爭力由眾多要素構成,是各種要素內在結合而形成的綜合能力。
4.金融競爭力具有強烈的對比性。金融競爭力只能是兩國或多國金融業之間相比較而存在的整體力,其參照系是競爭對手的競爭力。一國金融競爭力的強弱,只能在國際金融競爭中檢驗出來,在與競爭對手的較量中作出判斷。
5.金融競爭力通過市場價值和自身利益而體現出來,前者主要包括市場占有率和客戶滿意度,後者主要包括行業盈利水平和發展水平。
6.金融競爭力是資產競爭力與過程競爭力、現實競爭力與潛在競爭力的統一。
金融競爭力對3個層面的競爭力,即國家經濟競爭力、產業競爭力、企業競爭力,都是決定性因素。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競爭力則是國家經濟競爭力的核心。金融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核心作用。市場機制是資源配置的基礎和主要手段,而在市場體系中,金融市場起著核心和樞紐作用。金融市場引導生產要素的流向和流量,其對資源最佳化配置的引導力,則取決於金融競爭力。金融市場促成儲蓄向投資的轉化,具有資本形成的功能,推動資本規模的擴大和資本結構的最佳化,而這種推動力的大小,是由金融競爭力的強弱決定的。金融競爭力關係到計畫調控的效果,制約著財政政策的運行質量,決定著貨幣政策調控的效率,是巨觀經濟調控的基礎和核心力。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國家經濟安全的核心是金融安全,而金融競爭力則是抵禦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和經濟安全的核心支持力。
金融競爭力是產業競爭力的支撐。提高傳統產業的競爭力,需要以高新技術對其進行技術改造,實現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和升級,促進資源向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的流動,推進產業的系統創新等。解決這些問題,均需以金融競爭力為支撐。至於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更是須臾不可離開強有力的金融支持。作為金融形式之一的風險投資,是高新技術企業不可缺失的孵化器,是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為直接生產力不可替代的橋樑。風險投資業競爭力的強弱,直接決定高新技術產業的興衰,並且進而對整個產業競爭力產生重大影響。
金融競爭力是企業競爭力的依託。金融競爭力的增強,能為企業升級創造更好的融資環境,提高企業項目開發的準確性和成功率,促進企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最佳化,使企業更好地實現科技進步。隨著產融融合不斷向廣度和深度發展,金融企業必定越來越多地從實體企業內部產生作用,因而金融競爭力對企業競爭力的作用,將越來越直接,越來越顯著。

系統特點

第一,金融競爭力的系統性。
金融競爭力的要素,是一個龐大的簇,各個要素相互促進,相互制約,有機構成一個系統。金融競爭力系統可分為金融資產競爭力和金融過程競爭力兩個分系統。金融資產競爭力是金融競爭力形成和發展不可缺少的基礎,金融過程競爭力則是將資產用於轉換過程實現價值增值的競爭力。在金融競爭力中,各種要素具有不同的權重,但是它們只有有機結合。才能形成整體金融競爭力。換言之,金融競爭力不能被某個或某些要素競爭力所取代,也不是各個要素競爭力的簡單加總,而是各種要素競爭力複合形成的整體競爭力。
第二,金融競爭力的相對性。
從空間範圍看,一國金融競爭力在一定區域範圍較強,但在全球範圍則可能較弱:同開發中國家相比可能較強,同已開發國家相比則可能較弱。從時間角度來看,昨日金融競爭力之弱者,可能轉變為今日強者。金融競爭力的相對性,還表現為一國金融競爭力雖弱,但其中的某些要素競爭力卻可能較強;或總體雖強,但其中的某些要素競爭力可能較弱。一國現實金融競爭力雖弱,但不見得潛在金融競爭力也弱,對於轉軌時期的開發中國家來,尤其如此。相對性的另一表現.是一國金融競爭力的指標對比同實際對比往往存在某種差異。金融競爭力指標對比,只有相對的意義,在不同的市場和不同的金融環境下,這種相對性更為明顯。當一國的金融市場尚不完善,參與國際金融市場競爭尚不充分時,金融競爭力指標對比同金融競爭力實際對比,它們之間的差距相對更大些。
第三,金融競爭力的開放性。
金融競爭力的各個要素和要素組合,同外部環境無時無刻不在發生相互作用。一國金融競爭力系統,直接受4個層面的外部環境的影響,即企業環境、產業環境、國內巨觀經濟環境、國際金融和經濟環境的影響。隨著金融和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國際經濟環境發生的各種變化,都會對開放中的各國金融競爭力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第四,金融競爭力的動態性。
金融競爭力不是靜態的,其各個要素均受內在動力的作用,無不處在動態變化中。作為金融競爭力載體的金融企業,由於受其內在經濟動力的推動,必然千方百計地促使金融競爭力的提升。金融競爭力各個要素時刻受外部競爭環境的影響,也必然處在變化發展中。金融競爭力要素結構的合理性是相對的,而各要素髮展的不平衡性、要素組合在運行中發生矛盾是經常的,因而要素結構必須適應情況的變化而適當加以調整,使之處於合理狀態,從而使得金融競爭力顯現出動態性的特徵。
第五,金融競爭力的盈利性。
保持資金的流動性、安全性和效益性,是金融資本內在規律的要求。實現利潤的最大化,是提高金融競爭力的目標。金融業不是為提高金融競爭力而提高金融競爭力,而是為了求得生存發展,獲取競爭優勢,實現更大的資本增值而提高競爭力。達到比對手更高的盈利水平,本身是金融競爭力的重要內涵。一國金融競爭力的許多要素雖然質量較優,卻不能創造出高於競爭對手的經濟效益,這只能說明其競爭力是潛在的,而不是現實的。
第六,金融競爭力的國際性。
現代資產管理技術的快速發展,離岸金融市場的擴大,證券市場國際化發展,極大地推動著金融市場國際化。西方已開發國家相繼放鬆金融管制,促進了國內金融市場與國外金融市場的結合,使國內金融市場日趨國際化。開發中國家的金融業也對外開放,實行國際接軌。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使國際性的金融合作與競爭,不僅在國際金融市場深入開展,而且在各國國內金融市場廣泛進行。因此,金融競爭力具有明顯的國際性特點。金融競爭力,實質上就是金融國際競爭力。一國金融競爭力的強弱,必然用國際通用的指標體系來衡量,必須放到國際金融市場中來檢驗。

基本思路

(一)堅持整體性提高的思路。
首先,從國家經濟、產業、企業三個層面實現競爭力的整體性提高。國家經濟競爭力是金融競爭力的支撐,必須在國家經濟競爭力的框架內來研究金融競爭力,在實施國家經濟綜合競爭力提升戰略的基礎上,實施金融競爭力的提升戰略。封閉於金融業內部,孤立地實行金融競爭力提升戰略,必然收效甚微。產業競爭力對競爭力具有重大影響,促進中國產業結構最佳化和升級,加速發展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提高中國產業的跨國水平和國際競爭力,才能使金融競爭力提升得到保證。企業競爭力是金融競爭力的基礎,企業競爭力提升戰略的科學制定和有效實施,必然有力支持金融競爭力的提升。其次,實行各金融部門競爭力的整體性提高,使之形成最大合力。再次,實行金融競爭力要索的整體性提高。使它們之間相互適應,協調發展,形成合理的組合,並使之在動態中最佳化升級。
堅持整體性提高,決不否認在一定時間裡的重點選擇和強化,恰恰相反,而要以重點強化來帶動整體提高。一攬子同時提高金融競爭力要素的戰略,由於不分輕重緩急,往往事倍功半。只有科學確定金融競爭力的重點要素,著力加以強化,同時兼顧其他要素的相應改善,才能從整體上提升中國金融競爭力。
(二)構建金融競爭力的微觀基礎。
提高中國金融競爭力,必須構建富有生機和活力的微觀基礎,增強金融企業競爭力。中國金融企業需要切實搞好股份制改造,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金融企業制度,這是構建微觀基礎的根本途徑。正確處理全面競爭力與核心競爭力的關係,以核心競爭力的強化,來促進全面競爭力的提升。適度擴大金融企業規模,在支持中小型民營金融企業發展和壯大的同時,積極發展一批資本雄厚、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金融企業集團。精心培育金融企業的商140麗麗譽,樹立其良好的市場形象,發展優秀的金融企業文化。大力拓展金融企業的業務,擴大市場份額,打牢風險管理的堅實基礎,建立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穩步增強自身競爭力和控制力。為金融企業增強競爭力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系統,包括社會環境、市場環境、企業環境、人才環境、科技環境、競爭與合作環境、社會信用體系環境等。
(三)大力提高金融資產質量。
中國金融不良資產率較高,資本充足率較低,這一“高”一“低”的並存,成為提高金融競爭力的嚴重障礙。提高金融資產質量,根本途徑在於深化金融改革,使金融企業真正成為資本充足、管理科學、運營安全、效益良好的現代金融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我發展、自我控制的競爭主體,提高信貸決策的科學性,不斷改善企業素質。建立和完善金融企業內部控制系統,提高風險防範和控制能力。另一方面,要從根本上解決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管理問題,促進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升級。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提高金融資產質量才有堅實的基礎。
提高金融資產質量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是處理金融不良資產。金融不良資產的處置,其核心是將金融不良資產剝離出來進行專門處理。中國對金融不良資產的處置已多年,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問題依然嚴峻。為了加大處置力度,應完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運行機制,豐富處置手段;完善銀行自主性處置不良資產的機制,發展多樣性的銀企債務重組方式;健全不良資產定價機制,提高定價水平;規範金融不良資產的處置過程和處置行為,杜絕弄虛作假;加強對金融不良資產處置的監管,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四)大力推進金融創新,使之與金融監管結合起來。
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具有根本的一致性,在一定條件下兩者的作用可以互相轉化。但是,兩者之間也存在非一致性。金融創新在促進風險管理的同時,也會引發新的風險。金融創新要求金融監管保持一定的彈性,而監管過嚴則會制約金融創新。金融創新增加金融監管的難度,監管不當則會引發新的風險,從而影響金融創新。金融機構創新願望強烈,而金融監管往往落後於金融創新,在_.定時期內很難適應創新的需要。由此可知,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是矛盾的統一,無視兩者的一致性,或者把兩者對立起來,都會損害它們之問的良性互動和共同發展。
把金融創新和金融監管統一起來,關鍵是尋求兩者的結合點。這個結合點,便是金融風險管理。只有切實搞好金融風險管理,才能以金融創新推動金融監管,以金融監管促進金融創新。從巨觀金融風險管理來說,要建立穩健的金融開放機制,建立和健全風險預警系統,積極參與國際金融合作。從微觀層面來說,則應大力提高金融企業自我發展和自我控制能力,建立監管和創新相統一的機制,不斷提高風險管理水平。金融監管不僅要以防範金融風險為目的,而且要以支持金融創新為己任,寓金融監管於提供金融創新服務之中,把嚴格監管和放鬆管制結合起來,實行從事後管制向事前防範的方向轉變,從靜態性監管向動態性監管的轉變。
(五)建設高素質的金融人才隊伍,提高人力資本競爭力。
首先,要更新觀念,強化金融機構對金融人力資本的投資意識,不斷加大對人力資本的投入量。其次,建立和完善合理的金融人力資本結構。與合理的金融組織結構相適應,銀行業、保險業、信託業、證券業、基金業的人力資本應形成合理的結構。在培養各類金融專業人才同時,要在金融複合性人才、國際金融人才的培養上投入更多的人力資本。逐步規範金融人力資本的投資方式,將金融企業與員工個人作為兩個投資主體。劃分其投資範圍,提高兩個主體的人力資本投資效果和投資積極性,以加速金融人力資本的積累。完善人力資本使用制度,提高人力資本使用效果,不斷實現人力資本的增值。建立和完善金融人力資本的風險管理機制,處理好人才的個性發展和群體協調發展的關係,把金融人才隊伍的穩定性和合理流動性統一起來。建設優秀的金融企業文化,打造形象良好的金融企業品牌,控制和防範金融人力資本管理風險。
(六)完善金融市場體系
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改變現行單一的證券交易市場的格局,形成主機板市場、創業板市場、場外交易市場、櫃檯交易市場的合理結構,鼓勵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設立相關資本市場。建立市場組織的退出機制。同時擴大資本市場業務的機構準入範圍,著力豐富資本市場產品,有步驟地發展資產證券化,促進資金在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之間的自由流動。
積極拓展保險市場,做大做強中國的保險公司,大力培育農村保險市場,加快保險公司的公司化改造,建立現代保險企業制度,不斷拓寬保險資金的運用渠道,大力推進保險產品創新。積極發展債券市場,調整債券市場結構,著力拓展企業債券市場,放寬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主體的範圍。規範和發展票據市場,重視發展融資性票據和商業承兌票據,培育票據專營機構和市場中介,建立全國統一的、完整的票據交易平台。
完善金融市場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建設多層次的金融中心。金融中心與經濟中心是密切聯繫的。都具有多層次性。中國經濟和金融快速堀起,同時經濟發展和資金分布又很不平衡。中國不僅可以形成國內區域性金融中心、全國金融中心,而且必將形成國際區域性金融中心和全球性金融中心。建設多層次的金融中心,要遵循金融中心自身的發展規律,把金融中心的形成作為自然的經歷過程,同時充分發揮政府的促進和推動作用。
(七)提高金融對外開放和金融調控水平。
提高金融對外開放水平的重要內容之一,便是推進人民幣可兌換。人民幣自由兌換是一漸進過程,需要歷經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資本項目可兌換、人民幣完全自由兌換等階段。近1O年來,中國已實行了人民幣經常項目下的可兌換,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改革,也有了很大推進,同時,在港澳地區和周邊國家邊境地區,人民幣在相當程度上已可兌換。隨著中國金融日益帶入全球金融體系,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也在穩步推進。因此,我們要積極創造多種,包括增強綜合國力,完善金融體系,健全靈活的利率制度,提高金融競爭能力,在金融對外開放的同時積極推進對內開放,積極而慎重地推進人民幣自由兌換,循序漸進地推出金融開放的各項舉措。
提高金融巨觀調控水平,是提高金融對外開放水平,提升金融競爭力的重要保證。提高金融巨觀調控水平,必需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目前,中國的多數利率已基本實現了市場化,仍被嚴格管制的主要是居民和企業的人民幣利率,以及美元小額存款利率等。要積極創造條件,逐步降低乃至取消準備金利率和超額準備金利率,切實搞好經濟體制改革,尤其要理順利率體系,使金融各項改革真正到位,以實現利率雙軌制向利率市場化的最終轉變。

評價

一、已開發國家的金融競爭力評價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主要已開發國家的官方機構、民間組織和學術界對國際競爭力的研究日趨活躍,使得競爭力理論日益得到發展,逐步出現了具有明確競爭力概念、較完整的國家競爭力理論體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瑞士洛桑國際管理髮展學院(IMD)和世界經濟論壇(WEF)的國際競爭力分析方法及指標體系和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教授提出的競爭優勢理論。
(一)IMD、WEF的國際競爭力分析與金融競爭力IMD的《世界國際競爭力年鑑》和WEF的《全球國際競爭力報告》對競爭力的研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IMD和WEF認為:“國際競爭力是指一國的企業或企業家設計、生產和銷售產品和勞務,其價格與非價格特性比競爭對手更具有市場的吸引力”。對此,他們發展了一套競爭力評價的方法和指標體系,認為評價一個國家的競爭力通常應包括8個方面:國內經濟實力、國際化、政府管理要素、金融、基礎設施、企業管理、科學技術、國民素質。金融競爭力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尤其在當今這樣一個金融全球化時代更顯出其重要性。
該體系中,IMD將一國綜合競爭力分為8類要素290項指標,金融競爭力作為其中一類要素,包括4類子要素27項指標。從中可以看出,IMD實質將金融競爭力分為資本市場競爭力和金融服務競爭力兩個方面。前者再細分,包括資本成本競爭力、資本效率競爭力和股票市場活力競爭力,後者主要體現為銀行業效率競爭力。前3類指標實質是主要反映資本市場運行狀況:資本成本競爭力指籌集和使用資本需要付出的代價,它反映資本市場對經濟成長的支持大小;資本效率競爭力是指獲得資本的難易程度,指資本的隱性成本,它表明了資本市場的運行質量:股票市場活力競爭力是指股票市場為企業籌集資金、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和為企業提供良好的監督和激勵機制方面的效用,它預示著整個資本市場現在和未來的活力,這3個要素綜合起來可以評價一個國家或地區資本市場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和資本市場的國際化、一體化競爭實力。第4類指標銀行業效率競爭力是指金融服務質量的競爭力,它主要通過評價貨幣市場中銀行業效率的競爭力來衡量整個貨幣市場的服務質量。這4類指標結合起來,可綜合評價一個國家或地區金融體系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以及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競爭力。
(二)Michael Porter的國際競爭力理論對金融競爭力評價的啟發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問,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Michael Porter教授連續出版了《競爭戰略》、《競爭優勢》《全球產業中的競爭》和《國家競爭力優勢》四本經典著作,奠定了波特教授在競爭力理論方面的權威。
波特教授從管理學角度,在其著作中分別提出了一個涵蓋企業、產業、國家三種競爭力主體的國際競爭力理論體系,並分別提出了一個分析框架。其理論體系是以企業競爭優勢為分析切人點,提出了用以解釋企業競爭力的“價值鏈”分析方法;以產業競爭優勢為分析對象,提出了用以解釋產業競爭力的“5種競爭作用力模型”;以國家競爭優勢為分析目的,提出了用以解釋國家競爭力的“國際競爭優勢模型”(即“鑽石模型”)。
波特首先將產業定義為“一個產業是由一群生產相近替代產品的企業組成的”,並認為影響產業競爭的因素,可分為產業內部因素和產業外部因素兩大類,起關鍵作用的是產業內部因素。進而波特認為.企業最關心的是它所在產業的競爭強度,而一個產業內部的競爭強度又取決於市場上存在的5種基本競爭作用力(Competitive Force):現有競爭對手的競爭(企業問的競爭力量)、供方侃價能力(供應的力量)、買方侃價能力(購買的力量)、進入威脅(潛在進入者)、替代威脅(替代產品生產的威脅)。這些5種作用力匯集的合力決定著該產業競爭的強度及產業的最終利潤潛力。波特通過對一個產業以上5種基本競爭作用力的分析構建了一個產業競爭力分析模型。事實上,這一模型對商業性質的企業進行分析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也是行之有效的。
二、我國內地金融競爭力評價應注意的問題
金融競爭力具有整體性,即金融競爭力是競爭力資產、競爭力環境和競爭力過程的整合統一體.三者缺一不可;動態性,即金融競爭力的形成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空間時間要素相對性,即這種相對性是表現在多層面;環境因素的重要性,即隨著經濟、金融國際一體化進程加快,金融競爭力環境的建設和最佳化是提升金融競爭力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尤其對於經濟轉軌時期的國家或地區。上述波特模型對於解釋諸如美國、日本、德國和英國等已開發國家的競爭力來源具有較好的說服力,但在解釋小國經濟,解釋欠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會存在不少問題,並不太適用。因此,對於中國大陸而言,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豐富金融“硬資產”,強化金融“軟”資產中國是發展中大國,國內經濟金融環境不同於已開發國家,既有自身的優勢.如金融市場容量大、廉價的勞動力資源等,也有劣勢,如資本不足、管理欠缺、市場效率較低等。因此,中國要實現從競爭劣勢轉為競爭優勢,既要豐富金融“硬資產”,又要通過強化金融“軟”資產,並憑藉高效的轉換過程而變得富有競爭力。
(二)縮小區域金融發展的差距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經濟金融發展具有明顯的區域特性,即地區間經濟金融發展具有不平衡性,由此所帶來的資金分布也不平衡,區域金融主體行為的能力也具有差異等。因此,從中觀層面來研究金融競爭力.對促進區域金融發展,縮小區域金融發展的差距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三)充分考慮政府的作用和體制因素中國大陸處於轉軌時期,政府的作用及體制因素對於經濟金融發展的影響不容忽視。國外的競爭力理論研究是以發達的市場經濟為基礎,而中國大陸處於向市場經濟轉型時期。從中國大陸的發展歷程看,政府的作用和體制因素在經濟金融發展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因此,在研究金融競爭力時不應將其排除在研究視野之外。
(四)構建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對金融競爭力的研究需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是構建競爭力指標體系,從而對競爭力進行評價。從指標體系的科學性和完整性看,評價體系首先應基於一定的理論分析。評價指標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定量(顯示性)指標,通過計量模型和數據資料的分析,對競爭力量化後進行評價;一類是定性(分析性)指標,通過因素分析,體現出競爭優勢與劣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