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

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

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資本項目可兌換、存款保險制度均為中國金融改革的系統性工程,存款保險制度的設立標誌著中國金融市場化改革取得重要積極進展。而作為中國金融改革的靈魂人物,周小川遵循漸進改革的路線,在各種現實考量之間權衡,有序推動各項金融系統工程不斷取得新突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
  • 外文名:Market-oriented exit mechanism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訊息背景,央行註解,推演利弊,

訊息背景

2015年3月31日,醞釀多年的《存款保險條例》正式出台,並將於5月1日正式實施,事關中國金融問題的基礎工程之一——存款保險制度終於瓜熟蒂落。
存款保險制度的出台有利於促進中國金融業深化改革和健康發展,但其從謀劃到落地,如何進行制度設計 在加強金融監管的同時如何防範道德風險 這都關係到存款保險制度的有效運行。對此,中國人民銀行如何進行通盤考慮

央行註解

3月29日,博鰲國賓館,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會的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這裡接受了鳳凰財經、第一財經日報、騰訊財經等媒體的採訪,就中國存款保險制度背後的設計理念以及推進過程中的現實考量進行交流。
周小川認為存款保險制度,既可保護存款人的利益,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促進銀行業健康發展,又可引入競爭機制促進金融創新。在制度設計過程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在加強監管和防範道德風險之間進行平衡,為此條例徵求意見稿突出早期糾正與風險差別費率等措施,在加強對存款類金融機構市場約束的同時,以制度之手限制其道德風險。
在正式頒布之前,《存款保險條例徵求意見稿》發布已有4個月的時間,周小川表示從徵求意見的情況來看,社會各方面反映總體積極正面,這也為制度順利推出奠定了基礎。
隨著今5月1日《存款保險條例》的正式實施,中國存款保險制度開始正式運行,中國金融業不僅多了一道保障,也為市場化改革注入更多活力。

推演利弊

周小川說,存保制度的初衷要從一個基本問題說起,就是銀行業或者說存款類金融機構是不是競爭性服務業。如果是競爭性行業,就有市場退出的問題;如果是只有國家經營的少數幾家銀行的壟斷性行業,也可以不搞退出機制。
上世紀90年代,業界開始研究存款保險制度的時候,對於銀行業是否要競爭,這個問題就存在爭議。有人認為存款類金融機構是國家經濟命脈,之所以叫命脈,意味著對國家高度重要,國家要管控,也意味著如果出點事,其對總體經濟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和牽連。因此有人認為,如果重要且敏感,國家指定幾家即可,其他資本進入銀行業危險會比較大。按照這樣的邏輯推演,當時有人認為,既然是國家經營,有沒有存保制度無所謂,而當時的銀行也只有工、農、中、建、交幾家。
後來大家逐漸認識到,銀行類機構也是競爭性服務業。銀行的作用首先是把錢管好,把錢用好,把資源配置好。競爭有利於把錢用好,把資源配置好,而且競爭還可以改善服務態度,推動產品創新。只有少數幾家銀行,服務和創新就會比較弱。大城市的金融機構比較多,但是到了基層,一個地方只有一兩家銀行,就可能出現局部性壟斷,而供應方壟斷會導致定價不合理、服務不周全和資源配置效率不高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大家逐漸認同了銀行還是競爭性服務業。
如果說競爭性服務業允許競爭,那么又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在所有制意義上,民營能不能參與,答案應該是可以參與。但若可以參與,倒了怎么辦,當然,其他行業的企業倒閉也會帶來失業和欠債,但往往清盤時債務問題不大。雖然銀行倒閉是小機率事件,但由於槓桿高,一旦倒了的話,儲戶損失震動會比較大。這時,國家就面臨管還是不管、救還是不救的選擇,是順其自然還是適當保護儲戶,維護社會和金融穩定。
如果要維護金融穩定,那是不是用納稅人的錢,納稅人這個概念過去在中國用得還不多,如今已變得深入人心。如果不用納稅人的錢,那就要有存款保險機制。這就是存保制度的初衷之一。
總體上是按照這個初衷來設計的。通過建立存保制度,有助於促進完善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有了存款保險機制,競爭規則和行業準入就好辦了,也就是說,不怕準入上放鬆一些,出了問題有存款保險,不會引起特別大的震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