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箍(金屬制的箍)

金箍(金屬制的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金箍,金屬制的箍,用以束物。

如意金箍棒是《西遊記》中孫悟空所使用的兵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金箍
  • 國家:中國
出處,解釋,來源,

出處

《西遊記》書中說原系大禹治水時遺下的天河定底神珍鐵,為太上老君所制,放在東海。金箍棒兩頭是兩個金箍,中間是一段烏鐵;緊挨箍有鐫成的一行字:「如意金箍棒,重一萬三千五百」。在平常所見的各種金箍棒的形象是一根兩頭各有一段黃色,中間為紅色的棍子。
根據《西遊記》的記載,孫悟空去東海龍王處索討兵器時得到金箍棒,金箍棒似乎注定就是孫悟空的。書中第三回說道:「我們這海藏中,那一塊天河底的神珍鐵,這幾日霞光艷艷、瑞氣騰騰,敢莫是該出現,遇此聖也?」龍王果引導至海藏中間,忽見金光萬道;龍王指定道:「那放光的便是。」最初作為定海神針的金箍棒「乃是一根鐵柱子,約有斗來粗,二丈有餘長」。

解釋

(1).《西遊記》第三回:“ 悟空 十分歡喜,拿出海藏看時,原來兩頭是兩個金箍,中間乃一段烏鐵。”《四遊記·唐三藏收妖過黑河》:“菩薩就取出一個金箍一拋,遂變做五個,套在怪物身上,頭戴一個,四肢四個。”

來源

《西遊記》關於緊箍咒的處理也表明這是一部以心性修養為主旨的小說。第八回,如來委託觀音去東土尋一個取經人,並尋找幾個保護取經人的徒弟。如來取出三個箍兒遞與菩薩道:“此寶喚作緊箍兒;雖是一樣三個,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緊禁的咒語三篇。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學好,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他若不伏使喚,可將此箍兒與他戴在頭上,自然見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語念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第十四回,緊箍兒戴上悟空的頭。只要唐僧念動咒語,悟空便頭痛難忍,從此只得死心塌地保唐僧西去。第十七回,禁箍兒戴上黑熊精的頭:
菩薩又怕那妖無禮,卻把一個箍兒,丟在那妖頭上。那妖起來,提槍要刺,行者、菩薩早已起在空中。菩薩將真言念起。那怪依舊頭疼,丟了槍,滿地亂滾。半空里笑倒個美猴王,平地下滾壞個黑熊怪
念禁箍咒的效果是明顯的:黑熊怪“難禁疼痛,只得跪在地下哀告”,“願皈正果”。“一片野心今日定,無窮頑性此時收。”第四十二回,金箍兒上了紅孩兒的頭。“菩薩捻著訣,默默的念了幾遍,那妖精搓耳揉腮,攢蹄打滾。”“那童子開不得手,拿不得槍,方知是法力深微,沒奈何,才納頭下拜。”至此為止,無論是緊箍兒,還是禁箍兒,還是金箍兒,在讀者的感受中都是法寶,一種具有特殊功能的法寶。
但接下來的事實卻令我們質疑最初的感受。第五十七回,三藏恨逐悟空,斷難回心轉意,悟空無奈,去普陀崖求助觀音老母,“萬望菩薩舍大慈悲,將《松箍兒咒》念念,褪下金箍,交還與你,放我仍往水簾洞逃生去罷!”菩薩笑道:“《緊箍兒咒》,本是如來傳我的。當年差我上東土尋取經人,賜我三件寶貝,乃是錦衣袈裟、九環錫杖、金緊禁三個箍兒,秘授與咒語三篇,卻無什麼《松箍兒咒》。”從小說的暗示來看,不僅觀音菩薩無什麼《松箍兒咒》,連如來也沒有。這樣的情節設計,又使金箍兒看上去不像法寶,因為,通常的法寶,都不僅有使用的方法,而且有解除的方法。
《西遊記》在最後關頭提醒讀者,與其將金箍兒視為法寶,蠢不如從象徵的角度將之理解為一種具有強制約束力的規範。
第一百回的一段對話,有必要給予足夠的注意:
孫悟空卻又對唐僧道:“師父,此時我已成佛,與你一般,莫成還戴金箍兒,你還念甚么緊箍咒兒捕勒我?趁早兒念個松箍兒咒,脫下來,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薩再去捉弄人。”唐僧道:“當時只為你難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豈有還在你頭上之理!你試摸摸看。”行者舉手去摸一摸,果然無之。
這使人想起大珠慧海禪師的一句名言:“本自無縛,不用求解。”(本來就沒有什麼束縛,根本不用去求解脫)禪宗佛性說的要點,是把實相、本性、真理,均訴諸一心。心、性、理等,名異實同。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心外求心,佛外求佛,法外求法,無異於南轅北轍。黃櫱希運禪師用一個比喻來說明佛在自心,不假外求。他說:只要你有覓佛的念頭,便是過失。這好像痴人在山頂叫一聲,聽到山谷中有回音,便忙不迭地下山尋找聲響,待找不到聲響,又上山叫一聲,又下山尋覓。如此往復循環,千生萬劫也找不到聲響。離開自身而向外求佛的人亦然,“只尋聲逐響人,虛生浪死漢”。在禪宗看來,“自家寶藏,一切具足,使用自在,不假外求”。“你若求佛,即被佛魔攝,你若求祖,即被祖魔攝,你若有求皆苦,不如元事”。恰如孫悟空頭上,只因向外求佛而未能明心見性,頭便被箍住;一旦從自心中頓現真如本性,大徹大悟,金箍兒也就消失了。一則公案說:有僧問石頭希遷:“如何是解脫?”
石頭反問:“誰縛汝?”問:“如何是淨土?”反問:“誰垢汝?”問:“如何是涅檠?”
反問:“誰將生死與汝?”
石頭以矛攻盾,正言若反,抽釘拔楔,沉著痛快。他的意思是說:既然沒有誰綁住你,那就是已經解脫;既然沒有誰弄髒你,那便處處都是淨土;既然無生死之別,又何必追求涅檠?所以,石頭一再強調:“即心即佛,心佛眾生,菩提煩惱,名異體一。汝等當知,自己心靈,體離斷常,性非垢淨,湛然圓滿,凡聖齊同。”身外無佛,身外無法,學佛的當務之急是明心見性。金箍只戴在那些未能明心見性者的頭上;一旦明心見性,就不再存在任何強制性的約束,所謂“從心所欲不逾矩”是也。
金箍不是法寶,金箍象徵一種強制性的約束,它標誌著修養過程中尚未明心見性的那個階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