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熊貓獎是四川電視節的最高榮譽,從1990年開始頒發。國際電視節目評獎作為電視節最重要的一項活動,旨在通過電視節目的競賽與評選,增強世界各地電視工作者的相互了解,促進交流與借鑑,共同探索和推動世界電視藝術的提高和發展。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
與電視節關係
激勵作用
獲獎名單
第01屆
第02屆
第03屆
第12屆
獎項 | 獲獎 |
---|---|
最佳長篇電視劇金獎 | 《唐頓莊園》(英國) |
最佳長篇電視劇銀獎 | 《溫州一家人》(中國) |
電視劇類評審會特別獎 | 《希望之鎮》(南非) |
長篇電視劇類 | |
最佳長篇電視劇 | 《木府風雲》(中國) |
最佳編劇 | |
最佳導演 | 漢斯·赫伯斯《惡魔》(比利時) |
最佳男主角 | |
最佳女主角 | |
最佳攝影 | NigelWilloughby《唐頓莊園》(英國) |
電視短片/電視電影類 | |
最佳電視短片/電視電影 | 《一代人的戰爭》(德國) |
最佳編劇 | MartaGrau、PauGarsaball《我們會回來》(西班牙) |
最佳導演 | SJClarkson《復仇女神》(英國) |
最佳男演員 | 大衛·羅伯《吹巴松管的男人》(德國) |
最佳女演員 | 克里斯汀《漢娜的決定》(德國) |
最佳攝影 | DJStipson《包圍》(紐西蘭) |
紀錄片類 | |
人文類紀錄片大獎 | 《地圖,文明的記憶》(韓國) |
人文類最佳長紀錄片 | 《幸福語法》(澳大利亞) |
人文類最佳短紀錄片 | 《過冬》(中國) |
人文類評審特別獎 | |
人文類亞洲製作獎 | |
人文類最具人文關懷獎 | 《祖母的不朽森林》(日本) |
人文類最佳創意獎 | 《在2號碼頭聽舒曼》(德國) |
人文類最佳導演獎 | 《地圖,文明的記憶》(韓國) |
人文類最佳攝影獎 | 《聽音識人》(瑞士) |
社會類紀錄片大獎 | 《舌尖上的中國I》(中國) |
社會類最佳長紀錄片 | 《第十一天:1972慕尼黑的倖存者》(德國) |
社會類最佳短紀錄片 | 《打破紀錄的人》(丹麥) |
社會類評審會特別獎 | |
社會類亞洲製作獎 | 《扎溪卡的微笑》(中國) 《從教一年》(中國) 《釜石奇蹟》(日本) |
社會類最具社會關注獎 | 《福島歡迎您》(比利時) |
社會類最佳創意獎 | 《周日勇士》(德國) |
社會類最佳導演獎 | |
社會類最佳攝影獎 | 《帶來改變的風》(挪威) |
自然及環境類紀錄片大獎 | 《非洲》(中國) |
自然及環境類最佳長紀錄片 | 《非洲》(中國) |
自然及環境類最佳短紀錄片 | 《麵包是如何產生的》(伊朗) |
自然及環境類評審會特別獎 | |
自然及環境類亞洲製作獎 | |
自然及環境類最具環境保護獎 | 《沙灘之爭》(法國) |
自然及環境類最佳創意獎 | 《環球飛鳥》(英國) |
自然及環境類最佳導演獎 | 《無法挽回》(德國) |
自然及環境類最佳攝影獎 | 《超越極限》(法國) |
第13屆
獎項名稱 | 獲獎名單 |
---|---|
長篇電視劇類 | |
大獎 | 《平凡的世界》(中國) |
最佳長篇電視劇獎 | 《無罪釋放》(英國) |
評審會特別獎 | |
最佳編劇獎 | |
最佳導演獎 | 馬克·維吉爾《時間管理部》(西班牙) |
最佳男演員獎 | |
最佳女演員獎 | |
最佳攝影獎 | 亞里·慕提凱南、海基·法姆《黑寡婦》(芬蘭) |
電視短劇/電視電影類 | |
大獎 | 《神探夏洛克》第三季(英國) |
最佳電視短劇/電視電影獎 | 《波爾達克》(英國) |
評審會特別獎 | 《卒跡》(中國) 《深秋鈴聲·銀髮花甲的快速約會》(德國) |
最佳編劇獎 | 巴拉茲·毛魯什奇《速寫師》(匈牙利) |
最佳導演獎 | 列納特·達夫列吉亞羅夫《這裡的黎明靜悄悄》(俄羅斯) |
最佳男演員獎 | |
最佳女演員獎 | 西西莉·泰森《故鄉行》(美國) |
最佳攝影 | 馬庫斯·坎特《家財萬貫》(奧地利)[7] |
卡通片類 | |
金熊貓卡通片大獎 |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中國) |
評審會特別獎 | |
最佳編劇獎 | |
最佳導演獎 | |
最佳海外影院卡通片獎 | 《黃鳥》(法國) |
最佳國產影院卡通片獎 |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中國) |
最佳海外電視系列卡通片獎 | 《憤怒小鳥斯特拉》(芬蘭) |
最佳國產電視系列卡通片獎 | 《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中國) |
最佳海外動畫短片獎 | 《大提琴、小號、美景之歌》(芬蘭) |
最佳國產動畫短片獎 | 《出關》(中國) |
最佳動畫形象獎 | 《古怪朋友大冒險》(新加坡) |
最佳視覺效果獎 | 《大提琴、小號、美景之歌》(芬蘭)[8] |
紀錄片單元 | |
人文類 | |
大獎 | 《世界大戰》(美國) |
最佳長紀錄片獎 | 《食物奧德賽2:火的味道》(韓國) |
最佳短紀錄片獎 | 《錘子與莊子》(中國) |
最佳系列紀錄片獎 | 《貝家花園往事》(中國) |
評審特別獎 | 《馬可·波羅:從歷史走入現代》(中國) 《難以抵達的終點——二戰女兵劉桂英的故事》(中國) |
最具人文關懷獎 | 《解放者——我們為何而戰》(德國) |
最佳導演獎 | 《地球之鹽》(法國) |
最佳攝影獎 | 布萊恩·麥克達馬特、科里·羅素·布朗《河西走廊》(中國) |
社會類 | |
大獎 | 《與全世界做生意》(中國) |
最佳長紀錄片獎 | 《亦敵亦友》(以色列) |
最佳短紀錄片獎 | 《一個女詩人的意外走紅》(中國) |
最佳系列紀錄片獎 | 《運行中國》(中國) |
評審特別獎 | |
最具社會關注獎 | 《“W”(白色)計畫》(韓國) |
最佳導演獎 | 《混凝土之愛——玻姆家族》(德國) |
最佳攝影獎 | 《加內特的金子》(以色列) |
自然及環境類 | |
大獎 | 《袋鼠王》(澳大利亞) |
最佳長紀錄片獎 | 《生命故事》(英國) |
最佳短紀錄片獎 | 《藏狐》(中國) |
評審特別獎 | 《親兄弟:撒比沙地的獅子》(南非) 《黑蜂的群舞》(中國) |
亞洲製作獎 | 《第三極》(中國) |
最具環境保護獎 | 《塑膠回收:和金子一樣珍貴》(法國) |
最佳導演獎 | 《生命力:荒蕪的納米布沙漠》(紐西蘭) |
最佳攝影獎 | 《建造古代森林—卡爾克阿爾卑斯國家公園》(奧地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