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魔是指非常兇狠且惡毒的人。也指能破壞求道之心志,障害善事,並破壞自他身命之惡神、鬼神,亦即擾人修行之惡人、惡事、惡神之通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惡魔
- 拼音:è mó
- 詞義:比喻非常兇狠且惡毒的人
- 基本解釋:6種
- 梵語:ma^ra,音譯作魔羅。
基本解釋
引證解釋
基本含義
又佛陀成道未久,於菩提樹下靜坐思惟,其時惡魔波旬即前來嬈亂,對佛陀道(大二·二八六下):‘瞿曇若自知,安隱涅槃道,獨善無為樂,何為強化人?’此一偈頌,於相應部之惡魔相應為:‘汝既了悟不死安穩之道,汝一人實踐即可,何必更教他人、度他人?’
惡魔相應又載,某日,佛陀往村中乞食未得,空缽而歸,惡魔見而語之:‘如再度往乞,大師必能得食。’佛陀詠詩答之:‘雖未得食,吾亦樂之,如光音天以喜為食而住。’或謂此乃佛陀對食慾之兩重心境表現。此一偈頌,雜阿含經卷三十九載為(大二·二八八上):‘正使無所有,安樂而自活;如彼光音天,常以欣悅食。正使無所有,安樂而自活;常以欣悅食,不依於有身。’
又如惡魔相應所載,某次惡魔云:‘有子者從其子而喜,有牛者從其牛而喜;此乃因人有所依恃始得歡喜,若無所依恃,則無歡喜。’佛陀聞之則謂:‘有子者因其子而憂,有牛者因其牛而憂;此乃因人有所依恃故憂,若無所依恃則無憂。’上述對親情與財富‘有所依恃則喜’、‘有所依恃則憂’兩種截然相悖之觀點,若干學者解釋為可能是佛陀一己內心所產生之兩重心境。
除阿含經典外,其他如普曜經卷六降魔品、佛本行集經卷二十五、大品般若經卷十三魔事品、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方廣大莊嚴經卷七往尼連河品、卷九降魔品、大毗婆沙論卷四十四、卷一九七、大智度論卷五十六、卷五十八等經論中皆廣載惡魔(或魔波旬)之名相、語意、嬈害佛陀或諸修行者、破壞善法等之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