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源縣

金源縣

金源縣,遼開泰二年 (1013) 置,屬大定府。治所在今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東北喀喇沁鎮。《金史· 地理志》 金源縣: “以地有金甸為名。” 元屬大寧路。明初廢。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金源城址,文獻記載,

歷史沿革

遼朝開泰二年,分中京之民置金源縣。遼朝開泰二年(1013)二月,遼聖宗詔以麥務川為象雷縣(在今朝陽西),女河川為神水縣(在今朝陽縣羊山附近),羅家軍為閭山縣(在今朝陽縣召都巴一帶),山子川為富庶縣(在今喀左縣北公營子一帶),習家砦為龍山縣(在今喀左縣白塔子鄉),阿覽峪為勸農縣,松山川為松山縣,金甸子為金源縣(在今建平縣喀喇沁)。
金朝時期,仍設金源縣,隸屬北京路大定府。
元朝時期,沿襲金代,為金源縣,隸屬大寧路
明朝時期,金源縣廢,地屬蒙古兀良哈部。

金源城址

據《建平縣誌》記載,牛夕河屯有廢城基,為遼之金源縣城,當大青山之西北二十里。方位亦合。今牛夕河屯之金源故城,西南兩面俱成河灘。民國二年,於城西五里許喀喇沁村掘出至元二年界碑有雲,“東至金源城五里”等。又城西南三里許小山山頂有殘磚塔一座,於民國十四年夏大雨坍塌。有朱書白木板一片,略謂:“金源縣李移孝,伏睹縣城西南山舊塔隳殘,重思建立。維鹹雍七年七月,馬舉人撰文”。

文獻記載

遼史·第三十九卷·志第九·地理志三》中京道記載:金源縣。本唐青山縣境。開泰二年析京民置。
《遼史·第十五卷·本紀第十五》開泰二年記載:二月丙子,詔以麥務川為象雷縣,女河川為神水縣,羅家軍為閭山縣,山子川為富庶縣,習家砦為龍山縣,阿覽峪為勸農縣,松山川為松山縣,金甸子為金原縣。
金史·志第五·地理上》大定府記載:金源,唐青山縣,遼開泰二年置,以地有金甸為名。有駱駝山。
大元一統志·大寧路》記載:金源縣。西南至大都一千一百里。西北至上都九百里。東至興中州界青山嶺二十里。西至大寧縣界岔道站一百十里。南至建州界隆興寺四十里。北至武平縣界偏道子嶺七十里。東到興中州一百里。西到本路二百里。南到建州九十里。北到武平縣一百五十里。東南到錦州二百七十里。東北到高州一百五十里。西南到富庶縣一百二十里。西北到惠和縣九十里。
讀史方輿紀要·卷十八·廢大寧衛》記載:金源城,在衛東,唐初為玄州地。景雲元年,析置青山州,治青山縣,後寄治於范陽縣之水門村。遼開泰二年,置金源縣於此,屬大定府。金、元因之。《金志》云:縣有金甸,因名。明初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