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毛裸蕨

金毛裸蕨

植株矮。根狀莖粗短,密覆鱗片。葉片披針形,葉軸及羽軸均密被毛。孢子囊群沿側脈著生,隱沒在絹毛下。中國境內產山西雲南西藏台灣等地。生於石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金毛裸蕨
  • 拉丁學名:Gymnopteris vestita (Presl) Underw.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
  • :蕨綱
  • :真蕨目
  • :裸子蕨科
  • :金毛裸蕨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植株高(10)20-50厘米。
根狀莖粗短,橫臥或斜升,密覆銹黃色長鑽形鱗片。
金毛裸蕨
葉叢生或近生,柄長(6)10-20厘米,粗1-2.5毫米,圓柱形,亮栗褐色,從基部向上密被淡棕色長絹毛;葉片長10-25厘米,寬2.5-5(7)厘米,披針形,一回奇數羽狀複葉;羽片(7)10-17對,同形,開展或斜上,彼此有闊的間隔分開或接近,長1.5-4厘米,基部寬1-2厘米,卵形或長卵形,鈍頭,基部圓形或有時略微心形,少有上側耳狀突出,有柄,全緣,互生。葉脈多回分叉,往往在近葉邊處連線成狹長斜上的網眼。葉軟草質,乾後上面褐色,疏被灰棕色絹毛,下面密被棕黃色絹毛;葉軸及羽軸均密被同樣的毛。
孢子囊群沿側脈著生,隱沒在絹毛下,成熟時略可見。
染色體2n=60。
(資料來源:中國植物志 第3(1)卷 )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800-3 000米的灌叢石上。

分布範圍

產自河北(淶源)、北京(百花山)、山西(五台山)、四川(美姑、布拖、木里、稻城、金川、馬爾康)、雲南(嵩明、屏邊、蒙自、景東、鶴慶、麗江、中甸)、西藏(林芝、郎縣、加查、察隅)及台灣(宜蘭、新竹、嘉義)。也分布到印度、尼泊爾。
金毛裸蕨

主要價值

根狀莖及全草:微苦、辛,涼。消炎退熱。用於傷寒高熱,關節痛。全草:用於胃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