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金毛裸蕨(原變種)

歐洲金毛裸蕨(原變種)是植物界的一種生物,植株高(10)15-35厘米。根狀莖粗短。橫臥或斜升,密被銹黃色狹長鑽形鱗片。葉叢生或近生。分布於四川、雲南、西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歐洲金毛裸蕨(原變種)
  • :(10)15-35厘米
  • 形狀:圓柱形
  • 顏色:亮栗褐色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生長習性,地理分布,

基本信息

柄長6-17厘米,粗1.5-2.5毫米,圓柱形,亮栗褐色,被纖維狀鱗片;葉片長(8)-12-(20)厘米,寬2.5-5厘米,闊披針形,先端羽裂漸尖,一回羽狀;羽片(6)10-16對,長2-3厘米,基部寬1-1.5厘米,卵狀三角形或近三角形,頂部短尾尖,基部上側與葉軸並行,下側斜出,下部的有短柄,近對生或互生,斜展,羽狀深裂幾達羽軸;裂片3-5對,基部一對和其上一對等長或略長,約5-8毫米(向上漸短),寬3毫米左右,長圓披針形或長圓形,圓頭,主脈上面微凹,下面凸出,側脈羽狀,二回二叉,不易見。葉乾後薄革質,上面褐綠色,無毛,下面密覆紅棕色、透明的卵狀披針形鱗片;葉軸和葉柄同色,連同羽軸上面疏被鑽狀披針形小鱗片。孢子囊群沿側脈分布,被鱗片覆蓋,不易見。染色體2n=58。
產四川(雅江、康定、九龍、金川、理縣、寶興、木里)、雲南(維西,康普、德欽、賓川、鶴慶、大姚、麗江)、西藏(林芝、錯那、聶那木、江達、墨竹工卡、吉隆、米林、上亞東、隆子)。生林下乾旱石縫,海拔1800-4200米,向西也分布到喜馬拉雅南部高山區、蘇聯(高加索)、地中海-大西洋各島嶼。模式標本采自大西洋島嶼。

形態特徵

植株高(10)15-35厘米。根狀莖粗短。橫臥或斜升,密被銹黃色狹長鑽形鱗片。葉叢生或近生;柄長6-17厘米,粗1.5-2.5毫米,圓柱形,亮栗褐色,被纖維狀鱗片;葉片長(8)-12-(20)厘米,寬2.5-5厘米,闊披針形,先端羽裂漸尖,一回羽狀;羽片(6)10-16對,長2-3厘米,基部寬1-1.5厘米,卵狀三角形或近三角形,頂部短尾尖,基部上側與葉軸並行,下側斜出,下部的有短柄,近對生或互生,斜展,羽狀深裂幾達羽軸;裂片3-5對,基部一對和其上一對等長或略長,約5-8毫米(向上漸短),寬3毫米左右,長圓披針形或長圓形,圓頭,主脈上面微凹,下面凸出,側脈羽狀,二回二叉,不易見。葉乾後薄革質,上面褐綠色,無毛,下面密覆紅棕色、透明的卵狀披針形鱗片;葉軸和葉柄同色,連同羽軸上面疏被鑽狀披針形小鱗片。孢子囊群沿側脈分布,被鱗片覆蓋,不易見。

生長習性

生林下乾旱石縫,海拔1800-4200米,向西也分布到喜馬拉雅南部高山區、蘇聯(高加索)、地中海-大西洋各島嶼。

地理分布

產四川(雅江、康定、九龍、金川、理縣、寶興、木里)、雲南(維西,康普、德欽、賓川、鶴慶、大姚、麗江)、西藏(林芝、錯那、聶那木、江達、墨竹工卡、吉隆、米林、上亞東、隆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