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斑馬魚

金斑馬魚

金斑馬魚,拉丁文名:Barchydanio rerio var.又名:藍條魚、花條魚、藍斑馬魚、印度魚、印度斑馬魚,鯉科屬,原產南亞印度,分布於緬甸、孟加拉、新加坡。 斑馬魚長4-6厘米,體呈紡錘形,稍側扁。斑馬魚頭稍尖身上有斑馬樣的條紋,故得名斑馬魚。

基本介紹

簡介,外形特徵,生活習性,生長繁殖,套用價值,

簡介

金斑馬魚,拉丁文名:Barchydanio rerio var.又名:藍條魚、花條魚、藍斑馬魚、印度魚、印度斑馬魚,
金斑馬魚
金斑馬魚
科種:鯉科,產地:印度,小型,最大4~5公分。

外形特徵

斑馬魚長4-6厘米,體呈紡錘形,稍側扁。斑馬魚頭稍尖身上有斑馬樣的條紋,故得名斑馬魚。其背部為橄欖色,體側從頭至尾布滿多條藍色條紋,雄魚為深藍間檸檬色條紋,雌魚為藍色間銀灰色條紋。斑馬魚眼眶虹膜黃色,泛紅光。
斑馬魚的臀鰭寬大。與背鰭相對應,胸鰭較小。斑馬魚的品種約有10多種,主要區別在條紋和色彩上,也有鰭行上的變化。如有長鰭斑馬魚、金絲斑馬魚、閃電斑馬魚、大斑馬魚等。

生活習性

斑馬魚性情溫和,活潑好動,幾乎一刻不停的遊動。其對飼養水質要求不苛刻,喜在酸鹼度中性的水中生活,喜新水,適宜水溫21-26攝氏度。但斑馬魚既耐寒又耐熱,水溫在15-40攝氏度之間仍可生活。
金斑馬魚
斑馬魚
斑馬魚喜在上層水域活動覓食,對餌料不挑剔,各種魚蟲及人工飼料均可投餵。飼養斑馬魚最好在缸底鋪些較大的卵石,便於沉澱物聚集,不使水渾濁。它不進攻殺害其它魚,適宜混養。斑馬魚色彩美麗,飼養條件粗放,因而是人們最喜歡養的熱帶魚之一。

生長繁殖

斑馬魚的雌雄不難區分:雄斑馬魚魚體修長,鰭大,體色偏黃,臀鰭呈棕黃色,條紋顯著;雌魚魚體較肥大,體色較淡,偏藍,臀鰭呈淡黃色,懷卵期魚腹膨大明顯。斑馬魚屬卵生魚類,4月齡進入性成熟期,一般用5月齡魚繁殖較好。
金斑馬魚
豹紋斑馬魚圖片
斑馬魚的繁殖比較容易。繁殖用水要求pH6.5-7.5,硬度6-8,水溫25-26攝氏度。斑馬魚最喜歡自食其卵,因此繁殖缸內鋪小石頭及水草,便於落卵附著。繁殖時可按雌雄魚1:2的比例防入繁殖缸內,一般頭天晚上防入,第二天上午或中午就可以產卵受精。排完卵要將種魚撈出另養。一條雌魚每次可排卵300-1000粒不等。
受精卵經2-3天可孵出仔魚,再經2天仔魚開始遊動覓食,開始先以“洄水”餵之,10天后可改餵其他小型魚蟲。
斑馬魚的繁殖周期約7天左右,一年可連續繁殖6-7次,而且產卵量高。

套用價值

由於斑馬魚基因與人類基因的相似度達到87%,這意味著在其身上做藥物實驗所得到的結果在多數情況下也適用於人體,因此它受到生物學家的重視。因為斑馬魚的胚胎是透明的,所以生物學家很容易觀察到藥物對其體內器官的影響。此外,雌性斑馬魚可產卵200枚,胚胎在24小時內就可發育成形,這使得生物學家可以在同一代魚身上進行不同的實驗,進而研究病理演化過程並找到病因。
金斑馬魚
豹紋斑馬魚_圖片
在金斑馬魚身尋找加強人類心臟再生能力
斑馬魚對於癌症研究來說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模型。它們能象人類一樣患癌症,而且遺傳背景相對簡單。但構建穩定的轉基因品系卻不太容易。ThomasLook andcolleagues的新研究提出了在斑馬魚中構建轉基因品系的新方法,他們構建了表達小鼠原癌基因Myc的品系,而且得到了T細胞的白血病模型。
眾所周知,人類的心臟哪怕只是受到微小的損傷,也會留下使得癒合、復原十分困難的長長的疤痕組織。但美國霍華德·休斯醫院吉平博士領導的一個科研小組通過一項最新專題研究發現,一種叫斑馬魚的熱帶魚,在其心臟的1/5被切除的情況下,仍能不留疤痕地自行生長出新的心臟組織,並使受創的心臟得以完全復原。
在研究中專家們切除掉了50條斑馬魚心臟內2個心室1/5的組織。此後雖然其中10條斑馬魚未能承受住巨大的打擊而存活,但其餘40條的心臟創傷都慢慢地自行癒合了,最後完全復原。
金斑馬魚
斑馬魚 圖片
進一步的研究還證實,斑馬魚體內的某個特殊基因,在這種神奇的癒合、復原過程中扮演了關鍵性角色。專家們發現,當斑馬魚的心臟受創之後,創口周圍即會形成紅血球凝塊,而待創口癒合時,凝塊會變硬(與人類一般肌肉組織受傷後的癒合情況差不多),7天后,凝塊組織卻奇蹟般地被新的心肌組織取代(而人類的心肌組織在受創後凝塊卻變為疤痕組織難以完美復原)。專家們還發現,斑馬魚新的心臟壁在生成之後會迅速往上擴大,並恢復器官原有的形狀,故在受傷2個月內,斑馬魚的心臟便可神奇地完全復原。
此新發現的實際意義是:從斑馬魚身上找到加強人類心臟再生能力的新途徑,以便為心臟病患者在發病後更好地復原受創的心臟組織。
研究人員為什麼單獨選中了斑馬魚呢?這是因為這種魚具有哺乳動物的大多數生化和生理機能,它比實驗鼠繁育後代和生長的速度要快,餵養的費用也小。另外,這種魚的胚胎是透明的,便於研究人員在魚的發育過程中用冷光或螢光來觀察基因的變化。當然它們天然的棲息地是那些毒物容易排放和化學物質容易濺落的湖泊和河流,而這些湖泊和河流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金斑馬魚
斑紋魚 圖片
斑馬魚,一種生長在印度的硬骨魚,因身上類似斑馬條紋的斑帶而得名。美國科學家們在這種極具觀賞價值的魚類身上,發現了揭開人類膚色差異之謎的鑰匙。一個基因的變化,就決定了不同皮膚的色素,而進一步的研究也許能幫助人類更方便地改變自己的膚色,甚至治療皮膚癌。
斑馬魚是人類疾病研究的重要生物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猶他大學、北德克薩斯大學的研究小組11年前便開始了對人類膚色的研究。以拉馬遜(RebeccaL.Lamason)教授為領頭人的科研小組,通過對普通斑馬魚及金斑馬魚基因的區別研究,找到了一個基因可能與人類膚色差異相關。
金斑馬魚
斑馬魚
“斑馬魚是一種生長在印度的硬骨魚類,在人類的基因研究中起到過很大的作用。斑馬魚容易飼養,3個月就達到其生殖成熟期。同時斑馬魚的胚胎髮育是在體外完成的,透明可見,這不僅使科學家很容易得到胚胎,而且還能在顯微鏡下直接觀察到斑馬魚胚胎髮育的過程,”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張清潤表示,一直以來斑馬魚便是可用於人類疾病研究的非常重要的模式生物體,因為斑馬魚與人類有許多相同的基因,而且和人類一樣有黑素體。
張清潤表示美國研究小組選擇模式生物斑馬魚作為研究對象及手段,其出發點就是斑馬魚與人類具有較高的同源性。他們通過斑馬魚找到相關基因,再通過同源性對比找到人類基因組中與之高度相似的序列,對其做進一步的基因功能研究得到實驗結果。
膚色不同,由一個基因決定
經過11年研究,科學家們發現普通斑馬魚的變種———金斑馬魚的黑素體比普通斑馬魚數量少、體積小,而且色素分布稀。為何會出現金斑馬魚色素淺的現象,經分析,原來是單個胺基酸分子的細微不同在導致色素深淺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這便是SLC24A5基因。由於該基因發生了變異,從而導致某一種主要蛋白質生產減少。
金斑馬魚
斑馬魚
進而,研究人員通過對人類染色體的研究,發現人的SLC24A5基因在序列上與斑馬魚基因極為相似。歐洲人祖先攜帶的SLC24A5基因與非洲人和東亞人的不一樣,正是這一基因差異造成了人類膚色的不同。同時,該基因的某些變異,也可導致人類頭髮顏色的不同。
拉馬遜等科學家在報告中稱,歐洲人的SLC24A5基因在染色體15的比例上占了約0.0072,非洲等地人的SLC24A5基因則占據了0.175-0.226.科學家們認為絕大多數人種的SLC24A5基因相同,但是歐洲白人的SLC24A5基因發生了變異,雖然只發生了一個變異,但恰恰是這一個變異,導致了歐洲白人和金斑馬魚一樣,黑色素少、小,且色素分布稀。
新發現開通治療皮膚癌的新路
“膚色是與健康相聯繫的。比方說,白人由於缺少黑體素,其DNA容易受到紫外線的輻射從而易患皮膚癌。”張清潤表示科學界已知道一些基因的變異造成了皮膚白化病以及眼科疾病,這對這些疾病的治療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對SLC24A5基因的新發現恰能有助於我們找到治療皮膚癌的新方法,在人類疾病的認識、治療中起到積極作用。
金斑馬魚
斑馬魚
另外從理論上說,由於這一發現,今後人們要想改變皮膚顏色也有了新的便捷途徑,我們可能將不再藉助於曬太陽或者痛苦的化學漂白程式。
不過,對於SLC24A5基因的發現開通一條治療皮膚癌新路的說法,英國癌症研究中心的奈特博士也提出了疑義:談這一發現對治療皮膚癌的意義還為時過早。因為在確定治療成效之前,科學界還有許多環節需要研究。比如我們必須首先研究歐洲白人的SLC24A5基因發生變異的原因是什麼,以及這種變異的功能又是什麼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