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帶梅鯛

金帶梅鯛是屬鱸形目、笛鯛科下一個物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金帶梅鯛
  • :鱸形目
  • :笛鯛科
  • :梅鯛屬
簡介,原始文獻,模式產地,生境,資料來源,

簡介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目名:鱸形目
中文科名:笛鯛科
拉丁科名:Lutjanidae
中文屬名:梅鯛屬
拉丁屬名:Caesio
拉丁種名:chrysozona
定名人:Cuvier et Valenciennes
年代:1830
中文名:金帶梅鯛

原始文獻

Hist. Nat. Poiss., 6:440

模式產地

印度尼西亞
俗名:金帶烏尾(魚冬)

生境

中上層魚類
國內分布:南海, 台灣海峽南部
國外分布:日本, 菲律賓

資料來源

台灣魚類志:357. 福建魚類志[下卷]:195. 南海魚類志:516.
分類系統:Animalia:動物界 - Chordata:脊索動物門 - Osteichthyes:硬骨魚綱 - Perciformes:鱸形目 - Percoidei:鱸亞目 - Caesionidae:梅鯛科 -Caesio:
學名:Caesio chrysozonaCuvier et Valenciennes
中文名:金帶梅鯛
中文拼音:JīnDàiMéiDiāo
分類等級:種
概述:
原始屬名
模式標本產地
模式標本保存地
國家保護級別不祥
CITES公約級別未定
IUCN紅色名錄等級未予評估(NE)
紅皮書等級未定
中國特有是
背鰭Ⅹ-13—15;臀鰭Ⅲ-11—12;胸鰭18;腹鰭Ⅰ-5;尾鰭17。側線鱗57,9/15。體長93—114毫米。體長為體高3.7—4.2倍,為頭長3.3—3.5倍。體長呈紡錘形,稍側扁,背腹緣皆鈍圓。頭長為吻長4.3—4.7倍,為眼徑2.9—3.4倍。吻短。眼較大,具脂眼瞼,靠近吻端。眼間隔寬與眼徑約相等。口小,上頜骨後端達眼前緣下方。兩頜牙細小呈一列。犁骨、齶骨均無牙。前鰓蓋骨邊緣具細鋸齒。第一鰓弓上鰓耙細長,最長鰓耙約與鰓絲相等,鰓耙數8—9+23—24。體被小櫛鱗,頭部除吻端外均被鱗,背鰭和臀鰭基底具鱗鞘。側線完全,幾近直線形。背鰭鰭棘部與鰭條部相連,鰭棘細弱,以第3棘為最長。臀鰭小,與背鰭鰭條部相對。胸鰭較大。腹鰭位於胸鰭後下方。尾鰭分叉。體棕赤色,腹部淺紅色,靠近背緣棕褐色條帶。體側方具黃色縱帶,以中央一條最明顯,自吻端經眼徑,直達尾鰭基。尾鰭上下葉棕褐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