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壇李氏

金壇李氏

遠祖:唐鄭孝王李亮

始祖:鄭王七世孫大司冦李叢字國茂遷江東(江浙一帶),生四子:李良史、李文彬、李再思、李文徽

支祖:李文徽後裔居晉陵滆湖西之湟里

始遷祖:李再思之子濟源尉李弘乂(李宏乂),唐季攝金壇,遂由晉陵滆湖西之湟里遷居金壇西崗

金壇李氏作為江左巨族,是隴西李氏的重要分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壇李氏
  • 外文名:Jintan Li clan
  • 得姓方式:避難而改姓氏
  • 得姓始祖 李利貞
  • 主要郡望隴西郡
  • 主要堂號隴西堂,見龍堂
歷史發展,姓氏名望,

歷史發展

金壇有地名“唐王”傳說與唐太宗李世民有關。唐王,金壇的一個鄉鎮,2000年1月合併為西崗鎮,2007年3月又合併為朱林鎮,由原唐王、唐埠、都圩、馬場、土山和韋家橋6個村合併而成。說到唐王由來,人們都說是唐王李世民到過此地,且其子死後葬於唐王境內的土山上,故地名叫唐王。而唐王集鎮上有前殿,東邊有上馬廟、下馬廟,據說就是李世民上馬、下馬的地方。另外土山東西有兩個村子,一個是李巷,一個是土山,這兩個村上的人家幾乎都姓李,而且都是本地方言。而四周地方則是蘇北等外來方言,說明李姓人家是李唐皇室後裔,自古在此落地生根。
《清乾隆鎮江府志》卷一中有關“唐王山”的記載:“唐王山,在縣西南三十里,相傳唐太宗子葬於山左,故名俗呼唐王山”。而在卷十八中又說:“唐王橋,在縣西南四十里唐王村,又名雙橋。”另《南宋嘉定鎮江志》中還有“唐王溪”的記載:“唐王溪,在縣西南三十里,受茅山雨水東流入大溪,其側有唐王村,因名。”還有傳說,薛埠通唐王的大河,原來是一條溪流,因唐王李世民從茅山沿此條溪流到長盪湖,故名叫“唐王溪”。
江南通志》十五卷中記載:“唐高祖武德初封淮安靖王神通”。淮安靖王李神通是鄭孝王李亮之子,李亮乃唐高祖李淵之八叔父。李亮,仕隋為海州刺史,追王。生子神通、神符。《唐兩京城坊考》卷四“懷德坊”條記:“十字街西之北,辯才寺。本鄭孝王亮隋代舊宅,亮子司空、淮安王神通,以開皇十年為沙門智凝立此寺於群賢坊,以智凝辯才不滯,因名寺焉”。《新唐書》記載:“淮安靖王神通,隋大業末在長安。會高祖兵興,吏逮捕,亡命入南山,與豪英史萬寶、裴勣、柳崇禮等舉兵應太原,約司竹賊帥何潘仁連和,進與平陽公主兵合,徇鄠下之。自署關中道行軍總管,以萬寶為副,勣為長史,崇禮為司馬,令狐德棻為記室。從平京師,為宗正卿,典兵宿衛。王永康郡,俄徙淮安。” “襄邑恭王神符字神符,少孤,事兄謹。高祖兵興,神符留長安,為衛文昇所囚。 京師平,封安吉郡公。帝受禪,例王。遷并州總管。”“頡利可汗盜邊,神符與戰汾東,斬級五百,獲馬二千。又戰沙河,獲乙利達官,得可汗所乘馬及鎧。召為太府卿。遷揚州大都督,自丹楊渡江,治隋江都故郡,揚人利之。然少威嚴,不為下所畏。累擢宗正卿,以足不良改光祿大夫,歸第,月給羊酒。太宗就第尉問,又令乘小輿入紫微殿,三衛挾輿以升。遷開府儀同三司永徽二年薨,年七十三,贈司空荊州都督,陪葬獻陵。”
《元至順鎮江志》卷二十中有一《李祖敕書》的短文: “《揮麈錄丹陽呂城閘北委巷竹林中,有李恪秀才者,自雲唐宗室系,本大鄭王房出,其遠祖武德貞觀以來,諾命敕書,凡百餘,亦有薛少保顏魯公書者,奇甚明清,每語親舊經由無惜一訪,而閱之。李生亦不靳人之觀也,今金壇西崗李氏蓋其後,其故物尚存篋笥雲。”大致意思就是金壇西崗李氏都是大鄭王房出來的後代。透過這些史料,再分析淮安揚州與江南的地理位置,可以推測:來唐王的人並不是唐太宗李世民一脈的後代,而是鄭孝王李亮之子淮安靖王李神通、襄邑恭王李神符一脈。
2011年夏天,唐王一家企業尋得一塊墓碑,碑頂八個大字清清楚楚:“宋故朝奉李公壙I”,是一塊宋墓的刻碑。下面小字記載:“先公諱方正字直夫,唐鄭孝王裔孫世居開封,九世祖濟源公口口口遷徙金壇,遂為金壇人譜牒,班載國史…...葬於土山之東......”等字樣,約有300多字。
原來住在這裡的正是“唐高祖武德初封淮安靖王李神通、襄邑恭王李神符一脈”的後裔。碑文還記錄了這位大唐“九世祖濟源公”為官清廉,為民謀利,為人低調,公“性質直、信已篤”“不肯自償其勞,子孫欲加一毫之奉不可得”的品行,還記錄了“鄉先生山翁劉宰已為贊”云云。此碑為墓主人“從侄孫、修職郎,前差監江東轉運司買納場夢得填諱”。
雖然這塊碑有些字已經模糊缺損,甚至讓人還不十分理解碑文的意思。而無論從考古學的意義上,還是從人們尋找唐王、證明唐王的由來的艱辛上來說,這塊墓碑無疑成了重要的佐證。

姓氏名望

清宣統元年(1909)李秉陽等纂修江蘇金壇見龍堂《李氏宗譜》,譜首載有宋朝翰林院修撰龍圖閣直學士歐陽修奉敕謹撰的“李氏宗室世系表序”。把唐宗室分為41房。譜中《大宗源流世表》以李重耳的兒子李熙為一世祖,唐太祖李虎為三世祖,李虎的第八個兒子李亮為四世祖。從第十二世李宏乂任金壇尉、句容令後隱居金壇西崗為金壇西崗始遷祖,其後裔在鎮江揚州常州無錫湖州一帶繁衍生息,聚族而居,千餘年來已繁衍成江左李姓巨族。 他們均認奉金壇李氏宗祠為正朔,定期前來祭祖續譜,緬懷祖先。
金壇最大的宗祠為李氏見龍堂(金壇李氏總祠,原位於金壇縣城,後來被收為國有,曾用作商業局,還辦過大食堂)。金壇李氏見龍堂包括18個分祠:西崗分、朱陽分、五巷分、董溪分、土山分、呂城分、奔牛分、李塔分、東埠頭分、堯塘分、湯莊分、順成橋分、三星分、直里分、直長分、鶴科分、文清橋分、湟里分。錫山李氏源出隴西堂,是唐朝宗室和宋朝丞相李綱的後裔。新修的《錫山李氏世譜》也溯源錫山李氏為金壇李氏後裔。還有分支江蘇金壇李氏之臨淮李氏(今安徽鳳陽縣臨淮關鎮)、河南虞城三莊赫劉李氏、泰州溱潼李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