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柏

金塔柏

金塔柏(學名: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 'Beverleyensis')是柏科側柏屬植物,常綠叢生灌木,無主幹,枝密。外形與千頭柏相似,高約1.6米。小枝扁平,鱗狀互動對生。上伸,對冠球形至卵圓形;樹冠塔形,嫩枝葉黃色。春季嫩枝葉為金黃色,秋冬季葉淡黃綠色。花期3-4月份,果期8-9月份。

金塔柏是陽性樹種,不耐蔭,喜溫暖濕潤氣候。在微酸性土壤中生長良好,適生於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分布於陝西、甘肅、山西南部以南地區。大連、熊岳有栽培。

金塔柏樹形優美,枝葉金黃.適應性強,耐修剪,很少有病蟲害。常植於庭院觀賞,也可作綠籬,或與其他彩葉灌木共同配植成各種圖案模紋。枝葉及果實可人藥。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播種,嫁接,扦插,栽培技術,移植,整形修剪,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常綠叢生灌木,無主幹,枝密。外形與千頭柏相似,高約1.6米。小枝扁平,鱗狀互動對生。上伸,對冠球形至卵圓形;樹冠塔形,嫩枝葉黃色。春季嫩枝葉為金黃色,秋冬季葉淡黃綠色。花期3-4月份,果期8-9月份。

產地生境

金塔柏是陽性樹種,不耐蔭,喜溫暖濕潤氣候。在微酸性土壤中生長良好,適生於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江南一帶多有栽培。適應性強,耐熱,能耐一定程度的寒、旱、瘠薄。
分布地區年均氣溫12-20℃,最熱月均溫24-28℃,最冷月均溫零下4-12℃,極端最低溫零下20℃、年均降水量600-1600毫米。
分布於陝西、甘肅、山西南部以南地區。大連、熊岳有栽培。

繁殖方法

金塔柏的育苗方法有播種、嫁接及扦插繁殖。

播種

10月份其種子成熟後,採收,曬乾,選出純種,翌年春播前一個月,將種子用溫水浸種,然後混砂促芽,種子發芽時,即可播種。幼苗出土後,由於遺傳分離,小苗有暗綠的,也有葉梢金黃的,可結合間苗,把暗綠色葉子的小苗拔掉,保留葉梢帶有黃色的小苗。然後進行正常的肥水管理。苗木當年高度可達25-30厘米,秋季結凍前埋土防寒,翌年春可移植。

嫁接

主要為了提高金塔柏的抗寒能力。用側柏作砧木,用腹接法枝接,接活後,1、2年內用側柏砧木的枝葉進行蒙導,以後再剪砧。這樣培育的小苗,抗寒能力很強,但工序較繁,不易大量繁殖。

扦插

一般在5-6月份進行嫩枝扦插,但其成活率不及其他柏類,生根時間較長,成活後,生長不旺盛,一般不採用此法。

栽培技術

移植

金塔柏在園林中多為行植、對植,用小苗作花壇的綠帶、行車道隔離帶。行植的株距應在3米以上。對植一般是在建築物旁側、庭院門側種植。綠帶內的株行距約20x30厘米。車道隔離帶,單行,株距1.5米。
定植時要帶土球、栽端扶正,行植、對植的植株應設立支架,在每一栽植穴內施入50千克堆肥或1千克氮磷複合肥,與土混勻填入坑內。栽植當年注意除草、澆水,入冬澆封凍水封穴培土,防寒越冬。對一般行植龍柏,在生長季節內及時剪除影響樹形的旺枝。如果盆栽,冬季應放置在0-5℃以上地方。

整形修剪

金塔柏樹形常因繁殖材料來源的部位不同而有變化。通常利用側枝正頭扦插或嫁接得到的植株,其側枝緊貼主幹螺旋狀向上生長,樹姿較好,而用側枝正頭以下部位小側枝作材料得到的植株,一般枝條鬆散,頂枝長勢不強,易形成鬆散形樹冠,樹姿不美。所以造型時應注意分別對待。如對緊湊形樹冠的植株,可整修成狹圓柱形,對鬆散形的植株則可整修成球形或飛躍形樹冠。
圓柱形樹冠的特點是主幹明顯、主枝數目較多,每年修剪時將主枝適當短截(在生長期內當新枝長到10-15厘米時進行)。飛躍形樹形整形的方法是,在苗木主幹中上部均勻保留少量主側枝,讓其突出生長不進行修剪,其餘的主側枝一律進行短截。在維持修剪中,對全樹新梢不論長短一律進行類似的短剪,每年約5-6次。需要注意的是使突出樹冠的主側枝長度要保持在樹冠直徑1-1.5倍長,以形成“巨龍”飛躍的樹冠狀態。

主要價值

金塔柏樹形優美,枝葉金黃。適應性強,耐修剪,很少有病蟲害。常植於庭院觀賞,也可作綠籬,或與其他彩葉灌木共同配植成各種圖案模紋。枝葉及果實可入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