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寺(四川南充金城寺)

金城寺(四川南充金城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金城寺位於南充市東部邊陲的金城山巔(今高坪區隆興鄉境內),離市40公里。此山是南充境內第一高山,山上有九十九峰,三十六泉,四十八洞,周圍百里,高瞻數邑,群峰環拱,千岩競秀。古木參天,花草繁茂,夏無盛暑,秋即嚴寒,被譽為“小峨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金城寺
  • 地理位置:四川省南充市東部邊陲的金城山
  • 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
簡介,歷史,

簡介

金城寺位於南充市東部邊陲的金城山巔(今高坪區隆興鄉境內),離市40公里。此山是南充境內第一高山,山上有九十九峰,三十六泉,四十八洞,周圍百里,高瞻數邑,群峰環拱,千岩競秀。古木參天,花草繁茂,夏無盛暑,秋即嚴寒,被譽為“小峨眉”。

歷史

晉成帝鹹和八年(333年),著名道教理論家葛洪,曾慕名雲遊此山,留下了“抱朴洞” 遺蹟。如今的金城寺處,在唐肅宗至德年間(約757年)曾建“何忠靖公祠”。世傳果州人何滔值安史之亂,為國捐軀,封忠靖廣祐王,乃於金城山建祠以祀。明神宗萬曆年間(約1580年),又在附近山峰上修建了寺廟,因其地勢若蓮,乃取名寶蓮寺 ,當時何公祠猶存。告老還鄉的陳以勤宰相游此山,曾作《游金城山謁何忠靖公祠》詩云:“我到金城關上門,方知岳外有山尊。高摩赤日分昏曉,雄壓諸山是子孫。插劍龍池留勝跡,步虛台樹走長根。英雄祠此真靈異,紀載紛紛何足論”。此詩題刻南金門絕壁,如今尚存。明末張獻忠曾駐軍此寺,並在寺下的南金門處新築一道南京門,後來寺祠皆毀於兵燹。據寺存古碑記載:清朝的康乾盛世,曾多次重修寶蓮寺。一是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重修寶蓮寺,移於今之金城寺處;繼由山南李德明等人捐資修建土主祠,塑土主神像(何滔)四時祭祀,求雨即應。二是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眾接僧廣德率徒續教來此寺任住持。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廣德師募化鑄造銅鐘二口,圓寂後,由其徒續教繼任住持。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續教師再次將寺廟修葺一新。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蓬州舉人李昭游此山,曾詠寶蓮寺、抱朴洞、老龍洞、石門(即南金門)四大奇觀詩四首。其中詠《寶蓮寺》詩云:“攀蘿尋古寺,直上翠微間。樓閣低雙曜,兒孫俯眾山。幽花穿石叟,好鳥伴僧眠。最愛杉松里,閒雲自往還。”
解放初期,將金城山闢為國營林場(現已列為省級森林公園),寺廟成為辦公和工人住地,佛像被毀,僅存四合院殿堂。1992年,政府批准為開放寺廟,取名金城寺。退還廟產,並在此設南充市佛教協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