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編注

《金匱要略編注》,《金匱要略》注本,清代沈明宗(目南)編注。初名《沈目南編注張仲景金匱要略》,刊於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於次年重刊時,改題本名。沈氏認為:“從來著書立言,必先綱領,次及條目”,但世傳之《金匱要略》存在“編次失序”的情況。故此編注本,首先將“夫人稟五常……”節冠於首而為序例,其對原文的編排,體現了“察病治法之綱領”,概括診法、表里陰陽、寒熱虛實標本和一些治療大法。卷2至22著重將雜病的方論部分加以貫串整編,使之條理化而易於檢索,亦即以病證名為目,編列治療方劑之原文;原書卷23、卷24未予詮釋。沈氏注文分析病理、病機較為深入,其中不乏精闢見解。

基本介紹

  • 書名:《金匱要略編注》
  • 作者:沈明宗(目南)
  • 成書年代:清
  • 歸屬類別:中醫典籍
流傳版本,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影響評價,

流傳版本

現存康熙三十二年(1693)致和堂初刻本,並見於《醫征五種》《中國醫學大成》等叢書中。現有《中國醫學大成》本,曹炳章將其改名為《沈注金匱要略》。

作者簡介

沈明宗,清代醫學家。字目南,號秋湄。槜李(今浙江嘉興)人。少攻舉子業,旋即潛心禪宗,精通醫典,為清初名醫石楷之高第。客游燕都,後至邗江(今屬江蘇),求治者踵接。暇時則與及門弟子考論醫宗,凡二十餘年。精研張仲景之學,於《傷寒論》注家中,推崇方有執、喻嘉言。曾撰《傷寒六經辨證治法》八卷(1693年),突出六經主病,頗多創見。編次仿喻嘉言《尚論篇》,將六編篇目中合病、並病、過經不解、差後勞復等另立篇名,將《傷寒論》重新編次。又撰《金匱要略編注》二十四卷(1692年)。首列“序例”,次述天時地理、脈證湯法,其注釋條文,亦有新見。

內容簡介

沈氏認為王叔和編集《傷寒雜病論》往往參入己見,致使不少條文序列顛倒,意義反晦。且謂“《金匱》第一卷(篇)乃通部察病治法之綱領,故立望聞問切、表里陰陽寒熱虛實標本、汗吐下和溫之法”。卷一首敘“重編大意”,然後重編“臟腑經絡先後病”中的條文次序,以“夫人稟五常,因風氣而生長……”條作為首條“敘例”;其次分別列“時令”、“問陰陽病十八”、“望色”、“聞聲”、“問治未病”、“五臟病喜惡”、“五臟攻法”、“誤治救逆”、“切脈”、“厥”、“喘息”等十二類。卷二至卷二十三“痙濕暍病”至“雜療方”仍依《金匱》原文篇目。卷二十四將“禽獸魚蟲”、“果實菜谷”兩篇合為一卷。通過重新編注,使《金匱》原文條理更為清晰,其首篇提綱挈領,尤能示人以門徑。

影響評價

本書因重新編排,次章冠首,而為序例,使之有條不紊,同時又加入釋文,便於讀者閱讀,有些釋文,很有學術見解,在《金匱》古注本中具有一定影響,為研究《金匱》及臨證的參考良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