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六經辨證治法

《傷寒六經辨證治法》,《傷寒論》注本,8卷。清代沈明宗(目南)編注。成書於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作者鑒於一些醫生不讀仲景著作,僅宗後世方書,遂致意於《傷寒論》之重編注釋。沈氏認為晉代王叔和整理之《傷寒論》原文編次不明;而宋代成無己本則順文注釋,亦欠明晰。後在涉獵多種《傷寒論》注本後,較為推崇明代方有執《傷寒論條辨》和清初喻嘉言《尚論篇》。因方、喻所論六氣外感,以風傷衛、寒傷營、風寒兩傷營衛諸證予以闡析,“而括燥濕於寒傷營,春夏溫熱賅於風傷衛”(見“自序”),於仲景蘊義多有發明。本書旨在突出六經主病及其辨證治法,編次仿《尚論篇》,將六經篇目之合病、並病、過經不解、差後勞復等均另立篇名,“惟以正治汗、吐、下次之於前;誤治變端,次之於後;誤治諸變,逐段拈出”(見本書卷1),並對喻氏注文之遺漏、忽略處有所補闡。

基本介紹

  • 書名(異名):《傷寒六經辨證治法》
  • 作者:沈明宗(目南)
  • 成書年代:清
  • 歸屬類別:中醫典籍
成書背景,流傳版本,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影響評價,

成書背景

作者鑒於一些醫生不讀仲景著作,僅宗後世方書,遂致意於《傷寒論》之重編注釋。推崇方有執、喻嘉言二氏之說,仿《尚論篇》之編次體例而著成本書。

流傳版本

現存清康熙年間世德堂刻本、步月樓刻本,清嘉慶十四年(1809)刻本,並收入《中國醫學大成》。

作者簡介

沈明宗,清代醫學家。字目南,號秋湄。槜李(今浙江嘉興)人。少攻舉子業,旋即潛心禪宗,精通醫典,為清初名醫石楷之高第。客游燕都,後至邗江(今屬江蘇),求治者踵接。暇時則與及門弟子考論醫宗,凡二十餘年。精研張仲景之學,於《傷寒論》注家中,推崇方有執、喻嘉言。曾撰《傷寒六經辨證治法》八卷(1693年),突出六經主病,頗多創見。編次仿喻嘉言《尚論篇》,將六編篇目中合病、並病、過經不解、差後勞復等另立篇名,將《傷寒論》重新編次。又撰《金匱要略編注》二十四卷(1692年)。首列“序例”,次述天時地理、脈證湯法,其注釋條文,亦有新見。

內容簡介

本書卷一太陽上篇證治大意,列太陽“風傷衛”諸證;卷二太陽中篇證治大意,列太陽“寒傷營”諸證;卷三太陽下篇證治大意,列太陽“風寒兩傷營衛”諸證;卷四陽明上篇證治大意,列太陽陽明諸證,陽明中篇列正陽陽明諸證,陽明下篇列少陽陽明諸證;卷五少陽全篇證治大意,亦按“少陽風傷衛證”、“少陽寒傷營證”編次,並列“合病”、“並病”、“過經不解”、“壞病”、“痰病”及“門人問答”於後;卷六太陰全篇證治大意,按太陰“風傷衛”、太陰“寒傷營”分析,少陰前篇證治大意列少陰風傷衛證諸證;卷七少陰後篇證治大意列少陰寒傷營證治諸證;卷八厥陰全篇證治大意,因“篇中風寒互發,陰陽虛實不一”故列全篇,篇中亦有“此風寒兩傷脈證也”等按三綱分析的條文;並列“關格”、“差後勞復”、“陰陽易病”等於後。
沈氏於《傷寒論》注家中,較推崇方有執、喻嘉言,認為《傷寒論》中所論六氣外感,主要是“風傷衛、寒傷營”,“而括燥濕於寒傷營,春夏溫熱賅於風傷衛”,並批評王叔和整理的《傷寒論》編次不明,故在編注時,突出六經主病,頗多個人見解。編次仿喻嘉言《尚論篇》,將六經篇目合病、並病、過經不解、差後勞復等均另立篇名。“惟以正治汗、吐、下次於前;誤治變端,次之於後;風寒兩傷,誤治諸變,逐段拈出”。從本書的內容編次上可以看出,除太陽篇外,少陽篇亦按三綱說重編,其他諸篇多以三綱說進行註解分析,較之方有執、喻嘉言又進一步。

影響評價

本書是《傷寒論》研究“錯簡重訂派”中的“三綱編次派”的代表作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