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皂莢

野皂莢

野皂莢 (學名:Gleditsia microphylla Gordon ex Y. T. Lee)是豆科皂莢屬植物,灌木或小喬木,高2-4米;枝灰白色至淺棕色;幼枝被短柔毛,老時脫落。葉為一回或二回羽狀複葉(具羽片2-4對),長7-16厘米。花雜性,綠白色,近無梗,簇生,組成穗狀花序或頂生的圓錐花序;花序長5-12厘米,被短柔毛。莢果扁薄,斜橢圓形或斜長圓形;種子1-3顆,扁卵形或長圓形,褐棕色,光滑。花期6-7月,果期7-10月。

分布於中國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陝西、江蘇和安徽。生長於海拔130-1300米的山坡陽處或路邊。

野皂莢是一種特用經濟樹種和荒山綠化的主要灌木樹種。野皂莢的種子是一種天然化工原料,用它可以生產羥乙基龍膠粉,是一種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廣泛套用於石油鑽探、紡織印染、醫藥、食品等行業,其副產品胡里豆粉是高蛋白飼料,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播種,嫁接,栽培技術,封山育林,人工造林,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2-4米;枝灰白色至淺棕色;幼枝被短柔毛,老時脫落;刺不粗壯,長針形,長1.5-6.5厘米,有少數短小分枝。葉為一回或二回羽狀複葉(具羽片2-4對),長7-16厘米;小葉5-12對,薄革質,斜卵形至長橢圓形,長6-24毫米,寬3-10毫米,植株上部的小葉遠比下部的為小,先端圓鈍,基部偏斜,闊楔形,邊全緣,上面無毛,下面被短柔毛;葉脈在兩面均不清晰;小葉柄短,長1毫米,被短柔毛。
花雜性,綠白色,近無梗,簇生,組成穗狀花序或頂生的圓錐花序;花序長5-12厘米,被短柔毛;苞片3,最下一片披針形,長1.5毫米,上面兩片卵形,長1毫米,被柔毛;雄花:直徑約5毫米;花托長約1.5毫米;萼片3-4,披針形,長2.5-3毫米;花瓣3-4,卵狀長圓形,長約3毫米,與萼裂片外面均被短柔毛,裡面被長柔毛;雄蕊6-8;兩性花:直徑約4毫米;萼裂片4,三角狀披針形,長1.5-2毫米,兩面被短柔毛;花瓣4,卵狀長圓形,長2毫米,外面被短柔毛,裡面被長柔毛;雄蕊4,與萼片對生;子房具長柄,無毛,有胚珠1-3。莢果扁薄,斜橢圓形或斜長圓形,長3-6厘米,寬1-2厘米,紅棕色至深褐色,無毛,先端有纖細的短喙,果頸長1-2厘米;種子1-3顆,扁卵形或長圓形,長7-10毫米,寬6-7毫米,褐棕色,光滑。花期6-7月,果期7-10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陝西、江蘇和安徽。生長於海拔130-1300米的山坡陽處或路邊。與黃荊條、野酸棗、化香、黃櫨、黃連木、槲櫟等混生在一起,由於野皂莢根系發達,耐寒、耐旱、耐貧瘠,適應性強。
野皂莢野皂莢

繁殖方法

播種

野皂莢育苗應選用充分成熟飽滿的種子,播種前種子用30-40℃溫水浸種1-2天。圃地最好選用壤土或粘質壤土,避免沙地育苗,圃地應選較肥沃的耕地,以確保當年育苗能夠出圃造林。播種前圃地要深翻整地、施足底肥,耙平,打畦作埂,作好苗床。採用開溝條播法,行距30厘米,溝寬10-15厘米,播幅5-6厘米,每公頃用種子750-900千克,當年苗高可達30-50厘米,可出苗120-150萬株,秋冬季即可上山造林。

嫁接

採用切接法:在早春樹液開始流動、芽尚未萌動時,在離地面高度10-20厘米,選擇樹幹光滑處,用手鋸截斷,截面要光滑平整,剪去砧木上的小枝和刺,在斷麵皮層內略帶木質部的地方垂直切下,深度略短於接穗的長斜面,寬度根據接穗切面大小而定,一般與接穗直徑相等或略大於。將碩刺皂莢母樹1年生健壯枝條,截成3-4厘米的接穗,帶1-2芽為宜,把接穗削成兩個斜面,長斜面2-3厘米,在其背面削成不足1厘米的小斜面,使接穗下面成扁楔形。把接穗大斜面向里,插入砧木切口,使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對準靠齊,如果不能兩邊都對齊,至少一邊對齊。接好後用塑膠布綁緊,包括接穗上部。嫁接後,及時除去砧木上的萌生枝,保證接穗正常的養分和水分供應,使接穗生長旺盛。
擴樹盤、修樹穴:在嫁接皂莢的野皂莢根部周圍,應將雜灌和野草深翻覆蓋,若條件不允許,則應將樹盤80-100厘米範圍內深翻清理乾淨,保持皂莢周圍的土地疏鬆透氣,清理越冬的病菌和蟲卵。同時,根據山坡地形,在地勢較平坦的地方,修圓形樹穴,在地勢較陡的地方,修築魚鱗坑,以便在降雨時形成匯水坑,增加土壤墒情,促進皂莢生長。
割灌:對荒山、荒坡不能全部深翻除去的灌木叢和野草及時割剎,防止由於雜灌生長過快,影響接穗的生長。同時割灌後可以很好地防止火災。
施肥:接穗成活後,利用天然降雨機會,增施肥料,多次少量,每株苗施0.25千克複合肥料。有條件的地方,可每株苗施5-10千克農家肥。
修剪整形:由於野皂莢嫁接碩刺皂莢兩者生長速度不一致,起初砧木較粗,根系發達,嫁接後,碩刺皂莢生長速度較快,5-10年後,粗度會超過砧木且越來越明顯,形成“小腳”現象。同時,由於山坡上風速較大,易將樹幹折斷,所以整形和修剪要根據生長情況,控制樹勢。既有利豐產,同時又注意樹幹安全。通常採用多主枝二層開心形或疏散分層形。

栽培技術

封山育林

對現有野皂莢資源進行封山培植是一條實施容易、見效快的有效途徑。對資源相對集中,每公頃在3000株(叢)以上的山坡地,可實行封山育林。一是封禁管護劃標立界,樹立標牌,明確管護面積,禁止牛、羊等牲畜上山,禁止以薪炭為目的的亂砍濫伐;二是壘堰積土積水,改善其生長條件;三是撫育管理,天然灌木叢分布極不均勻,對生長過密沒有分枝的地段,有計畫、有組織地進行撫育管理,去除那些生長不良的植株,每公頃保持6000-9000株(叢),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只要稍加管理,效益就可成倍增長。有條件的鄉村,對成片劣株,可於春季4月份就地選優株嫁接改劣換優,稍加管理,每公頃產量就可達750千克以上。

人工造林

野皂莢人工造林可採用直播造林、植苗造林、根櫱分株造林等方式進行。對每公頃達不到6000株(叢)的林地要進行補植、補造或新造。
直播造林:沒有或很少有野皂莢需要新造林的山地,可採用直播造林的方法造林。在春季土壤墒情較好或雨季降過透雨後進行。採用穴播和撒播2種方式。穴播:9000-12000穴/公頃,穴的規格為25厘米×25厘米,每穴點播8-10粒種子,覆土厚2-3厘米,播種量15-22.5千克/公頃,一般10-15天即可出土。撒播是利用天然下種的原理,使其達到造林目的的一種造林手段。岩石裸露和人工不易進行穴播的地段可採用撒播,但撒播的不如穴播便於管理。撒播播種量30-45千克/公頃。
植苗造林:春秋兩季均可造林,以秋冬季造林為好。造林前要進行小穴整地,穴規格為30厘米×30厘米×20厘米,株行距1米×1(-1.5)米。選用1年生苗,栽植時適當深栽,踩實不露根。雨季雨量較多時,也可利用當年苗進行雨季造林,苗高20厘米以上,半木質化以上的小苗上山造林效果也很好。植苗造林可用於封山育林地內的缺株補植造林。
根櫱分株造林:根櫱分株造林在早春發芽前或秋季落葉後進行,土壤水分充足的地方可邊分株邊造林。栽植時剪去地上部分,只栽根部,栽植穴的大小要與根系的大小相適宜,培土要踩實,以便保墒保成活。
火燒跡地更新造林:因冬春季野外用火管理不嚴,造成野皂莢天然林被燒損,對此類火燒跡地,可利用其生長特性,進行跡地更新。方法是將地上植株燒傷或燒枯部分,從基部伐除,促其使萌櫱生出新植株,此方法簡便易行,成林快,效果明顯。

主要價值

經濟:野皂莢是一種特用經濟樹種和荒山綠化的主要灌木樹種。野皂莢的種子是一種天然化工原料,用它可以生產羥乙基龍膠粉,是一種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廣泛套用於石油鑽探、紡織印染、醫藥、食品等行業,其副產品胡里豆粉是高蛋白飼料,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生態:野皂莢為深根性樹種,具有強大的主、側根,主根可沿岩石縫隙深入地下5-6米的地方,水平根系分布也遠,露出地面的根繫上又能生出新株,從而形成縱橫交錯的地下根系,能有效地固結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