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稻生態適應基因SK2的自然變異及進化意義》是周海飛為項目負責人,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為依託單位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野生稻生態適應基因SK2的自然變異及進化意義
- 項目類別 :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周海飛
- 依託單位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結題摘要,項目摘要,
結題摘要
在植物演化及物種形成過程中,生態適應都扮演著重要角色,而植物類群中生態適應的機制及其遺傳基礎還不清楚。本課題以水稻新近分化的兩個野生類群(O. rufipogon,O. nivara)為研究對象,對其控制水生境適應性的 SK2 基因的DNA變異模式、基因表達式樣及受到的自然選擇類型進行了研究。我們充分選取了兩種野生稻分布區內的多個代表性的天然群體材料,完成了野生稻材料的篩選、轉錄組數據分析和群體水平的基因組序列分析工作,以追溯SK2基因多樣性的來源、功能分化模式及進化歷史。同時,還基於不同分布地的多個鄰域生長的群體對,分析了O. nivara的起源方式。
項目摘要
生態適應在植物新物種形成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由於生境差異而發生的生態適應受異質環境下不同的自然選擇所驅動。植物類群中生態適應的機制及其遺傳基礎仍很不清楚。水稻的兩個瀕危野生類群(O.rufipogon,O.nivara)是新近分化的研究生態適應的理想模式,其對水生境的適應性受SK2控制。在自然條件下對SK2基因的變異模式、表達規律及基因受到的自然選擇,所知甚少。本項目利用這兩種野生稻分布區內的多個代表性天然群體及野生個體材料, 比較SK2及處於SK2信號下游的EXPB12位點在編碼區、調控區及上下游區的多樣性,檢測基因表達模式、等位基因功能分化模式、兩個基因的自然選擇信號及連鎖不平衡,追溯SK2基因多樣性的來源、功能分化模式及進化歷史;同時,用不同地區的多個鄰域生長的O. rufipogon/O. nivara群體對,驗證O.nivara是一次還是多次起源於O.rufipog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