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步(宋賀鑄的絕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野步》是北宋賀鑄的一首七言絕句,描寫詩人郊野漫步所見。前兩句寫遠景:在渡口與城市之間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江水退落與村莊間還隔著一段清淺的細白沙岸;後兩句描寫近景:有一座用黃草搭成的瓜棚,已被雨打濕,棚內正落著稀疏的雨,有一對老夫婦正坐在棚里看著瓜地。小詩寫得明白曉暢,樸實自然,具有濃厚的鄉野情趣和生活氣息。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野步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詩》
  • 文學體裁:七絕
  • 作者:賀鑄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字詞注釋,白話譯文,作品賞析,

作品原文

野步賀鑄
津頭微徑望城斜,水落孤村格嫩沙
黃草庵中疏雨濕,白頭翁嫗坐看瓜

注釋譯文

字詞注釋

①野步:在郊野散步。
②津頭:渡口。微徑:小路。斜(xiá):指小路沒有正對著城門。
③水落:水降下去。格:阻隔。嫩沙:細軟濕潤的沙。
④疏雨:指細雨稀疏。濕:淋濕。
⑤嫗(yù):老婦人。看(kān):看守。

白話譯文

佇立渡口,小徑逶迤,斜對城門。水降落處,細沙之上,正有村落。
細雨飄飄,淋濕了黃色草棚,其中坐著白髮的翁嫗,正在看守瓜園。

作品賞析

這首詩寫郊外信步所見,移步換形,以作者為中心串起了四個畫面。畫面疏朗,語言曉暢,詩風淺近,有著濃醇的鄉村氣息。
這一首景物詩起句從遠望著筆,“津頭微徑”則是詩人遠望時落腳的地點。但這並不是簡單的地點的交待,而是參與了景片的構成和總體形象的創造。“津頭”、“微徑”、“城斜”連綴起來,構成的畫面不但高遠,而且給人一種幽深闊大的動勢。因為“斜”字所賦予人的動態感,是生活實踐訴予人的客觀感受,而且在藝術中,也早就為人注意。如林逋的“疏影橫斜水清淺”,以“斜”形梅枝之狀,正是這個原因。這句與杜牧的《山行》詩起句相類,但杜牧的“遠上寒山石徑斜”,寫的是人在行進中所觀之景,強調的是山路的險峻幽深,而這一句是遠望之景,注意的則是隨地勢起伏上下而建築的城市的態勢,所以不但畫面不同,情調也不同。
次句寫眼邊景。“水落”暗應“津頭”,“孤村”有關“微徑”。杜甫有詩《秦州雜詩·滿目悲生事》說“水落魚龍夜,山空鳥鼠秋”,庾信有詩說“秋水牽沙落,寒藤抱樹疏”,可見這句暗示了季節是在秋天。水落沙顯,說明時間不長。村落過去被水分隔,如今又被沙劃清了界限,所以依然是“孤”。至此,開闊中略帶一點蕭索的野景,便生動地浮現出來了。
後二句詩人視線再向近處收束,寫的是眼下身邊之景:在黃色的草棚里,正坐著兩個看瓜的老人,發自如霜。因為剛剛下過一陣稀稀拉拉的小雨,草棚里還有點點積雨在滴。雨濕草棚,水落孤村,浮動在這幅畫面上的,正是縷縷的寒氣。
這首詩首句寫眼外之景,次句寫眼前之景,三四句寫身邊之景,把鏡頭步步向近處逼進,而最後放大在顯現出來的,則是坐在濕草棚里看瓜的白髮翁嫗。儘管詩人沒有描繪出這一對老人的氣色神情,但在蕭索的自然景觀的描寫中,已經把詩人對他們的觀感透露出來了。可見,即使是寫景詩,也是可以反映出現實生活的內容的。
從藝術上說,這首詩的最大特色是色彩和諧,黃、白二色又是整個色彩旋律的主調。不僅後二句開頭第一字即用了“黃”、“白”兩個顏色字,而且第一句中的“津”,第二句中的“嫩”,也正是暗寫了水白沙黃。這樣就和“黃草”、“白頭”互相照映並呈現出色階,使整個畫面的色調既有醒目的比較又有清楚的漸進層次,因此它所體現的情感的旋律也就舒緩有序。
全詩由遠及近,一句一個景境,看似不相連貫,而實構成一幅色彩清淡、聲音謐靜的畫面,從中透露出詩人玄遠閒適的心境,耐人尋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