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訪湘西有感並懷洞庭湖區

重訪湘西有感並懷洞庭湖區

這首詩為近體詩中的七律,共四聯八句五十六個字。詩的首聯開篇破題,“湘西一夢六十年,故地依稀別有天。”“湘西”,詩中指湖南省湘江以西的廣大地區。其中偏南的衡陽鄉下和偏大西北的花垣是作者初、高中刻苦求學的地方。離別湘西近六十年了,世事變遷,滄海桑田,作者多次在夢中尋覓故地。當年十來歲的風華少年,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了。“依稀”,仿佛。夢中故地,難得真切;一旦親臨,別有一番天地。“別有天”,即別有天地,另一種境界。典出李白山中問答》詩:“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在人間。”開頭兩句起得情深意濃,既有對少年時代求學故地的眷眷思念,又有對求學故地滄海桑田巨大變化的殷切期望。樸實的文字,體現出詩人熾熱情感世界的脈動。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重訪湘西有感並懷洞庭湖區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朱鎔基
  • 創作時間:2001年4月(農曆辛巳年春三月)
作品原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重訪湘西有感並懷洞庭湖區
湘西一夢六十年,
故地依稀別有天。
吉首學中多俊彥,
張家界頂有神仙。
熙熙新市人興旺,
濯濯童山意怏然。
浩浩湯湯何日現,
蔥蘢不見夢難圓。
辛巳春三月

創作背景

2001年4月5日至11日,時任總理的朱鎔基在湖南省委領導陪同下,對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張家界市等地進行了考察,重點考察了張家界森林公園吉首大學、花垣縣縣城和鳳凰縣縣城。朱鎔基在視察期母校—國立八中高二部遺址前合影留戀,在他讀書時期的一對石獅子面前發出感慨“五十年一摸”。朱鎔基視察張家界時,發現風景區內因為城市化和商業化而破壞了自然風貌,當即批評說,為何把“人間仙境”變成了“天上人間”?
朱鎔基指出,從保護、恢復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來看,張家界寶貴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絕對不能讓它受到破壞。生態環境的保護,應該作好規劃,旅遊配套設施建設,包括旅遊景點、飯店等等商業行為,要處處考慮到保護環境。 在考察湘西返京後,朱鎔基詩興勃發,寫了一首七言律詩,題為《重訪湘西有感並懷洞庭湖區》,發表在2001年6月的《中華詩詞》雜誌上。

作品賞析

詩的頷聯“吉首學中多俊彥,張家界頂有神仙”,是詩人對湘西故地新顏的高度概括和提煉。吉首,湖南湘西吉首市,距花垣約70公里。當年盜匪頻仍,貧窮落後的蠻荒之地,而今崛起了面向全國招生的吉首大學;校區山清水秀,建築宏偉。詩人感慨地說:“我剛進清華大學上學時,覺得禮堂、圖書館這么大,一下子被鎮住了。可是與吉首大學比,只是小巫見大巫。”“俊彥”,才智過人之士。作者遊覽時,吉首大學在校各民族的大學生過萬人,不僅是過去無法與之相比,就是拿這所學校和現代的其他任何大學比,其英才濟濟,也稱得上一個“多”字。教育事業翻天覆地的大發展固然令作者興奮,張家界的旅遊景觀給作者的印象就更加美好了。作為國家級和世界級的旅遊風景新區,張家界險峻旖旎,奇峰爭立,景色瑰麗獨特;置身其間,如詩如畫,人天合一,神仙留連。詩中沒有深奧典故的運用,也沒有華麗辭藻的修飾,“多俊彥”、“有神仙”,如出口語,文字清新、俊逸。正是詩人對故地充滿人性化的描繪,將讀者引入藝術的美妙意境。字裡行間,豪情奔放,給讀者以強烈的感染。景、情、境三者溶合和諧,水乳難分。
頸聯二句上揚下抑,“熙熙新市人興旺,濯濯童山意怏然。”前面的頷聯是作者以遊子的身份感受故地如今別有天地的美好;頸聯的二句,則是以遊子和總理的雙重身份,喜故地之喜和憂故地之憂了。“熙熙”,熙熙攘攘,熱鬧紛雜。“新市”,新興的市鎮市場。“濯濯”(zhuó),光禿貌;“童山”,無樹無草的山;“怏然”,不快樂的樣子。上句承上聯情感繼續上揚,俯視新興的市鎮市場熙熙攘攘,興旺發達,十分可喜;下句情感陡跌,遠觀當年鬱鬱蔥蔥的青山由於任意砍伐,已成為光禿禿的一片,令人觸目,憂從中來。這上下兩句突兀轉折,在感情上似乎不協調;其實,這又是完全符合詩人胸懷博大而又心細如髮、外剛內柔、外冷內熱的獨特個性的。這也是傳統的一聯之中,上下兩句之間形成詩情,跌宕起伏,搖曳多姿的手法。這和毛澤東《七律·到韶山》頷聯“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的上揚下抑異曲同工。
詩的尾聯“浩浩湯湯何日現,蔥蘢不見夢難圓”,將頸聯第二句已轉折的情感進一步強化,達到新的高潮並最終點明詩人的意旨。“浩浩湯湯”,大水浩蕩貌;“蔥蘢”,草木青翠而茂盛。這一次到湖南,回湘西,最讓作者這位共和國總理揪心的,一是昔日碧波萬頃的洞庭湖已淤塞過半;二是蔥蘢滿目的湘西群山被砍成光禿禿一片。故而前一句詩人揪心地問:洞庭湖八百里碧波浩浩蕩蕩的勝景何日才能再現啊?接下去詩人在第二句卒章明志:看不到童山重綠、大地皆春,永遠夙夢難圓!在感情上,這裡是全詩的凝聚點和高潮,給人以奮發向上的無限力量。儘管舊夢未圓,新夢又生;儘管作為共和國第五任總理,作者已年逾古稀,但他壯心不已,在日理萬機之中對祖國的生態環保格外心繫。他恪盡職守,殫精竭慮,力挽時艱。他意味深長地告誡人們:“環保問題,不但我們要抓,新一代還要繼續抓,世世代代抓下去。”
全詩不僅具有藝術的審美價值,而且具有科學的認識價值和深刻的社會意義。作為格律要求嚴格的近體詩七律,全詩起、承、轉、合,結構完整;平仄押韻,中規中矩;跌宕迴環,餘音繞縈。詩中表達了作者熱愛故鄉、關注環保、心繫祖國人民的赤子情懷。

作者簡介

朱鎔基,1928年10月生,湖南長沙人,1949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12月參加工作,清華大學電機系電機製造專業畢業,大學文化,高級工程師。
朱鎔基朱鎔基
1987年至1991年任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市委書記。1991年至1992年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務院生產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兼國務院經濟貿易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1992年10月當選為第十四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1993年3月在全國人大第八屆一次會議上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1993年6月至1995年6月兼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1997年9月19日在中共第十五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1998年兼任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組長。1998年3月至2003月3月任國務院總理。1998年4月兼任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主任,5月兼任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主任。是中共第十三屆中央候補委員,十四屆、十五屆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