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礦產成礦系列綜合信息預測方法

《重要礦產成礦系列綜合信息預測方法》是由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擔任主要完成單位,肖克炎、唐菊興、王登紅、李文淵、馮京、陳永清、鄧剛、陳剛、丁建華、孫莉、李楠、婁德波、陰江寧、叢源、鄭文寶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要礦產成礦系列綜合信息預測方法
  •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主要完成人:肖克炎、唐菊興、王登紅、李文淵、馮京、陳永清、鄧剛、陳剛、丁建華、孫莉、李楠、婁德波、陰江寧、叢源、鄭文寶
  • 等級:一等
  • 獲獎序號:20150010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5-1-10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西部地區是我國最重要的資源接替基地,也是我國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主戰場,加快西部礦產資源勘查,優勢礦產資源潛力評價與預測技術及其套用研究,對地處高寒山區、戈壁荒漠,人煙稀少的我國西部地區的找礦突破意義重大,刻不容緩。
我國西部地區,地跨多個構造成礦域,成礦地質條件獨特,資源潛力巨大;但主要成礦區帶地質工作程度偏低,地體拼貼、洋陸轉換、殼幔交換等地質作用複雜,需要將我國自己創建的成礦系列理論和綜合信息礦產預測方法有機結合,形成特色的預測技術和方法,促進地質找礦重大突破。為此,國家“十五”、“十一五”科技攻關/支撐項目分別設立“中國西部優勢礦產資源潛力評價技術及示範研究”(2003BA612A-01)、“西部優勢礦產資源潛力評價技術及套用研究”(2006BAB06A01),長期、聯合資助開展西部重要成礦區帶礦產資源潛力評價與預測和勘查評價技術及示範研究。國家投入1400萬元,歷時近十年,參加單位11家,人員近130人,在西藏青藏高原及鄰區、新疆東天山、秦祁昆、西南三江等地開展了艱苦卓絕的研究工作。創立了一套資源潛力評價與預測理論和方法體系,研發和完善了3套具獨立智慧財產權的軟體系統,為二個國家重大專項提供了資源潛力評價與預測的技術和理論支撐,在示範區(帶)取得找礦的重大突破。
(1)創立了一套基於成礦系列理論的適用於西部優勢礦產資源潛力評價與預測的理論和方法技術體系。核心內容包括:①成礦系列綜合地質信息預測方法;②基於成礦系列“缺位預測”及地質異常“類比求異”理論,發展了區域成礦系列建造構造編圖法,提出了適用於勘查區“模型導向-綜合信息定位-三維信息平台預測”的預測方法;③提出和發展了“獨立目標圖層空間信息綜合”預測方法,開發了數字礦床模型,實現了ES與GIS結合下綜合成礦信息識別和提取、預測區自動化圈定、靶區自動優選和標定及定量預測;④提出和實現了三維地質建模數學模型,探索建立了三維立體預測方法體系和平台。
(2)研發和升級了MRAS、MinEsoft、MORPAS三套具獨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礦產資源評價和成礦預測軟體系統,MRAS作為全國資源潛力評價項目指定的礦產預測平台,得到全國32省(市)、自治區的數百家地質調查單位的套用;
(3)技術方法在西部重要成礦區帶示範性套用,共圈定了354個銅、金、鉛鋅、鐵等重要礦種的成礦遠景區,預測了潛在資源量銅453萬噸,鎳448萬噸,鉛+鋅1879萬噸,鐵(礦石量)32億噸。
(4)預測區驗證在岡底斯、東天山、秦祁昆、西南三江四個成礦(區)帶取得了重要找礦成果,為西藏甲瑪銅多金屬礦、雄村銅金礦、新疆彩霞山鉛鋅礦、坡北銅鎳礦等大型超大型礦床的深部(富)礦體的找礦突破提供了重要支撐。
本成果登記軟體著作權2項,獲得專利2項,申請中專利3項,發表學術論文126篇,專著3部,資料庫1個,為國家重大專項編制技術要求2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