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重要礦產資源潛力評價及預測研究

《江蘇省重要礦產資源潛力評價及預測研究》是由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擔任主要完成單位,黃建平、黃震、賈根、王麗娟、魏邦順、黃順生、蘇一鳴、朱靜苹、王海歐、楊用彪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蘇省重要礦產資源潛力評價及預測研究
  • 主要完成單位: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
  • 主要完成人:黃建平、黃震、賈根、王麗娟、魏邦順、黃順生、蘇一鳴、朱靜苹、王海歐、楊用彪
  • 等級:二等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 獲獎序號:20180034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8-2-27
項目摘要
礦產資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與保障,對人類社會的生存與發展具有永恆的重要價值。江蘇省被譽為“中國地質工作的搖籃”,老一輩地質學家先後在本區地質礦產各個領域開展了調查,積累了大量資料,發現了一批具工業價值的礦產,為本區工業發展提供了礦產資源和能源保障。隨著地方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對礦物原料的需求逐年遞增,人均資源需求嚴重不足,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急需開展深部第二成礦空間的地質找礦工作。
在國土資源部專項資助下,耗時8年,針對深部第二成礦空間的資源潛力、賦存規律、重要礦集區深部制約地質找礦的關鍵地質問題等開展了綜合研究,以地質物化遙資料為基礎,MRAS軟體為輔助決策系統,成礦規律研究為核心,大探測深度物探技術為手段,系統建立了成礦模式、預測模型,科學評估了深部第二成礦空間的資源稟賦狀況,取得如下創新性成果:
1、首次以板塊構造、大陸動力學理論為基礎,編制了江蘇省首張大地構造相圖,揭示了不同大地構造相的時空演化特徵、空間疊置內在關係及其對區域成礦的制約機制,為區域成礦作用研究和礦產預測奠定了堅實的地質基礎,提升了本省區域地質研究水平。
2、首次系統精確厘定江蘇典型礦集區的成岩成礦時空格架、探討了基底構造形跡與控礦機制以及本省燕山期成礦爆發期的成礦模式和大地構造背景,為找礦預測奠定了理論基礎。
3、以地質、物化遙自然重砂等綜合信息為基礎、成礦規律研究為核心、礦產預測為目標,通過系列對比研究,在礦產預測類型的厘定、成礦要素與預測要素提取、預測評價模型構建、深部資源潛力評估等方面取得系列創新性認識,進一步提升了本區礦產地質工作的研究與預測水平。
4、全程套用GIS技術進行了空間數據處理、信息提取、重要礦產資源潛力評價與預測研究、潛在資源量估算,圈定了一批重要找礦預測區,提升了綜合信息礦產預測的技術水平。
項目先後編制各類成果報告49份,出版專著9本,在國內外地學主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9篇,被他引84次,其中代表性論文8篇(SCI 1篇),被他引62次。項目成果得到一批中外著名科學家(如陳毓川院士、王德滋院士、常印佛院士、翟裕生院士、湯中立院士、裴榮富院士、葉天竺教授、澳大利亞O’Reilly院士、Griffin院士等)的廣泛關注與肯定,原地礦部總工、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毓川給予本項目高度評價:“江蘇省重要礦產資源潛力評價在基礎地質、典型礦床與成礦規律研究、預測方法、資料庫建設中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項目成果支撐省級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在省級預測區中取得重大找礦突破6處,新增大型礦產地2個、中型礦產地7個,獲取巨大經濟價值,潛在價值過百億元。項目成果是發展和推廣利用成礦新理論、勘查新技術新方法、促進產學研密切結合的重要舉措,成果的及時轉化套用,必將為江蘇省社會經濟發展、地學研究和地質找礦實現新突破發揮重要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