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球化學塊體內礦產資源潛力預測

《我國地球化學塊體內礦產資源潛力預測》是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擔任主要完成單位,連長雲、嚴光生、鄧軍、王全明、劉大文、向運川、肖桂義、元春華、彭潤民、張大權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我國地球化學塊體內礦產資源潛力預測
  •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主要完成人:連長雲,嚴光生,鄧軍,王全明,劉大文,向運川,肖桂義,元春華,彭潤民,張大權
  • 等級:二等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 獲獎序號:20060034
  • 獲獎證書編號:KJ2006-2-26
項目摘要
主要內容包括: 1.套用地球化學塊體理論和方法技術,開展礦產資源定量預測。 本項目套用地球化學塊體概念及相關方法技術,以我國現有的海量地球化學填圖數據為基礎,圈定了全國範圍內Au、Ag、Cu、Pb、Zn、W、Sn、Sb等元素的地球化學塊體。對重要的地球化學塊體,開展了資源定量預測,獲得了塊體內潛在資源量數據。 2.綜合地球化學塊體理論與區域成礦系統理論,評價地球化學塊體內礦產資源潛力。 地球化學塊體內礦產資源潛力不僅體現在塊體的潛在資源量上,還反映在塊體內的基本地質特徵和成礦作用特徵上。套用地球化學塊體內潛在資源量數據,結合區域地質、構造和成礦系統的分析,評價了塊體的資源潛力。 3.圈定主要成礦元素遠景區,提出礦產資源勘查工作部署建議。 根據塊體資源潛力大小,圈定了成礦遠景區。對成礦遠景區內的地質、礦產分布和成礦作用特徵進行了分析,並據此提出勘查工作部署建議。 本項目具有以下特點: 1.探索性強。首次將地球化學塊體理論和方法技術套用於全國性的礦產資源潛力預測工作中,具有明顯的探索性。 2.套用性強。成果已被廣泛地套用於實際的礦產資源調查和評價工作中;此外,在農業、環境和基礎地質研究等領域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套用。 3.指導性強。以全國為尺度,研究地球化學塊體的分布特徵和資源潛力,由此獲得的全局性認識對我國礦產資源巨觀規劃部署工作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本項目成果已得到廣泛套用。各省地勘局(廳)在項目立項、礦產資源調查評價、礦產勘查工作中廣泛地套用了地球化學塊體研究成果,有的已取得明顯的找礦成效。如西崑侖黃羊嶺大型富銻礦的發現;甘肅代家溝、太陽寺鉛鋅礦的發現;廣東省七星頂中型金礦的發現和黑龍江伊春鹿鳴地區大型鉬礦的發現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