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大礦、富礦成礦系統及找礦預測研究

《內蒙古自治區大礦、富礦成礦系統及找礦預測研究》是由內蒙古自治區地質調查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擔任主要完成單位,王守光、彭潤民、宋華、翟裕生、張宏、王建平、劉家軍、任亦萍、王弢、張凱亮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蒙古自治區大礦、富礦成礦系統及找礦預測研究
  • 主要完成單位:內蒙古自治區地質調查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主要完成人:王守光、彭潤民、宋華、翟裕生、張宏、王建平、劉家軍、任亦萍、王弢、張凱亮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160035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6-2-23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一、項目立項背景
2004年以來,自治區已投入大量資金用於礦產勘查。為達到用儘可能少的投入、取得最大找礦成果的目的,有必要用新理論和新方法及近年來找礦新進展,進行找礦預測研究,為礦產勘查部署提供依據。為此,內蒙古自治區地質勘查基金設立了“內蒙古自治區大礦、富礦成礦系統及找礦預測研究”(院士項目),中國科學院翟裕生院士任項目總顧問。
二、研究目標
依據主管部門下達的任務書,本項目的研究目標是:在區域成礦學等現代成礦理論的指導下,闡明大礦的成礦地質環境;通過區內主要大中型礦床及富礦的分布特徵及成因研究,建立大型礦床成礦模式和找礦模式;圈定大型礦床勘查靶區。
三、主要創新成果
首次運用成礦系統理論,在內蒙古重要金屬礦產成礦帶,建立了18個金屬礦產主要成礦系統,並總結了成礦系統特徵。
通過典型礦床研究,首次提出並論證了內蒙古境內賦存於中新元古代黑色岩系的金成礦系統和產於石炭系海相火山熱液型(塊狀硫化物型)銅多金屬礦床成礦系統。
根據成礦系統理論,進行成礦預測,圈定找礦遠景區60餘處,為自治區礦產勘查部署及規劃提供了依據。
優選阿巴嘎旗高爾旗遠景區,進行了靶區鑽探驗證,發現鉛鋅銀工業礦體;通過後續勘查,礦床規模已達大型。
四、套用情況
該項目成果,被內蒙古自治區地質勘查基金管理中心廣泛使用於勘查選區及勘查部署等工作中。依據該項目圈定和優選及驗證的高爾旗找礦靶區,自治區地質勘查基金後續實施了礦產普查,礦床規模達中型。
該項目成果,為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啟動和實施的“自治區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及“自治區‘十二·五’礦產資源勘查規劃”廣泛利用。
2014年自治區人民政府將“高爾旗礦區銀鉛鋅礦勘探”“勘查許可證”,配置予內蒙古自治區礦業集團內蒙古高爾奇礦業有限公司。該公司投資進行了勘探,於2016年初提交了勘探報告,並通過自治區資源儲量評審中心評審,礦床規模達大型。
五、項目取得的成果已產生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該項目提交的成果,提高了自治區主要金屬礦產成礦規律研究水平,是分析成礦潛力和進行礦產勘查部署以及礦產資源勘查規劃、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工作部署及國土資源礦政管理的重要依據。
依據項目成果,自治區地質勘查基金實施的高爾旗銀鉛鋅礦普查,礦床規模達中型。開創了自治區地質勘查基金重大科研項目“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典範。 內蒙古高爾奇礦業有限公司在高爾旗礦區完成了勘探,礦床規模達大型。經礦床開發利用預可行性論證,年均淨利潤1.19億元,礦山服務年限20年。本項目取得的成果對邊疆少數民族地方將產生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