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城市帶大農村協調發展

《重慶:大城市帶大農村協調發展》大城市帶大農村,什麼是“大城市”,什麼是“大農村”?它們分別包括哪些區域?本書中包括的那些部分就一定科學嗎?大城市帶大農村,這個“帶”有哪些內涵?有哪些途徑?帶得動嗎?結果如何?本書試圖在這些不確定的領域進行一些有益的探索,為以後的研究者走出一條荊棘之路,進而寬敞之路,為重慶市的領導在決策時提供一些參考性的建議,為我國同類地區的發展提供一些借鑑。

基本介紹

  • 書名:《重慶:大城市帶大農村協調發展》
  • 作者:曾國平
  • 類別:經濟政策
  • 裝幀:平裝
內容介紹,作者簡介,目錄,書摘,

內容介紹

重慶:大城市帶大農村協調發展
《重慶:大城市帶大農村協調發展》本書研究解決的關鍵問題有:一是西部大城市帶大農村協調發展的基本原理,主要研究大城市帶大農村的內涵、範圍、主體、功能及協調發展原理;二是重慶市大城市帶大農村協調發展的評估,其中包括研究大城市帶大農村發展不協調的問題、特徵、影響及原因;三是怎樣實現重慶市大城市帶大農村協調發展,研究的目標是探索大城市帶大農村協調發展理論體系,用管理科學和計量經濟的方法研究重慶市大城市帶大農村協調發展的特徵及障礙和發展戰略。在分析重慶市大城市帶大農村協調發展的問題、特徵、影響及原因的基礎上,研究重慶市大城市帶大農村協調運行機制、發展模式及發展戰略,使之具有可操作性。這項研究是巨觀的、動態的,它首先致力於重慶市城鄉發展的歷史現狀的分析,重點探索大城市帶大農村協調發展的模式及運行機制,同時,研究的思路是新穎的,提供的角度與以往的研究也不同,它不僅僅是大城市的“帶”的研究,還是大農村也要“動”的實施和機制的研究;其次是理論創新,主要包括大城市帶動大農村、城鄉協調發展的機理研究,即協調發展互動機理理論、大城市帶大農村協調發展模式理論;最後是研究方法的創新,採用的是制度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作品:《智商情商手拉手》《領導與智商情商》《員工與智商情商》《管理與智商情商》《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重慶:大城市帶大農村協調發展》《情商成就孩子未來》《從責任走向優秀》《讓思維再創新》《第三產業發展促進城鄉協調研究》姓名:曾國平曹躍群王韌著
作者簡介:
作品:《重慶:大城市帶大農村協調發展》

目錄

前言
第1章緒論
1.1研究問題及背景
1.2研究目標及思路
1.3研究假設及方法
1.4研究結構及資料
第2章大城市帶大農村協調發展理論借鑑
2.1大城市帶大農村協調發展理論基礎
2.2大城市帶大農村協調發展的內涵
第3章大城市帶大農村協調發展評價指標體系設計
3.1大城市帶大農村協調發展評價原則
3.2大城市帶大農村協調發展評價程式
3.3大城市帶大農村協調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3.4大城市帶大農村協調發展評價過程
3.5大城市帶大農村協調發展評價方法
第4章重慶市大城市帶大農村發展不協調的現狀及特徵
4.1重慶市大城市帶大農村發展不協調的現狀
4.2重慶市大城市帶大農村發展不協調的特徵
4.3重慶市大城市帶大農村發展不協調的實證分析
第5章重慶市大城市帶大農村發展不協調的主要影響
5.1重慶市大城市帶大農村發展不協調的社會影響
5.2重慶市大城市帶大農村經濟發展不協調對整個區域的主要影響
5.3重慶市大城市帶大農村資源發展不協調的影響
5.4重慶市大城市帶大農村發展不協調的環境影響
第6章重慶市大城市帶大農村發展不協調的主要原因
6.1重慶市大城市帶大農村經濟發展不協調的原因
6.2重慶市大城市帶大農村社會發展不協調的原因
6.3重慶市大城市帶大農村資源發展不協調的原因
6.4重慶市大城市帶大農村環境發展不協調的原因
第7章重慶市大城市帶大農村協調發展機制
7.1重慶市大城市帶大農村協調發展機制概述
7.2重慶市大城市帶大農村協調發展的動力機制
7.3重慶市大城市帶大農村協調發展的激勵機制
7.4重慶市大城市帶大農村協調發展的約束機制
7.5重慶市大城市帶大農村協調發展的自我調節機制
7.6重慶市大城市帶大農村協調發展的巨觀調控機制
第8章重慶市大城市帶大農村協調發展的模式
8.1重慶市大城市帶大農村協調發展的制度模式
8.2重慶市大城市帶大農村協調發展的市場模式
8.3重慶市大城市帶大農村協調發展的政府模式

書摘

第2章大城市帶大農村協調發展理論借鑑
2.1大城市帶大農村協調發展理論基礎
2.1.1可持續發展理論
可持續發展理論是關於解決生態發展與經濟發展、社會發展三者之間的矛盾,為彌補傳統經濟學對外部不經濟性的忽略以及gnp對經濟福利虛假反映的理論缺陷而發展起來的套用經濟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產生於西方,早期的古典經濟學家認識到人類的經濟活動存在著生態邊界;1972年羅馬俱樂部在《增長的極限》中指出經濟成長已經瀕臨生態極限,一系列全球性問題將被引發;1980年,可持續發展理論首次在官方檔案中出現,《世界自然保護大綱》要求“必須研究自然的、社會的、生態的、經濟的以及利用自然資源過程中的基本關係,以確保全球的可持續發展”;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通過的《我們共同的未來》指出可持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需要的能力的發展”,該定義是目前為止流傳最廣泛的定義,對世界發展政策和思想界產生了重大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