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回顧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全縣上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縣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六個翻番、五個突破”的奮鬥目標,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好中求快”的總基調,全力以赴抓項目、重投資、保增長、促和諧,全縣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順利完成了縣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年度任務,實現了新一屆政府的良好開局,邁出了“科學發展、富民強縣”的堅實步伐。
——過去的一年,我們始終堅持把科學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各項指標再攀新高,經濟建設取得新成績。
經濟質量持續向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6.6億元,增長12.3%;三次產業結構由26.4:34.0:39.6調整為25.3:36.9:37.8;地方財政收入13.5億元,增長30.1%,其中一般預算收入8億元,增長26.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5.4億元,增長2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5億元,增長16.9%;城鄉居民收入分別為16453元、6392元,分別增長13.8%、15.1%。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躍上2000美元新台階,達到2234.3美元,標誌著雲陽在小康社會征程上又跨過了關鍵一步。
工業發展勢頭強勁。 “項目成效年”活動成效明顯。在2011年工業總產值、增加值、規模以上企業總產值三項指標增幅全市第一的基礎上,繼續保持了高位增長。完成工業投資46.8億元,增長14.2%;實現工業總產值95億元,增長35.6%;工業增加值34.2億元,增長20.2%。億元企業達到13家,其中產值突破10億元企業1家。新增規模企業7家,總數達到38家。工業結構發生深刻變化。精細化工(氯鹼-矽化工)、新材料和輕紡、節能電子和能源3個百億產業集群初步形成,傳統優勢產業改造提升步伐加快;金田二期、普賢飼料、雄業玩具、科雲空調、幻影戶外、河牛船務、真空製鹽、美狄服裝等10個重點項目竣工投產;PVB樹脂、氯鹼、甲醇汽油、杜公酒業、棉籽蛋白、水泥粉磨站、牧牛源技改等10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品牌創建成果豐碩。新創建重慶市著名商標1件、雲陽縣知名商標11件、重慶市知名產品1件。累計共有重慶市著名商標9件、雲陽縣知名商標17件、重慶市名牌產品4件、重慶市知名商標3件、重慶市產品標準獎1件、“中華老字號”1件。“一區六園”加快發展。完成園區基礎設施投資13.6億元,完成征地拆遷6894畝,建成場坪3200畝,新增工業用地1590畝,建成標準廠房1.2萬㎡、安置房15萬㎡;6個返鄉創業園入園企業79家,投產55家,實現產值13億元;新創建鳳鳴鎮和高陽鎮2個市級中小企業基地,多點支撐格局正在形成。榮獲全市“保增長”先進集體。
農村經濟穩定增長。實現
農業增加值32億元,增長5.3%。惠農補貼和農業項目投入8.9億元,增長35.8%。全年出欄肉牛9.65萬頭、存欄14.8萬頭,出欄山羊65.8萬隻、存欄43.9萬隻,出欄生豬99.6萬頭、存欄86.3萬頭,肉牛、山羊飼養量繼續名列全市前茅。新建晚熟柑橘果園7萬畝,總面積達30萬畝,其中優質晚熟柑橘20萬畝,全市晚熟柑橘大縣地位更加鞏固。產糧42.1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新增市級農業龍.頭企業17家,新發展專業合作社114個,建成市級示範社4個、國家級示範社1個。認證無公害農產品3個、地理標識2個、重慶著名商標1個。我縣牛羊生態養殖科技專家大院、中蜂產業科技專家大院被市科委認定為重慶市農業科技專家大院。“幫豪108”玉米種子獲農業部品牌認證。
第三產業日趨繁榮。實現三產增加值47.9億元,增長10%。旅遊開發縱深推進。龍缸景區開園並成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張飛廟景區上檔升級加快推進;全年接待遊客123萬人次,旅遊收入6.1億元,分別增長43.5%、348%,再創歷史新高。消費市場持續活躍。家電、機車下鄉銷售3.1億元,增長10.5%。限額以上商貿單位增加49家,總數達到175家,銷售額過億元企業新增4家,達到8家。基本建成鄉鎮規範化農貿市場38個。江口、南溪、濱江社區便民商圈通過市級驗收。房地產開發穩步推進。完成投資18.5億元,增長60.4%,商品房新開工92.1萬㎡、竣工81.1萬㎡、銷售130.1萬㎡,分別增長124.1%、422.6%和65.4%。金融業貢獻日益增大。金融業增加值3.5億元,增長18.7%;存款餘額224.1億元,增長19.6%;貸款餘額73.2億元,增長27.9%,高於全市11.5個百分點;不良貸款率降至1.8%。
三峽後續工作順利起步。完成了首期三峽後續實施規劃,納入項目343個,補助資金42.5億元,約占全市10%,居庫區前列。2011年度後續項目完工7個,在建7個,完成投資1.71億元;爭取2012年度實施項目27個, 補助資金2.23億元。兩筆資金全面完成兌付任務,兌付4.7億元、4.65萬人。完成後扶項目171個,農村移民基礎項目133個,實施小區幫扶和環境整治項目20個。移民安穩致富步伐加快,我縣移民工作全面轉入三峽後續新階段。
——過去的一年,我們始終堅持把城鄉統籌作為第一方略,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城鄉面貌展現新風采。
城鎮建設迅猛推進。最佳化並實施城鄉總體規劃,新增城鎮人口1.5萬人,建成區擴大1.5平方公里,城鎮化率提高1.75個百分點,達35.53%。獲得市政府規劃實績考核一等獎。北部新區、亮水坪共征地1500餘畝;建成北城大道第一期和安置房5.4萬㎡;澎溪河庫岸正式動工;農村建設用地復墾5695畝,實現地票交易8.5億元,居全市第二;濱江中央商務區、體育館、游泳池建設紮實推進。完成濱江大道電線入地改造。高水平打造鮮花大道、高速路口、雙江大橋等重要節點。完成下岩寺搬遷、龍壇、龍脊嶺公園雕塑等景觀工程。縣城綠地率、綠化覆蓋率繼續保持全市前列。獲得市政府城市管理先進集體。市民文化活動中心獲得中國建設領域最高榮譽——魯班獎。城鎮集群和輻射功能加速形成。渠馬鎮榮獲“重慶市最佳綠化城鎮”。
交通水利不斷完善。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13億元。改造渝建路院莊-新津、龍角-耀靈、渝巴路葛藤滑坡段等省縣道88.4公里;完工安保工程69.5公里;完成養鹿大橋引道工程;啟動建設盛堡大橋、帥家溝等危橋整治;雲利路改造、雲陽一級汽車站等重大項目進入秦巴山扶貧規劃。完成縣城-清水、南溪-人和快速通道前期論證。完成水利投資10.6億元,建設水利工程4200餘處;蓋下壩電站全面投運,梅峰水庫主、副壩一期完工,青杉水庫前期工作有序推進。農業開發生態治理1.66萬畝,建設基本農田1.63萬畝,完成土地開發整理3794公頃,新增耕地568公頃。治理水土流失10平方公里。榮獲全國農田水利建設先進縣,連續兩年獲得全市“禹王杯”綜合目標考核一等獎。
生態環境持續最佳化。啟動國家生態縣創建,推進城市環境“五化十減”,超額完成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縣城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355天,創監測以來最好水平。綠化造林33.83萬畝,其中長江兩岸綠化23.58萬畝,提前一年完成綠化長江建設任務,長江兩岸森林覆蓋率達到65%,居長江沿岸區縣首位。成功召開全國生態屏障建設現場會,綠化經驗在庫區推廣。獲得全國林業系統先進集體。平安、水口、黃石、渠馬鎮及城北污水處理廠建成投運,村莊連片整治順利推進。爭取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項目5個,建成市級生態村2個、縣級生態村56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90.3%。切實加強三峽水庫管理,提高機械清漂水平,“一江四河”水清岸潔,長江雲陽段水質保持Ⅱ類水平。連續11年獲得全市黨政一把手環保實績考核一等獎。
——過去的一年,我們始終堅持把富民強縣作為第一目標,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社會建設邁出新步伐。
社會保障更加健全。城鎮新增就業1.1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76%以內。財政補貼近億元解決了5395名不規範征地農轉非人員養老保險。城鎮職工醫保、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實現市級統籌,參保人數分別達4.47萬人、126.2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53.65萬人,失業保險2.69萬人。發放各類保險待遇10.3億元。榮獲全市人力社保綜合評價先進集體。享受低保26萬人次,醫療救助15.17萬人次。新建、改擴建敬老院7所。榮獲市政府綜合民政工作先進集體。實物配租廉租房592套,發放住房困難家庭租金補貼1588戶270萬元。
扶貧開發卓有成效。爭取社會扶貧資金2.4億元,增長46%; 26個村整村脫貧工作順利推進,建成10個扶貧新村,貧困人口減少2.7萬人;新啟動40個扶貧產業項目和33個村整村脫貧建設;扶貧培訓9249人,占市上任務的179%;完成世行項目投資2144.5萬元,建設進度全市第一;全縣貧困村人均純收入增加850元,增長17%。東部扶貧開發通過市級驗收。
教科衛體協調發展。化解教育債務1.7億元,爭取各類教育投入4.7億元,其中建設資金1.3億元;實施50萬元以上項目86個,青龍國小全面開工;高考上線率89.1%,居庫區前列;資助困難學生17.5萬人次1.14億元;“兩基”工作獲國務院表彰,被評為全國先進。授權專利78件,企業創建市級技術中心5家,居同類區縣第一。縣醫院、中醫院遷擴建順利推進,15個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完成階段性任務,210個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全面啟動。高陽鎮、盤龍街道成為市級衛生鎮街。全面落實計生獎扶政策,人口自然增長率3.91‰,政策性生育率80.03%,計生委獲得全國陽光計生示範單位。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競技體育在市四運會上獲11金7銀16銅,團體總分名列全市前茅,創歷史最佳戰績。
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加強社會管理綜合治理,不斷創新社會管理,集中整治一批突出治安問題,深入推行領導接訪、幹部下訪制度,防範和化解了一批矛盾糾紛,維護了社會穩定。綜治平安建設考核全市第一,獲得全國創新社會管理示範基地稱號。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紮實開展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打非治違”專項行動,死亡人數同比下降6.7%,全年沒有較大及重特大事故發生。獲得市政府2012年度安全生產目標考核“優秀單位”。
民心實事全面完成。新建蔬菜基地2100畝,38個鄉鎮規範化農貿市場基本建成;新建城鄉供水工程97處,解決17.8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啟動廉租房建設600套3萬㎡,地災搬遷58處,搬遷1080戶4150人,居全市第一;改造農村危舊房969戶,建設農民新村15個、巴渝新居1500戶;實施生態移民4800人、扶貧移民2570人;9.3萬學生享受營養改善計畫;發展微企1012戶,解決就業7561人;完成村通暢公路394公里、村聯網公路120公里,故陵蘭草等23個村試開通村級客車;實施生態家園5000戶,三格化衛生廁所8000戶;改造人行道7萬㎡,新增停車泊位2100個;擴大天然氣通氣範圍,新發展用戶8450餘戶。
——過去的一年,我們始終堅持把文化服務作為第一需求,全力促進文化繁榮,文化建設展現新面貌。
文化惠民全面推進。在全國率先啟動“禮儀之鄉”建設,縣鄉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面建成,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農家書屋建成並免費開放,全縣鄉鎮綜合文化站通過文化部評估定級,安裝衛星接收器3177個,實現了廣播村村響、電視戶戶通。
文化活動精彩紛呈。龍缸旅遊文化節、國際登梯節、民俗文化展演成功舉辦。雲陽首部大型原創方言話劇《彭家樓子》正式上演,《烽火下川東》成功首映,小品
《底線》、舞蹈《棒棒情》獲市級大賽二等獎,編撰西部五省藝術家採風作品集《名家話雲陽》,各文藝協會推出有影響力的作品2000餘件。文化下鄉演出70場,棲霞、寶坪等鄉鎮節會精彩不斷。
——過去的一年,我們始終堅持把深化改革作為第一動力,集聚內外資源優勢,對外開放迸發新活力。
各項改革縱深推進。農村金融服務改革不斷推進,三權抵押融資4.43億元。戶籍制度改革常態化,全力推進宅基地利用處置、社會保障兌現等工作,辦理農轉城養老保險1.18萬人。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試點、國庫集中收付及公務卡改革有序開展。殯葬改革獲市政府表彰。全面清理黨政機關超標公務車,購置審批更加規範。民營經濟開放度不斷提高,新增民營企業1331戶,個體工商戶達到4111戶,民營經濟占GDP的比重達到55.2%。
招商引資成績喜人。引進10個重大項目,協定引資319億元,到位資金81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058萬美元,連續兩年保持“兩翼”地區內外資綜合考核第一名。外貿進出口總額1236萬美元。爭取九龍坡區、江蘇省、山東威海市無償援助資金4952萬元,互派幹部、教師、醫生21人,培訓幹部和技術人員161人。成功舉辦全市對口幫扶現場會,對口幫扶績效後評估經驗在全市推廣。獲得了國家三建委“對口支援三峽庫區移民工作先進集體”。連續兩年獲得全市“一圈兩翼”對口支援工作先進集體。
——過去的一年,我們始終堅持把依法治縣作為第一準則,更加注重服務效能,自身建設得到新提升。
依法行政深入推進。自覺接受縣人大法律監督、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79件,辦理政協委員提案316件,滿意率均達100%。堅持重大事項、重大決策廣泛徵求意見,政府決策機制進一步完善。依法行政,嚴格執法,民主法制建設有效推進。獲得全市法制區縣先進縣。政府投資、債務、採購以及項目招投標監督管理更加規範。價格認證工作被國家發改委評為先進。全面落實行政監察、審計監督、財政監管和黨風廉政責任制,嚴肅查處違紀違法案件和失職瀆職行為。
服務效能明顯提升。全年播出效能新幹線44期,推進重點項目59個,解決民眾問題171個;舉辦行風熱線44期,解答和辦結問題507件;舉辦民生面對面400多場,其中縣政府領導4場11人次,累計解決民眾問題2000餘個。大力推進行政服務規範化建設,完善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不斷提高審批效率,全年集中辦件56966件,增長41%,各視窗承諾期內辦結率100%。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設,服務效能進一步提升。
同時,加強與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聯繫,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殘聯、文聯等群團組織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審計、監察、統計、編辦、工商、稅務、保險、菸草、鹽務、郵政、檔案、修志、通訊、電力、質監、氣象、老齡、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和武警、消防、民兵預備役建設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
各位代表,成績來之不易,工作充滿艱辛。我們深知:政府工作每向前推進一步,各項事業每取得一點成績,都離不開縣委的堅強領導;離不開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和支持;離不開全縣上下的同舟共濟,真抓實幹;離不開各位老領導、老同志的關心和幫助。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雲部隊、武警官兵、政法幹警,向所有關心支持雲陽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一年的發展實踐,我們深刻體會到:
——只有堅持五大戰略,注重統籌兼顧,才能形成全面發展的強大聚合力。
——只有堅持投資拉動,注重最佳化結構,才能形成科學發展的強大支撐力。
——只有堅持項目帶動,注重數質並舉,才能形成持續發展的強大生命力。
——只有堅持民生改善,注重共建共享,才能形成和諧發展的強大向心力。
——只有堅持最佳化服務,注重效能提升,才能形成快速發展的強大內驅力。
只要全縣幹部民眾在思想上同心同德,在目標上同心同向,在行動上同心同力,一個自信自強、開拓開放的雲陽必將成為世人關注的熱點,商界投資的沃土,智者創業的寶地。
我們在看到成績和總結經驗的同時,也應清醒地認識到,工作中仍然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矛盾和問題:一是經濟總量不大,人均占比偏低,經濟發展主要靠投資拉動的局面沒得到根本改變;二是產業結構不十分合理,一產占比大,二產占比偏低,特別是工業底子較薄,集聚效應和支撐作用不十分明顯;三是缺少大項目、大產業、大品牌支撐,造血功能不足;四是農民增收途徑和手段不多,改善民生的任務依然繁重;五是有的部門和工作人員服務意識不強、辦事效率不高、工作作風不實,形式主義等現象依然存在,行政效能有待進一步提高。對此,我們務必高度重視,憂患在心,主動作為,認真解決。
2013年任務
各位代表,今.年(2013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是加快建設“兩翼”地區生態經濟強縣、推動雲陽跨越發展的關鍵之年。我們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重慶市第四次黨代會精神,以“產業提升年”和“服務最佳化年”為抓手,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進程,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讓全縣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建議今.年(2013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工業增加值增長2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5%,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14%、15%,城鎮化率提高2個百分點,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5‰以內。
實現上述目標,今.年(2013年)我們要全力抓好以下十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定不移推進新型工業化,打造縣域經濟引擎
深化“工業立縣”戰略,切實增強對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支撐和反哺能力,新增規模以上企業10家;億元企業7家,其中5億元企業2家、10億元以上企業1家。
培育產業集群。實施工業園區“滿園”工程,摸清園區企業現狀,提高資源利用率。以二氯苯及特種樹脂等精細化工、新材料和輕紡、節能電子和能源等產業為重點,全力打造3個百億產業集群。引導相關產業、企業、項目與大產業核心企業連結,實施資源整合和產業融合;引導化醫、鹽業、能投、金田、興發、川維泓錦等龍.頭企業產品向上、下游延伸,拓展產業集聚空間。加快品牌創建,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創建高.新技術中心,新發展市級研發技術中心3個,培育市級知名產品和名牌產品各2個,新申報國家馳名商標1件,獲得重慶市著名商標2件,地理標誌1件。力爭全年新開工、新投產重大工業項目各10個。
提升存量企業。積極支持雲海藥業、旭達藥業、牧牛源、重友食品、恆順醋業等企業技改擴能;全力推進曲軸、渝鑫船務、郎創實業、旭恆輪胎、務實鋼結構等企業挖潛增效;著力抓好依力製衣、潤利羊絨、奇磊服飾、貝佳鞋業、羅蘭彩印等企業擴大市場。加快煤礦企業“一改四”技改建設和兼併重組,組建煤炭開採集團,實現產煤80萬噸,力爭100萬噸;爭取5家以上企業進入規模企業。
提速增量企業。加快推進棉籽蛋白及深加工、金田第三條生產線、雄業二期、岐山風電、醫藥製造及物流異地擴建、瓦楞紙、美狄二期等10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加快推進氯鹼-矽化工一期、PVB樹脂、杜公酒業、甲醇汽油、熱電煤渣綜合利用5個重點項目竣工投產。加快推進真空製鹽、雙益食品、蓋下壩水電站、鑫億金屬橋樑、雲通金屬、雄業玩具、河牛船務、幻影戶外、普賢飼料、巴人坊酒業10家企業達產增效,進入規模以上企業。加快6個返鄉創業園建設,發展鄉鎮“樓宇”工業,支持小微型企業進入鄉鎮發展,鼓勵其他34個無工業小區的鄉鎮依據自身優勢發展小微企業。
提高要素保障。加大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積極開展直接融資工作,緩解企業融資難題。抓好水、電、氣調度,建成木古110kv變電站。積極抓好雅安-武漢特高壓輸變電工程雲陽段相關工作。以打造百億級園區為目標,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征地500畝,爭取用地指標400畝,完成場坪1600畝,基本建成10平方公里移民生態工業園。完成黃嶺村岩鹽礦詳勘。做好企業用工調查研究,緩解招工難。
(二)堅定不移推進新型城鎮化,增強城鎮輻射功能
堅持功能開發和產業發展並重,擴容提質和凸顯特色並舉,最佳化城區布局,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產城融合,增強縣城的承載力和集聚力。擴大城鎮建成區2平方公里、縣城區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2個左右百分點。
打造宜居幸福之城。圍繞“擁江發展、東進北拓”城市發展戰略和建設30萬人口中等城市目標,啟動縣城規劃三維仿真系統研究,開展黃石、水口規劃編制工作,加快濱江大道東段建設,啟動車管所-復興段內環線建設前期工作,拉開城市主骨架。以北部新區為城市建設主戰場,拉開北部新區發展大格局,完成苦竹溪征地800畝,啟動長途一級汽車站建設,完成雙洞子、紗帽梁兩大場坪工程,整理成熟地塊400畝,完成北迎大道、北城大道二期兩大路基工程,完成澎溪河庫岸紫金溝壩堤及壩後回填工程,開工建設核桃溝壩堤工程,推進檢察院、消防站、環保監測大樓、移動大樓、農產品批發市場、肖家灣水廠等工程建設。啟動亮水坪片區開發,開工建設北幹道、中心幹道及部分場坪工程。完善移民遷建區城市功能,整治青龍路,動工東城大梯道,完善人行步道體系,啟動羊叉沱清漂碼頭、天宮壓縮式垃圾中轉站建設,整治污水管網25.6公里,新辟停車泊位500個,啟動數位化城管,繼續開展背街小巷整治。建成體育館和游泳池。深化客廳理念,加強城市管理,引導和督促物業管理服務規範化。建成重慶市生態園林城市。
建設特色示範鄉鎮。完善城鎮基礎設施,提升城鎮運行保障能力,發揮其承接城市、帶動農村的紐帶作用。突出抓好江口次中心建設,完善城鎮功能,提升建設品質,增強次中心支撐能力。全力推進南溪、高陽、鳳鳴等區域中心城鎮建設,進一步完善功能、突出特色。加快推進平安、棲霞、龍角、紅獅、故陵、沙市、雲陽、渠馬等現代化小城鎮建設,進一步完善市政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強化鎮容鎮貌管理,全面提升城鎮形象。
打造生態美麗鄉村。整合地災避讓搬遷、土地整治、災民倒房重建、高山生態扶貧搬遷等項目資金,實施農村危舊房改造5500戶。穩步規範推進農民新村建設,啟動15個農民新村建設。大力推進土地整理及農村建設用地復墾,新增耕地3000畝,復墾2000畝,提高耕地保護數量和質量。
最佳化城鄉路網建設。完成20公里城市內環線、40公里城市外環線規劃。做好南溪-黃石快速通道前期工作。完成雲開路改造續建20公里,啟動渝巫路、渝建路、雲利路等省縣道改造40公里。完成村通暢續建公路200公里,新啟動200公里。開工南溪河口橋,加快養鹿大橋建設,完成盛堡、竹溪等5座危橋整治。啟動渝巴路雲陽段改造前期工作。逐步推行村級公路通客車便民工程,新建和改擴建客運站場6個、站亭50個,解決民眾出行難。著力抓好鄭萬高鐵前期工作,全力構建渝東北地區重要綜合交通樞紐,為統籌城鄉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三)堅定不移推進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村繁榮進步
深化“農業穩縣”戰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打造渝東北現代農業示範縣。實現農業增加值增長5.2%以上。
提升特色效益農業水平。堅持“2+2+8”思路不動搖,做大牛羊、柑橘產業規模。新建肉牛標準化養殖場100個、能繁母羊標準化養殖場10個,出欄肉牛10.5萬頭、山羊66萬隻,爭創全國標準化牛羊養殖基地。管護好優質柑橘園20萬畝,創建高產柑橘園10萬畝,改良柑橘品種1萬畝,實現產量15萬噸,建成全市優質晚熟柑橘大縣。新發展中藥材基地1萬畝;鞏固蔬菜基地2000畝,新建蔬菜基地500畝,穩定菜源;年養蠶5萬張;發展生態漁業2000畝。抓好5個萬畝糧食部市級高產示範片。實現糧食播種150萬畝、總產43萬噸,油菜播種11萬畝、總產1.3萬噸,出欄生豬100萬頭目標。
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實施主導產業品牌創建和市場行銷工程,培育壯大一批起點高、規模大、帶動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20個,新培育市縣級農業龍.頭企業15個。完成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15個,創市級名牌農產品2個。大力實施農業科技進村入戶工程,培訓農民實用技術3萬人次。推廣耕整機、插秧機、收割機等農機具,機械化率達到38%。實施市級以上農業科技項目3個,縣級農業科技項目30個,培育專家大院2個,建立各產業科技專業合作社15個。啟動縣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20個,爭創市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1個。
提升農業基礎設施水平。完成水利投資6億元,全力抓好梅峰水利工程,加快建設中小河流治理、小江大灌區等重點工程,開工建設青杉水庫以及黃柏溝、雙竹等骨幹水源工程。力爭耀靈、馬包元、王家岩水庫開工;完成除險加固水庫25座,新建和整治渠道防滲100公里,技改山平塘200口,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萬畝,恢復改善灌溉面積2萬畝,新增節水灌面0.8萬畝,實現灌區旱能灌、澇能排。治理水土流失20平方公里,新增保護面積200平方公里;治理城鎮防洪及中小河流堤防3公里。完成農業生態治理1.8萬畝,建設基本農田2萬畝。
(四)堅定不移實施三產提速行動,著力擴大消費需求
深化“旅遊活縣”戰略,把推動旅遊商貿發展作為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的戰略重點,打造具有區域競爭力的現代服務業經濟。
實現三產增加值增長13%。
傾力打造精品旅遊景區。加快龍缸、岐山草場、石筍河峽谷連線循環遊開發,強力推進龍缸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整合磐石城古軍寨、龍脊嶺公園、三峽文物園、人字梯等景點,打捆申報國家4A級旅遊景區和省級旅遊度假區,擴大雲陽旅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建成張飛廟生態停車場、文化廣場。啟動彭氏宗祠民俗文化村、清水民俗文化村建設。逐步形成縣城-張飛廟-彭氏宗祠-龍缸景區大旅遊大景區格局。抓好旅遊服務管理人才培養和旅遊要素培育,開發旅遊商品10個以上,加大旅遊行銷,兌現旅遊銷售獎勵政策,激活雲陽“一日游”、“二日游”市場。開發跨縣、市旅遊聯合線路。辦好龍缸景區國際體育賽事、登梯活動、鄉村旅遊節,力爭全年接待遊客160萬人次、旅遊收入8.4億元。
全面活躍商貿流通市場。加快濱江中央商務區建設,全力推進苦竹溪專業市場招商引資工作,打造庫區縣級最大的汽摩、家具、建材等專業市場,完成重百業態全面調整,提升中環商圈,推動全縣商貿業升級並加快發展。完工農產品綜合交易市場,力爭投入運營。開工建設黃石萬噸冷鏈物流園。啟動黃嶺綜合物流園前期工作。建立農超對接機制、果蔬直銷門市和鄉鎮規範化農貿市場,建成覆蓋城鄉的農產品市場體系。培育限額以上商貿單位25家,力爭全縣商貿流通億元企業突破10家、限額以上商貿單位達200家。引進2個知名品牌落戶,新增註冊商標180件。實現民營經濟市場主體5000戶,達到3.3萬戶,增長20%,民營經濟占GDP的比重提高2個百分點。出口創匯500萬美元,外派勞務100人以上。
有序推進房地產開發。根據市場需求,合理投放開發土地,引進知名地產企業推進北部新區建設,加快薛家溝片區、碧水藍天、桂香名城、濱江首府、紫晶欣城、悠然居、東景康城、北城天驕等一批精品樓盤打造。開工商品房60萬㎡,竣工50萬㎡,銷售80萬㎡,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5億元,實現增加值6億元。做大扶強建築房地產業,扶持培育三級升二級建築企業2家,二級升一級建築企業1家,年產值超過5億元的建築房地產企業4家。加大違法用地、違法建設整治力度,規範用地、規劃、建設和管理秩序。
積極發展新興服務業。針對消費熱點,促進連鎖經營、中介服務、物流配送和電子商務發展,打造1-2個有特色的會展活動。抓好餐飲住宿、休閒娛樂等服務業,實現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銷售總額增長15%,住宿和餐飲業銷售總額增長18%。加快金融業發展步伐,最佳化金融環境,支持不良貸款清收,提升放貸信心。以金融機構貢獻合理配置資源,提高金融機構的積極性,爭取對地方經濟發展多做貢獻,實現貸款餘額淨增15億元以上,新引進金融機構1-2家。
(五)堅定不移實施民生改善行動,協調發展社會事業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讓政府開支瘦身,民生投入擴容,財政支出繼續向民生傾斜,占比不低於50%,繼續辦好一批民心實事,讓民眾看到變化、見到成效、得到實惠。
發展均衡優質教育。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紮實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統籌發展各類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新建、改擴建幼兒校舍1萬㎡,農村國小、國中校舍7000㎡,高中校舍5000㎡。青龍國小基本建成,實現秋季招生。逐步消化大班額,多渠道消減教育債務。實施學生營養改善和免費午餐計畫。深化新課改、教師交流、教育督導改革。加快職業教育發展,積極推進辦學方向和體制創新,完成職教中心技能培訓大樓、塑膠運動場以及教師進修學院學員宿舍建設,努力打造雲陽職教品牌。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完善農村三級醫療服務網路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加快縣醫院住院醫技綜合樓建設,啟動三級綜合醫院創建;完成中醫院遷擴建主體工程,爭創三級甲等專科醫院;完成15個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整合現有資源,加快210個村衛生室建設。全面執行基本藥物制度。加強醫院管理,深入推行醫療體制改革,逐步建立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公益醫院運行新機制。深入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加大社會保障力度。推進五大保險擴面及基金征繳工作,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新增2000人,參保率達到85%以上,城鎮職工醫療保險人數保持在3.8萬人以上,城鄉居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5%。積極落實農轉城居民各項配套政策。繼續抓好外出返鄉創業工作,新發展微企850戶,新增就業5900人以上。抓好城鄉低保、醫療救助,積極支持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推動2個民辦養老機構建設,新建、改擴建公辦福利機構3個。加快2012年3萬㎡廉租房建設,建成2011年2萬㎡廉租房,力爭實現實物配租。
加快整村脫貧步伐。抓住秦巴山區連片扶貧開發機遇,大力實施生態扶貧、產業扶貧、科技扶貧、教育扶貧和易地扶貧。實現26個貧困村整村脫貧驗收達標,減少貧困人口2.5萬人。建成10個扶貧移民新村,扶貧培訓5000人次,高山生態扶貧搬遷5000人以上;加快推進江南鄉村旅遊扶貧示範片建設,新增鄉村旅遊接待農戶200戶;推進四十八槽世行項目建設,完成投資1200萬元。爭取市政協、統戰扶貧集團新一輪助推重大項目10個。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深化“生態興縣”戰略,做到開發與環保同步,生產與治污並舉,發展與生態共贏,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深入推進國家生態縣創建工作,促進建築節能減排,建成市級生態村14個、生態鄉鎮2個,縣級生態村100個。完成一期14個村莊整治,啟動二期5個鄉鎮6個村莊整治,申報規劃項目40個。“一江四河”水質保持在Ⅱ-Ⅲ類標準,縣城、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分別達到100%、90.3%,縣城空氣優良天數達320天以上。綠化宜林荒山5萬畝,發展林業產業5萬畝,抓好綠化長江補植補造和後期管護,加大森林資源保護力度,森林覆蓋率達到48%,建成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加快天然氣“縣縣通”工程建設,爭取LNG液化天然氣工廠布點我縣,提高居民用氣質量。
(六)堅定不移實施項目攻堅行動,增強投資拉動能力
堅持以五類“十大工程”和三峽後續項目為總抓手,加大重點項目建設力度,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0億元以上。
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大力實施總投資153億元、年度投資50億元以上的50個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十大重點基礎建設項目、十大重點工業項目、十大商貿旅遊房地產項目、十大社會民生項目、十大生態環境項目,掀起新一輪項目建設高潮。
積極策劃爭取項目。抓緊策劃一批涉及基礎建設、產業培育、公共服務、社會民生、生態建設項目,包裝完善梯度式、動態性的100個重大項目儲備庫。著力抓好內環大道、外環大道、縣城-清水快速通道、綠森高分子材料、油桐一體化、矽產業深度開發、抽水蓄能電站、真空製鹽二期、白楊坪電站、幸福水庫、北城天街商務區、縣城第二垃圾處理廠、北城中學等一批事關全縣未來發展的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全面開展向中央爭取預算內項目的前期工作,達到開工建設要求。進一步加大考核力度,確保爭取上級更多項目和資金支持。
抓好三峽後續項目。牢牢把握三峽後續機遇,爭取10億元以上後續資金,撬動25億元投資。全面實施2011年度三峽後續項目,加快推進渝宜高速公路出入口交通工程(含張家壩隧道),完成張飛廟消落區生態治理、長江幹流3個植被恢復與生態建設。加快實施2012年度張飛廟景區基礎設施一期建設工程、物流園黃石片區基礎設施、水庫管理工作碼頭,以及新城長江段(老虎洞)岸線、故陵鎮岸線、南溪鎮天井岸線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生態屏障區植被恢復建設等27個三峽後續項目。編報並開工建設2013年三峽後續項目。啟動二期三峽後續實施規劃(2015-2017年)編制。力爭連創移民工作先進縣。
(七)堅定不移實施改革開放行動,增強經濟發展活力
深化“開放強縣”戰略,創新開放模式,暢通開放渠道,破解制約發展的陳舊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加快建設渝東北開放高地。
深化城鄉改革。推進農民工戶籍制度改革常態化,做好農村土地整治和建設用地復墾,增加農戶財產性收入。加快土地經營制度改革,促進土地向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組織、龍.頭企業集中,規模經營度達到35%以上。深入推進農村三權抵押融資,力爭融資總額突破13億元。建立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體系,繼續完善國庫集中收付和公務卡改革。加強機構編制管理,全面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積極探索培育和引進高端專業人才的政策措施。推進國有資產營運改革,創新政府投融資體制機制,建立政府主導的投融資主體。
狠抓聚商選資。以產業招商、資源招商、鄉情招商為抓手,圍繞3個百億產業集群以及農業、商貿物流、旅遊開發等重點領域,立足現有資源和基礎,發揮比較優勢,緊盯大集團、大企業,有針對性開展招商引資,實現從“招商引資”向“擇商選資”的轉變。積極引進聯鹼、液晶玻璃基板、通風設備等投資過億元的大項目,推動中石化川維集團儘快啟動後續投資項目,加快科雲汽車空調配套項目落地步伐,推進長安跨越配套基地建設。全年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0個,協定引資300億元,到位資金80億元。
拓展區域合作。抓住水利部、鐵道部對口支援,山東-重慶東西扶貧協作,市政協、統戰扶貧集團以及九龍坡組團幫扶的戰略機遇,推進產業合作,加強技術、人才交流。立足縣域資源優勢,強化與周邊區縣的合作,合力爭取布局天然氣綜合開發利用等重大項目,強化政策扶持,實現產業互補,錯位發展。積極組織參加西旅會、渝洽會等重大活動。
(八)堅定不移實施文化惠民行動,豐富民眾精神生活
圍繞三峽庫區文化高地和文化強縣目標,切實加強文化凝聚力,擴大文化影響力,解放文化生產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現文化惠民。
推進中國禮儀之鄉建設。開展文明禮儀示範機關、示範校園、示範視窗、示範社區、示範家庭、示範市民創建活動,實施禮儀傳播平台、禮儀實踐互動、禮儀設施提升、禮儀理論研討、禮儀示範創建、城鄉禮儀共建工程,提升全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進一步鞏固全國文明縣城、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創建成果。大力倡導“雲陽有禮”價值取向,做靚“講禮堂”“鄰里一家親、周末喜相逢”等禮儀活動品牌,積極開展禮儀文藝精品創作,深化禮儀之鄉對外宣傳,增強城市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打造重慶市禮儀示範高地,加快建設“中國禮儀之鄉”。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圍繞文化強縣和文化惠民,建立公共服務體系管理、使用、維護長效機制,真正讓免費開放惠及民眾。推進鄉鎮多功能影劇院建設,加快雙江街道文化中心改造、群益廣場電影公司綜合樓、磐石城、三峽文物園拓展建設步伐,完成三賢祠展陳、彭氏宗祠修復工程。挖掘雲陽老城和雲安古鎮文化。紮實開展“三下鄉”,促進城鄉文化互動。鼓勵文藝創作、文化活動出精品,加大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力度,加強文化市場管理。普及推廣高清互動電視,加快電視台標準化建設。
(九)堅定不移實施安穩保障行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形成源頭治理、動態監管、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機制,著力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問題,提高管理科學化水平。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統籌做好“創新管理、綜合治理”兩項工作,著力實施“深化平安建設、推進法治建設、加強隊伍建設”三大建設,突出抓好“基層基礎、誠信體系、和諧細胞和司法公信”四個重點,全面提升“公共安全監管、社會治安防控、特殊人群服務管理、網際網路管理、‘兩新’組織服務管理”五大能力。強化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建設,在規範管理、使用已建成村(社區)社會服務中心的同時,全面完成剩餘50%村(社區)社會服務中心規範化建設任務,增強城鄉社區服務功能。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推行網上信訪代理制度,暢通和規範民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
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堅持安全發展理念,全力防控各類事故。鞏固“雙基”建設,穩定基層安監隊伍,加強安監能力建設。全面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深入推進企業安全標準化建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深入推進以“打非治違”和“四大行動”為主的專項治理行動,並形成長效機制。加強極端天氣預測預報,做好防震減災、防汛抗旱、森林防火、重大疫情防控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實現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同比雙下降和較大事故零目標。
(十)堅定不移實施服務最佳化行動,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今.年(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縣委確定的“服務最佳化年”,加之各項改革發展任務十分繁重,對政府自身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要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引,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朝氣、改革創新的銳氣和爭創一.流的勇氣,全面履職盡責,切實最佳化服務,不斷增強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提高服務水平,建設善謀發展的政府。進一步簡政放權和簡化辦事程式,切實推動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促進公共資源更多地向民生、貧困鄉鎮和基層一線傾斜。進一步完善行政審批監察系統,繼續推進行政服務規範化和視窗承諾期辦結制度。建立完善正向激勵與督辦問責相結合的機制,幫助民眾、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健全有利於科學發展的考評機制,全力以赴把項目建設做實做好,把產業品牌做特做響,把經濟總量做大做強,搶抓機遇,主動作為,多做貢獻。
維護法律權.威,建設依法行政的政府。進一步提高政府工作人員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堅決查處執法不力、執法違法、執法擾民、執法尋租等行為,切實做到規範、公正、文明執法。進一步健全重大決策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決定、跟蹤評估和責任追究制度。
改進工作作風,建設務實高效的政府。嚴格落實中央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民眾的若干規定,開展民眾路線教育主題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人民民眾反映的突出問題。集中開展“轉變作風、最佳化服務”主題實踐活動,切實解決幹部作風方面的突出問題。大興真抓實幹、艱苦奮鬥之風,低調務實、親民為民之風,提振發展信心,激發和調動幹部職工正能量。加強調查研究,精簡會議和檔案,嚴控慶典表彰和評比達標活動。推進政務公開,辦好“民生面對面”、效能新幹線和行風熱線等活動和欄目。
遵守廉政準則,建設勤政廉潔的政府。堅持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確保權力規範、透明、陽光運行。嚴格控制“三公”支出,降低行政成本,杜絕鋪張浪費。發揮財政、監察、審計等部門職能作用,加強對國有資產管理、政府採購、土地出讓、工程招標、項目審批等重點領域監管,嚴厲打擊以權謀私等腐敗行為,維護政府良好形象。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深入推進廉政文化建設,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從嚴從快查處各類腐敗案件,始終保持反腐敗的高壓態勢,確保人民利益得到有效保障。真正做到以廉政取信於民,以勤政造福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