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藝術研究所

重慶市藝術研究所

重慶市藝術研究所(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系重慶市文化廣電局直屬藝術科研事業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市藝術研究所
  • 成立時間:1985年1月
  • 原名:重慶市川劇研究所
  • 機構設定:4個
發展歷史,相關成果,領導班子成員:,胡天成,,胡 度,,田大文,,

發展歷史

成立於1985年1月,原名重慶市川劇研究所,1991年12月更名為重慶市藝術研究所,是重慶市文化藝術領域中唯一的社會公益型專業研究機構,下設辦公室、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室、當代文藝研究室和資源信息諮詢部。現有職工29人(在職職工19人),研究員5人,副研究員和副研究館員5人,助理研究員和館員5人,會計師2人,研究實習員和助理館員5人。

相關成果

該所以藝術理論研究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為主,兼及文化發展戰略、儺文化、影視等文化藝術研究,通過多年的努力,形成了以基礎理論與現狀研究並重的科研特色。
20年來,該所在藝術理論、現狀套用理論以及戲曲史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海內外已經出版了《袁玉堃舞台藝術》、《陳桂賢舞台藝術》、《鄒西池舞台藝術》、《川劇名醜趙又愚》、《川劇藝術形象譜》、《川劇劇目摭編》、《川劇傳統劇目選集》(1-6集)、《藝海輕舟》、《藝海尋貝》、《戲樂劇韻》、《中國戲曲音樂創作淺談》、《重慶戲曲志》、《李漁戲曲藝術論》、《藝苑探幽》、《遷想妙得》、《民間祭禮與儀式戲劇》、《接龍陽戲》、《江北陽戲》、《酉陽陽戲》、《訣罡譜》等各類專著近50部,在全國多種報刊上發表了論文500餘篇,共完成出版和編輯研究成果2,800餘萬字,並多次承擔國家部委和省市級科研規劃項目。有近60項成果榮獲了全國、省、市的獎勵。特別是列入全國藝術科學“八五”規劃重點科研課題的《民間祭禮與儀式戲劇》,分別榮獲第五屆全國優秀圖書三等獎、重慶市第二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重慶市首屆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優秀成果獎。
同時,承擔了重慶市文化局主編的《重慶文化藝術志》、《壯麗的長江三峽文化長廊》、《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論文藝》、《重慶民族民間舞蹈集成》、《重慶民間歌曲集成》、大型畫冊《重慶文化風采》及《重慶文化概覽》等課題的主要編撰及出版工作;完成了《重慶市文化事業“九五”及2010年發展規劃》、《重慶長江三峽文化長廊建設綱要》、《重慶市文化隊伍建設規劃》、《重慶市文化事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參加了被列入國家“八五”計畫項目的大型畫冊《中國巫儺面具藝術》的編委和攝影工作。
該所作為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在文化遺產的保護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績,多次受到文化部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國家中心的表揚及肯定,其編制的《“接龍吹打樂”申報書》被文化部作為全國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範本。
隨著社會的變革和時代的發展,該所的理論研究工作與時俱進,不斷開拓創新,向多層次、多領域推進,為民族文化藝術的發展,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作出其應有的貢獻。

領導班子成員:

段 明  所長、書記、副研究員
譚小兵  副所長
段 明,男,重慶人,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理論研究班。副研究員。重慶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重慶文化》編委、編輯部主任,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文學學會會員,中國儺戲學研究會會員,重慶戲劇家協會理事、理論研究部主任。
從事美術設計和文化藝術、儺文化等理論研究工作。先後承擔了《凌湯圓》、《井屍案》、《古琴案》等10餘個大小戲的設計和大型畫冊及書刋的眾多裝幀設計,其中有的設計獲省級優秀作品二等獎。在全國、省、市級和海外報刊上發表了近100篇文章。參加了《重慶戲曲志》(舞台美術、人物傳記、演出場所)、《川劇藝術形象譜》等8本書的撰寫和編輯;在台灣出版了《酉陽面具陽戲》專著和《江津道教科儀本資料彙編》一套及《李市道教神霄派喪儀總論》,還與人合作編著出版了《訣罡密譜》一書;在已經發行的《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論文藝》一書中任編委、編輯組副組長、執行編輯,該書獲四川省社會科研優秀成果特別獎;主編了6部專著和大型畫冊,其中,《藝海輕舟》獲四川省社會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主編及撰寫出版發行的工具書《川劇劇目摭編》(與人合作)獲重慶市人民政府頒發的第一屆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系列入全國藝術科學“八五”規劃重點課題已出版的《民間祭禮與儀式戲劇》一書的副主編、主要撰稿者,該著獲重慶市人民政府頒發的第二屆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也是列入全國藝術科學“九五” 規劃課題並已出版的《壯麗的長江三峽文化長廊》專著的綱要主筆和總撰稿人之一;還是對外宣傳大型畫冊《重慶文化概覽》(中英文對照)和大型紀念畫冊《重慶文化風采》的主要策劃、編輯、裝幀設計者,先後在海內外出版、發行的專著和論文,總計400餘萬字,並多次獲省、市級的社會科學優秀論文獎和國內舉辦的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優秀論文獎。還獲重慶市宣傳系統先進個人稱號和3次獲重慶市文化系統優秀黨員稱號,連續七年獲重慶市人事局頒發的年度優秀證書。

胡天成,

男,研究員。系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儺戲學研究會理事、四川儺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四川川劇藝術理論研究會理事、重慶川劇藝術理論研究會秘書長。
胡天成同志在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理論研究生班學習至2005年,共撰寫、出版了《民間祭禮與儀式戲劇》、《巴渝民俗戲劇》、《接龍陽戲》、《接龍慶壇》、《接龍延生》、《接龍喪戲》、《雙河喪儀》、《李漁戲曲藝術論》等理論專著共12本(其中4本與人合著)約670萬字,發表論文150餘篇150餘萬字,編纂、出版《接龍端公戲》等資料彙編2套3本約200萬字,主編、出版《藝海尋貝》等學術專著4本60餘萬字和學術刊物《渝州藝譚》35期460餘萬字,還主持編寫、出版《接龍吹打樂》、《木洞山歌》等專著3本約130萬字,總計約1700萬字。以上專著和論文獲10餘項國際學術會議以及國家、省、市級一、二、三等獎,其中由胡天成主撰、主編的230餘萬字的全國藝術科學“八五”規劃重點課題《民間祭禮與儀式戲劇》,2001年獲重慶市第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2年獲全國少數民族圖書三等獎,2004年又在重慶直轄以來600餘件獲省、部級三等獎以上論著參評中,獲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優秀成果獎,在26本獲獎論著中名列第二,2005年12月27日《中國文化報》公示,擬獲全國藝術科學第二屆優秀成果三等獎。
胡天成的儀式戲劇理論,在海內外學術界產生了較大影響。他先後參加了在大陸、香港、台灣舉行的中國祭祀儀式與儀式戲劇國際學術會議10餘次;被台灣清華大學聘為研究員,並邀請去該校講學;部分研究成果被列入國際儺文化成果展,並長期收藏;其業績編入《中國知名專家學者辭典》、《中華英模大典》、《世界名人錄》、《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等50多種辭書,並獲江澤民、李鵬題辭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名人證書等殊榮。

胡 度,

原名李良球。男,漢族,研究員。戲曲理論家,俗文學家,中國大百科全書分編委,中國戲劇家協會、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戲曲學會理事,《中國戲曲志》、《中國曲藝志》特約編審員,中國俗文學學會常務理事暨四川學會首屆會長,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五次代表大會代表。
1949年7月,在上海參加西南服務團文藝大隊,後編人文教隊。到渝後,參加文管會文化接管工作。50多年以來,一直在重慶市文化局系統從事戲曲理論、川劇改革及俗文學的創作與研究工作。1953年即與川劇藝術大師周慕蓮合作,出版了《川劇 <情探>的表演藝術》專著,開創了川劇表演藝術研究的先河,受到全國戲曲界的推崇。後在北京、上海、四川、重慶、西安等地國家出版社出版了9部著作,在各地報刊發表了論文百餘篇,共約300萬字。主持完成了國家和省、市下達的多項科研課題,其中4項獲省、市優秀科研成果獎。多次出席國際學術研討會並發表論文。在全國有影響的主要著作和主編的作品有《川劇藝訣釋義》(王朝聞序)、《竹琴三國志選》(趙景深序)、《川劇藝聞錄》、《火花衣》、《雁來紅》、《川劇詞典》(與人合作)、《川劇藝術形象譜》(與何冶合作,漢英對照解說),以及論文《人氣神氣猴氣——關於戲曲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些特點》、《明清俗曲的美學特徵》、《川劇喜劇形態論綱》、《改則興 變則通》、《戲海觀潮》等。2003年由重慶出版社出版了戲曲研究文集《遷想妙得》(張庚序)。主要業績已收入《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當代藝術名人大辭典》、《中國專家大辭典》、《世界名人錄》等多種辭書。
1991年8月離休。1998年重慶市文化局任命為《重慶文化藝術志》副主編兼執行副總纂主持編輯工作,此書已由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離休至今已撰寫、發表戲劇、戲曲論文多篇,共約10萬字,應邀參加了上海、雲南、貴州、陝西等9省、市國家藝術科研專著的特約審稿工作。

田大文,

筆名達聞、文錦。副研究員。中國民主同盟盟員。 音樂家,戲劇理論家、社會科學家。 1941年生於四川省瀘州市。1963年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本科。曾就職於四川省歌舞團任演奏員,重慶市川劇院任作曲、樂隊指揮、隊長、藝術室主任,重慶市文化局任主任科員,重慶藝術學校任全面負責副校長,重慶市藝術研究所任副所長、正縣級調研員。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重慶戲劇家協會理事,重慶評論家協會會員,歷任民盟重慶市委員會常務委員,重慶知識分子聯誼會常務理事,重慶名人事業促進會理事,政協四川省委員會委員,政協重慶市第一屆委員會委員,兼任《中華人物辭海》(當代文化卷)特邀顧問編委,《當代中國人才庫》名譽主編,中國國際交流出版社特約顧問編委,美國海外藝術家協會理事,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未來研究會未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終身研究員,湖南省東方名人文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顧問,重慶商學院巴渝文化研究所研究員等。
長期從事音樂創作、實踐、教學和理論研究工作,熱愛民族藝術事業,勤奮努力,善於思考。藝術理論方面,對民族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