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政府2008年政府工作報告
- 性質:工作報告
- 時間:2008年
- 發布單位: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政府
報告全文
過去的一年,我們按照“加快”和“率先”的要求,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突出發展第一要務,積極搶抓機遇,努力開拓創新,較好地完成了區第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據初步統計,全區生產總值完成24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7萬元,增長19.4%;地方財政收入(不含北部新區)完成16.5億元,增長5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08億元,增長10%;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4%。經濟保持高位運行,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城鄉居民安居樂業,實現了新一屆政府工作的良好開局。
一、突出工業戰略地位,工業經濟再上新台階。認真實施工業強區戰略,充分發揮園區主體作用,推動了工業經濟快速發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530億元、增長46%,完成增加值123億元、增長38%,成為全市兩個工業總產值超500億元的大區之一。積極推進園區轉型發展,促進工業項目向園區集聚、生產要素向工業傾斜,園區發展全面提速,完成工業總產值115億元、增長76.9%。大力培育和發展規模企業,新增規模以上企業45家。實施重點企業發展戰略,首次確定20戶企業實行重點扶持,新增產值超億元企業17家。切實加大工業投入,新開工項目85個,建成投產43個,完成技術改造項目31個,實現工業投資69億元、增長25.7%。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支持企業自主創新,新建市級技術中心2個,新創市級名牌產品9個、國家免檢產品4個和著名商標2個,中國自主品牌首款產業化混合動力轎車長安傑勛正式下線。強化工業運行服務,支持企業拓展市場,工業產品產銷率達96.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65億元、增長40%,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230%,提高9.4個百分點,實現了速度、質量和效益同步提升。
二、促進消費持續增長,服務業發展呈現新亮點。圍繞建設商貿大區目標,大力培育消費市場,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86.5億元、增長17%。商貿服務業快速發展,兩路、冉家壩中心商圈基礎工作取得實效,五金機電城、檀香道·壹號等7個專業市場和金易·尚街、金港渝北美食大道等4條特色商業街建成開業,渝北被評為“中國水煮魚之鄉”,加州美食街成為“中華美食街”。餐飲、建材、汽車等消費更趨活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80億元、增長60%。房地產業增勢強勁,完成商品房銷售435萬平方米、增長22%,實現銷售額125億元、增長44.3%。旅遊業穩步發展,草統公路建設順利推進,箭沱灣立交等旅遊基礎工程竣工投入使用,排花洞景區建成開放,龍興古鎮成為國家AAA級景區,全區接待遊客342萬人次、增長19.5%,實現收入8億元、增長29.9%,被評為“中國最佳休閒旅遊區”。現代物流業加快發展,重慶航空公司、港盛船務集團落戶渝北,機場保稅倉庫建成開業,全區客貨運輸量分別達到2435萬人次、1392萬噸,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14.2萬噸,躋身全國十大樞紐機場行列。金融業發展成效明顯,駐區金融機構存款餘額比年初增加108.1億元、增長39.2%,貸款餘額增加89.5億元、增長49.3%。重慶萬達等一批企業集團總部進駐渝北,建築設計、廣告策劃等創意產業發展順利起步。
三、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統籌城鄉邁出新步伐。高度重視城鄉統籌發展,編制了《渝北區統籌城鄉發展綱要》,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加快,實現了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目標,農業增加值完成14.7億元、增長6%。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10個特色基地和30個專業村建設紮實推進,新培育龍頭企業7家、合作經濟組織11個,新發展專業大戶408戶,培育農村經紀人1020人;出欄肉兔113萬隻、小家禽985萬羽,存欄奶牛6056頭,分別增長31.5%、18.7%和20.2%,糧食總產量達22.5萬噸、增長23.1%。勞務經濟快速發展,培訓農村勞動力4707人,新增轉移1.2萬人,勞務收入突破10億元,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達1940元、增長34.6%。“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年”活動成效明顯,完成了公路路基改造 328公里 、黑硬化 218公里 ,實施道路“安保工程” 130公里 ,新建人行水泥便道 1044公里 ;積極推進觀音洞水庫建設,整治病險水庫11座,維修山坪塘441口,新建蓄水池1350口,解決了4萬人安全飲水問題,新增改水受益人口2.6萬人。“生態家園富民工程”深入推進,實施庫周綠化帶基本農田建設1.4萬畝,改造中低產田1.7萬畝,整理土地2.9萬畝,治理水土流失40平方公里,“一池三改”任務全面完成。穩步推進四期移民搬遷,實施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1.5萬人。開展了農業保險試點,完成了第二次農業普查。
四、加強城市基礎建設,城鎮化水平得到新提升。統籌推進新城開發、舊城改造和小城鎮建設,城鎮化進程全面加快,新增城市建成區3.9平方公里、城鎮人口2.8萬人,城鎮化率達63.5%,提高2.1個百分點。空港新城啟動建設,結合機場總體規劃及三期建設規劃,編制了兩路地區交通規劃,完成了新城輔助區城市設計和“重慶之窗”概念性設計,機場第二跑道開工,蘭馨大道、新城廣場建成,國航、川航基地項目啟動建設。強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29項直轄慶典工程全面完成,中環快速幹道、繞城高速、嘉悅大橋建設順利推進,啟動了勝利路東段改造工程,實施了 9.1公里 城市道路建設和20. 3萬平方米 城區道路罩面,龍山110KV、空港園區220KV變電站開工建設,安家田片區舊城改造基本完成。城市管理不斷加強,開展了城鄉違法建築集中整治,拆除違法建築36.5萬平方米,完成了市容“三創”任務,實施了“數位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設和城區交通綜合治理。集中開展土地執法百日行動,依法加強了土地管理。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龍興等6個鎮規劃編制完成,高嘴等3個場鎮污水處理站建成投入使用,洛磧、石船垃圾處理場和興隆、王家場鎮污水處理項目進展順利。“全國園林城區”創建活動紮實推進,觀音岩、果塘湖等4個生態公園竣工開放,新增城市綠地40. 2萬平方米 ,建成區綠化率達40.1%,人均公共綠地達 13.1平方米 ,城區空氣品質優良以上天數達318天,名列主城九區第二位。
五、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招商引資實現新突破。堅持以改革促開放、以開放助發展,區域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大力推進體制改革,實施了鎮街建制調整,規範了機關事業單位人事調配和人員聘用制度;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合併審批項目35項、取消30項、下放31項、備案4項,建立了行政審批、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庫;推進政府投融資管理體制改革,整合重組國有投融資公司和擔保中心,實行了政府投資項目會審、財政資金聯審制度,建立了融資風險預警機制、償債準備金制度;加快公共財政體系建設,加大體制補助和轉移支付力度,提高了村居組織辦公經費標準及專職工作者待遇;深化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擴大政府集中採購範圍,強化鎮街、園區、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實行了零散稅收委託鎮街代征。把招商引資作為對外開放工作的重點,引進各類項目209個,協定投資416億元,到位資金57億元、增長104%,美國科勒、娃哈哈、百事天府等一批知名企業落戶渝北。對外貿易持續增長,外貿進出口總額達16.8億美元、增長20.3%。非公有制經濟加速發展,實現增加值156.7億元、增長28%,占地區經濟總量的64.5%。80個重點建設項目順利推進,完成投資50億元、增長158%,成為區域投資的骨幹力量。
六、協調發展社會事業,和諧渝北建設取得新成效。積極推進各項社會事業,渝北中學、空港體育館等六大公益性項目全面開工,“全國文明城區”創建活動紮實推進,“全國雙擁模範城”創建成功。科技事業成果喜人,實施重大科技項目65項,獲得專利254件,科技成果轉化率達68%。教育事業加快發展,完成投入3.7億元,空港實驗國小等3所國小建成招生,松樹橋中學冉家壩校區建設和洛磧中國小遷建順利推進,國小、國中適齡兒童入學率分別達100%和99.9%,“兩基”通過國家複查驗收。衛生事業協調推進,“惠民醫療”工程深入實施,公共衛生應急和疾病防控體系進一步完善,建成市級標準化社區衛生服務站3個和規範化衛生院2個、衛生室36個,區精神病醫院擴建工程開工,區中醫院建成二級甲等醫院;加快人口計生工作新機制建設,全面兌現獨生子女獎勵、關愛女孩等惠民政策,狠抓違法生育專項治理,人口出生率為7.6‰。文體事業整體進步,廣電中心主體工程完工,200個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完成,參加第八屆中國藝術節獲群星獎2項;全民健身運動深入開展,參加市第二屆運動會取得獎牌、總分雙超“一運”的好成績,參加市第三屆農運會金牌、總分均列區縣第一。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完善了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紮實開展消防、道路、危化、礦山等重點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深入推進“萬名幹部大下訪”和“戶戶和諧、村村平安”活動,依法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和黑惡勢力,“平安渝北”建設工作通過市里驗收。
七、全面完成民心工程,民生民利獲得新改善。著眼發展民生、維護民利,紮實推進8大類98項“民心工程”,城鄉居民得到更多實惠,人均收入分別達到13350元、4400元,增長16%、22%。在就業再就業方面,建成“充分就業社區”27個,組織就業再就業培訓3908人,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大中專畢業生實現就業再就業9285人,城鎮新增就業1.2萬人,登記失業率為2.6%,城鎮殘疾人就業率達86%。在社會保障方面,實施了農民工養老保險和大病醫療保險,解決了999名原區屬國有改制企業退休人員醫保問題,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納入市級統籌,“五大保險”擴面5.7萬人,新農合參合率達82.6%;城鄉低保、醫療分別救助困難民眾4.7萬人、2.6萬人,城鄉醫療救助“渝北模式”得到民政部、衛生部肯定;辦理法律援助案件583件,被評為“全國法律援助先進集體”。在城鎮住房方面,新增“新市民公寓”1. 9萬平方米 ,完成殘疾人危房改造142戶,落實廉租房實物配租、租金補貼156戶。在公共服務設施方面,新改建農資便民店100個、社區商業服務中心6個和“放心糧店”19個,完成了教育、文體、能源等相關服務設施建設任務。在生態環保方面,完成了第一次污染源普查試點,城南垃圾壓縮中轉站主體工程完工,龍溪地區三級排污管網改造紮實推進,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均實現下降3%以上的目標。安全飲水、交通暢通、城市美化三大工程完成了既定任務。同時,深入開展產品質量和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強化市場秩序監管,積極穩定市場物價,保障了民眾正常生產生活和飲食用藥安全。
八、加快民主法制進程,政府自身建設實現新進步。積極推進依法治區,政府行政能力進一步提高。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定期向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區政協通報情況,認真執行人大決議決定,主動聽取政協意見建議,辦理人大代表建議280件、政協提案426件,辦結率、回執滿意和基本滿意率均為100%。深入開展“五五”普法,積極實施政府管理創新“三級改革”試點,修訂完善了政府工作規則、自身建設暫行規定、重大決策程式規定和提高行政效率效能規定等規章制度,土地出讓、工程發包、政府性投融資和財政資金審批等重大事項由集體研究決定,政府運行更加規範。大力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在務實、實幹上狠下功夫,推動了各項工作的落實,政府系統運轉效率進一步提高。積極擴大政務公開,認真執行重大事項公示、重大突發事件公告制度,不斷深化政務督查、行政效能監察和社會評議工作,被確認為“全國政務公開工作示範點”。嚴格執行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國有投資項目資金審計,加強節約型機關建設,建成視頻會議系統,規範了公務員津補貼發放、表彰獎勵及公務車管理,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政風行風進一步好轉。
同時,老齡、婦女兒童、檔案、修志、招生、保密、氣象、人防、兵役、國防動員、外事、民族、宗教、僑務、對台等工作取得新的進展。
各位代表!屆首之年,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開創了可喜局面,取得了良好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得益於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得益於過去工作奠定的良好基礎,得益於全區人民的勤勞苦幹。在此,我謹代表區人民政府,向戰鬥在各條戰線的全區人民,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各界人士,向駐區部隊官兵、離退休老同志和中央、市級駐區單位,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農業農村基礎薄弱,統籌城鄉發展任務艱巨;工業支柱產業單一,經濟結構調整亟待加快;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公共服務水平與人民民眾要求還存在差距;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不利因素仍然較多,一些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尚待解決;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完全適應新形勢要求,發展環境有待改善。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發展的緊迫感、使命感和責任感,採取有效措施切實解決上述問題,推進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跨越。
充滿機遇與挑戰的2008年
2008年是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是舉世矚目的奧運年,也是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的起步之年。新的一年,“ 314” 總體部署為我們持續快速發展指明了新航向,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為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增添了新動力,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獲準實施為推進城市拓展提供了新空間。同時,我們也面臨著全球投資和貿易保護加劇的新衝擊,中央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從緊的貨幣政策和從嚴的土地政策帶來的新挑戰,以及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強化節能減排、保護生態和穩定物價形成的新壓力。從總體上看,機遇與挑戰並存,機遇大於挑戰。特別是全區上下業已形成團結一心搞建設、和衷共濟謀發展的濃厚氛圍,更為我們幹事創業、加快發展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2008年,政府工作將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中央、全市、全區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打造“三區一樞紐”、建設長江上游空港強區目標,遵循“ 1234” 發展思路和“三步走”目標要求,以“ 314” 總體部署為總綱,以城鄉統籌發展為主線,以壯大產業、繁榮城鄉、富裕人民、構建和諧為根本,以改革創新、擴大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地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建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0%,地方財政收入(不含北部新區)增長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35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2%和15%。主要約束性目標是: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4%,全社會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降低3%,城區空氣品質優良以上天數達到306天。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必須突出經濟建設中心,積極開拓進取,努力攻堅克難,務求在以下六個方面實現更大突破:
一、強化園區集聚功能,推動工業經濟加速發展。堅持工業強區戰略不動搖,按照大投資、大項目、大企業、大基地、大支柱的要求,加快推進園區開發,努力打造重慶現代製造業基地,確保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700億元。
全力推進園區建設。按照“園區強產業”的要求,夯實工業發展平台,提升園區綜合競爭實力。加快園區轉型發展,深化運行機制改革,推動園區由政府運作向市場運作轉變。強化基礎配套建設,完成兩路園區石坪片區和農業園區拓展區規劃報批,調整完善空港園區二期控制性詳規,開工建設空港大道二期、食品城大道、服裝城大道等骨幹道路,同步實施排水、排污、通訊等配套管網建設。推進產業項目建設,加強用地管理和土地清理,保證重點項目用地需求,推動本田通機、萬向錢潮等50個項目開工建設,確保娃哈哈、百事天府等50個項目建成投產,力爭園區工業總產值完成200億元、增長75%,其中空港工業園區150億元、增長70%,兩路工業園區20億元、增長100%,現代農業園區30億元、增長45%。
著力培育產業集群。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動產業加速集聚,培育和壯大優勢產業。加快主導產業鏈條延伸和專業化配套企業發展,做精做優交通運輸設備、電氣機械器材製造業,做大做強食品加工、紡織服裝產業,努力培植電子信息、模具製造、醫藥化工產業。積極培育規模企業,確保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0家,新培育產值超億元企業10家、超5億元3家、超10億元2家。深入實施重點企業發展戰略,推動20戶重點企業加速發展,全力支持長安24萬輛轎車擴能項目建設,繼續保持在全市工業十強區縣中的領先地位。
大力強化發展支撐。夯實能源基礎,加快完善電力、天然氣等專項規劃,建成空港園區220KV變電站,啟動建設兩路園區、農業園區2座110KV變電站和兩路城區配氣站。加大工業投入,充分發揮財政專項資金、結構調整資金的引導作用,支持企業多渠道籌集發展資金,確保完成工業投資70億元。強化人才服務,完善人才引進、技能培訓和就業推介機制,積極為企業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最佳化發展環境,及時幫助企業排憂解難,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努力提升運行質量。深入實施質量興區戰略,推動企業自主創新,增強工業企業核心競爭力。強化質量體系認證,引導企業採用國際通行技術和工藝標準組織生產,主導產品采標和認證率達到50%以上。積極推進品牌創建,鼓勵企業加快新產品研發,新建銀翔摩托、江北化肥2個市級技術中心,新增中國名牌產品1個、市級名牌產品10個、國家免檢產品2個和著名商標2個。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實施南方金康、馳騁汽配等技術改造項目63個。加強企業基礎管理,支持企業搞好市場行銷,提高產品產銷率,確保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稅突破70億元,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200%。
二、加速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第三產業提質提速。按照現代服務業壯規模、傳統服務業增效益的思路,構建多業態、寬領域、高效益的服務業體系,推進第三產業快速協調發展。
繁榮發展商貿服務業。開展城鄉商貿統籌試點,推進商貿大區建設,確保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100億元。加快兩路、冉家壩中心商圈建設,支持加州美食街、渝北商業步行街等特色商業街發展,開工建設SM購物廣場,推進涌鑫家紡城、兆隆服裝城建設,推動紫城天街、聚信建材城二期儘快開業。加大“中國水煮魚之鄉”、“中華美食街”宣傳力度,發揮阿興記、秦媽等重點餐飲企業的帶動作用,大力發掘和推廣特色餐飲文化,培育美食名品,塑造美食名店,打造美食名街,全面加快美食名區建設進程。完善城鄉商業網點布局,推進農村“雙建”、城市“雙進”工程,努力繁榮城鄉商貿。
突出發展現代服務業。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現代物流、航空服務、總部經濟、金融保險、創意產業等現代服務業。編制物流產業發展規劃,啟動建設空港物流園區,支持內陸保稅港區、生豬期貨交易市場建設和機場保稅倉庫發展,推動台灣慶榮、鹽業工貿等物流企業建成營運。加快建設“空乘之家”,推動航空運輸、機務維修、航空食品和生活服務等航空服務業發展。啟動龍溪地區、空港新城總部基地建設,重點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區域性總部或分支機構,促進總部經濟發展。認真落實金融業發展扶持政策,吸引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落戶渝北,加快金融服務業發展。充分利用城市資源,積極引進和發展信息技術、廣告設計、諮詢評估、行銷策劃等創意產業。
穩步發展房地產業。凸顯生態、文化、和諧理念,努力提升房地產開發品質,增強地區宜居環境影響力。認真執行房地產業發展規劃,強化政府主導、市場主體作用,推動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實施品牌開發戰略,加快魯能星城、國賓城等重點項目開發,確保完成商品房銷售300萬平方米、實現銷售額100億元。調整商品房供應結構,完成廉租房建設任務。強化房地產市場監管,活躍住房二級市場,形成“梯級消費”良性循環。建立物業管理市場競爭機制,提高物業管理水平。
積極發展旅遊業。按照“突出亮點、打造看點、培育賣點”的思路,促進旅遊產業上檔升級,確保接待遊客人數增長20%以上,旅遊收入突破10億元。強化旅遊資源開發,加快“泉世界”巴厘兒童戲水區、龍興古鎮建設進程,啟動玉峰山夕陽湖觀光區、張關金谷園景區建設。強化旅遊基礎建設,基本建成草統公路旅遊幹線,加快完善景區吃、住、行、游、購、娛等配套服務功能。強化旅遊市場行銷,重點打造一批旅遊精品線路,提升渝北旅遊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三、緊扣城鄉統籌主線,全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圍繞建設城鄉統籌發展特色新區目標,認真實施統籌城鄉發展《綱要》,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努力轉移農民、發展農業、富裕農村。
推動城鄉統籌發展。堅持以轉移農民為突破口,大力實施“四大工程”,加快城鄉統籌發展步伐。實施農業產業化推進工程,引進和啟動一批城鄉統籌項目,帶動農業生產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提升農業比較效益。實施農民培訓就業服務工程,紮實開展在家農民全員培訓活動,組織實用技術培訓2萬人、非農技能培訓3000人和經紀人培訓1000人,新增就業轉移1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0億元以上。實施農民工關愛工程,認真解決農民工工資兌付、養老及醫療保險、居住環境改善等問題,全面推行勞動契約、用工備案和預存工資保證金制度,強化農民工維權服務。實施農村社會保障工程,完善城鄉銜接的社會服務體系和醫療救助體系,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鼓勵農民向市民轉化。
夯實農村發展基礎。繼續加強以道路水利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成 141公里 “五縱五橫”道路建設和 208公里 村道改造,強化農村道路管護,確保縣道、鄉道和通行政村及學校道路黑硬化率、通達率、通暢率“三個100%”,在全市率先完成“十一五”農村公路建設任務。加快觀音洞水庫建設,實施水土流失治理49平方公里、土地整理9000畝,整治11座病險水庫,解決好4.1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和2.5萬人的飲水困難問題。推進“一池三改”和農村人行水泥便道建設,實施示範村、推進村、中心村農房改造和院壩整治。加強“農信通”信息平台建設,實現農村信息進村入戶。啟動退耕還林成果鞏固工程,抓好御臨河沿岸生態整治。全力推進洛磧集鎮移民個案搬遷,完成四期移民搬遷安置任務。
提升現代農業效益。圍繞“一圈四帶”產業布局,啟動實施“3136”工程,切實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堅持區域化布局,突出“三大產業”、“六大項目”,實施“種源工程”,推進10大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新發展能繁母豬1000頭、小家禽200萬羽、肉兔30萬隻、奶牛1000頭及無公害蔬菜、柑橘、榨菜各1萬畝。堅持規模化生產,重點培育發展10個示範龍頭企業,積極探索業主帶動、大戶聯營、專業組織合作、委託代管、自願認購、集體推動等經營模式,新發展一批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和專業大戶。堅持特色化發展,啟動10個鎮級農業科技示範片區建設,帶動一批專業村、專業社發展。積極推廣新型農業機械,農機化綜合水平提高2個百分點。
培育壯大鎮域經濟。按照“打基礎、強產業、壯實力”的思路,突出各鎮優勢,堅持分類指導,加快鎮域經濟發展。狠抓農村招商引資,引進一批城鄉統籌、農業產業化和中小企業項目,大力發展非農產業,增加農村發展投入。主動承接主城區產業帶動和園區骨幹項目輻射,努力培育和發展中小企業。積極實施“回引工程”,鼓勵外出務工經商的成功人士回鄉創業,務求鎮域經濟實現新突破。
四、加快城鎮化進程,傾力打造生態宜居渝北。按照“加快兩路城區、完善龍溪地區、提升北部新區、帶動農村片區”的建設思路,推進兩大新城開發,推動三大板塊融合,城鎮化率提高2個百分點,進一步彰顯生態宜居渝北品質。
推進空港新城建設。按照“新城出形象”的要求,以凸顯特色、完善生態、厚重文化為著力點,加快空港新城建設,促進兩路城區建設提速上檔。編制新城輔助區控制性規劃,以“重慶之窗”為龍頭,完成城市景觀大道、城市公園、市政廣場、重要節點方案設計。圍繞打造以機場為中心的綜合交通樞紐,支持機場第二跑道、兩路交通換乘中心和輕軌三號線二期工程建設,啟動“二射、十縱、十一橫”路網體系建設,建成新城輔助區二縱二橫等重要幹道。抓好城市重大項目建設,啟動新城商務區、西南總部基地等項目前期工作,推進金港國際、東衡檳城等星級酒店加快建設,推動澳藍酒店建成開業,開工建設沐仙湖、春華大道等景觀工程。
提升城市建管水平。立足“規劃有遠見、建設出精品、管理上台階”,編制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渝北分區規劃,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完善基礎配套功能,開工建設嘉華大橋北延伸道、嘉悅大橋東引道、電子校與松牌路立交,建成中環線西政段、凌空大道等主要城市幹道,完成勝利路東段、南區路口和龍溪地區三級排污管網改造,實施人防地面應急指揮中心等配套工程,穩步推進龍溪、兩路城區舊城改造。推進“數位化城市”建設,建成集公安、市政、交通等公共信息資源為一體的城市綜合管理平台,完成城區營運車輛公司化、公交化改革,深入開展城區交通綜合治理,規範城市戶外廣告發布,推行園林綠化委託代管和城區道路掛牌管理,努力構建新型城市管理體制。
最佳化城市生態環境。深入推進藍天、碧水、綠地、寧靜“四大行動”,確保“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區”通過複查驗收。加強綠色生態體系建設,開工建設龍頭寺、世外桃源等城市公園,完成高堡湖、盤溪河濱等公園綠地建設,新增城市綠地30萬平方米。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實施觀音洞水庫、新橋水庫等飲用水源及周邊環境保護工程,建成城南垃圾壓縮中轉站,啟動城西污水處理廠建設和肖家河污水處理廠擴容工程,推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基本建成無煤城區。加強源頭治污工作,嚴格執行項目準入制度和項目建設“三同時”制度,認真治理噪聲、揚塵和“白色”污染,啟動海聯化工、新源興藥業等企業搬遷,紮實抓好減排工作。加強城市循環體系建設,推進廢水循環利用和中水回收工程,鼓勵和支持廢棄物回收利用。
加強小城鎮建設。按照新調整的鎮街建制,高起點編制小城鎮建設規劃,積極構建主城區、衛星城、特色鎮三級城鎮體系。集中資金打捆使用,有效盤活存量資產,重點打造區位資源好、發展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區域衛星城,推進城郊型、旅遊型、邊貿型等特色場鎮建設。加快城鎮基礎建設,完善場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推進統景、王家場鎮供水和華鎣山、統景場鎮堤防工程,啟動洛磧庫岸等庫區地質災害防治項目,新建2個場鎮車站。開展“城鄉清潔工程”試點,從治理髒、亂、差入手,提升城鎮管理水平,切實改善場鎮面貌。
五、積極推進改革開放,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堅定不移地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深入推進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努力打造開放程度更高、發展環境更優、競爭能力更強的活力渝北。
加快體制機制創新。按照中央、市裡的統一部署,穩步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精簡行政審批項目,推行網上辦理和“零障礙服務”。加快公共財政體系建設,完善鎮街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體制,增強鎮街聚財理財和自我發展能力。創新政府績效評估體系和考核激勵機制,調動和保護各方加快發展的積極性。完善政府投融資體制,加強與政策性、商業性金融機構的合作。建立新型土地平衡與管理制度,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加強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推進企業機制創新,鼓勵企業上市融資,力爭2戶企業進入上市輔導期。創造寬鬆環境,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
強化招商引資工作。按照“選優、招大、引強”的要求,紮實開展“招商引資年”活動,力爭到位資金80億元。完善招商組織體系,重視項目信息收集,實行上門招商、小分隊招商、網路招商和以商引商。突出招商引資重點,面向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經濟圈和海外已開發國家或地區,瞄準世界500強、國內500強及知名企業,著力引進園區產業、新城建設、城鄉統籌發展及農業產業化、總部經濟、商貿流通等領域的大項目。狠抓項目跟蹤落實,實行一個項目、一個班子、一個專人的“三個一”責任制,提高招商引資實效性。按照項目建設、儲備、策劃“三個100”的要求,抓好重點建設項目工作,推動區域投資持續增長。
加強對外交流合作。立足優勢互補,擴大對外開放,廣泛構建交流合作平台。鞏固和深化國內外友好城市、區縣的合作往來,加強“四北地區”務實合作,主動參與成渝經濟區建設,發揮渝北在區位交通、發展空間等方面的比較優勢,努力在區域合作中爭取主動。加快開放型經濟發展,按照“1+2”示範框架,積極推進開放型經濟示範區建設,大力發展對外貿易,確保進出口總額達到18億美元。
六、更加關注民生民利,全面推進和諧渝北建設。按照“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要求,注重社會事業發展,促進民計民生改善,營造安居樂業、安定有序的社會環境,力爭建成“全國文明城區”。
優先發展科教事業。紮實推進“333”工程,建立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促進科技成果加快轉化。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從秋季學期起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新建、擴建4所城區國小和3所農村中國小,建設6所寄宿制學校,加快中國小標準化、農村教育信息化建設。積極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切實抓好渝北中學創市級示範中學、渝北職教中心創國家級示範中職學校工作。重視特殊教育,規範發展學前教育和民辦教育,支持駐區高校發展。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統籌城鄉衛生事業。加快公共衛生事業發展,讓城鄉居民平等享受更多更優的醫療服務。深化“惠民醫療”工程,完成區醫院擴建、區精神病醫院搬遷和區中醫院改造,創建2個標準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0個規範化村衛生所,建成1個示範化預防接種門診。完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網路,新農合參合率達87%。深化違法生育治理,積極創建“全國計生工作新機制建設示範區”,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以內。鞏固國家衛生區成果,抓好病媒生物防治,加強食品藥品監管,確保人民民眾飲食用藥安全。
積極發展文化事業。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加快區廣電中心、空港體育館等重點項目建設,提升民眾文化生活水平。啟動7個街道綜合文化站建設,建成11個鎮綜合文化站,推進村居文化活動室和“農家書屋”建設,實現全區自然村廣播電視、移動通訊“村村通”。開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積極引進文化產業項目,推動文化產業集團化、市場經營連鎖化發展。突出奧運主題,廣泛開展民眾文體活動,舉辦區首屆全民運動會。改進新聞宣傳報導工作,強化對網咖、遊戲廳等娛樂場所的監管,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加強軍政、軍民團結,鞏固和發展“全國雙擁模範城”創建成果。
提升社會保障水平。推行“鎖定基數、鎮街審批、部門備案”的城鄉低保管理模式,實現應保盡保。認真貫徹執行《勞動契約法》,加快勞動保障信息系統建設,建立征地農轉城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啟動城市居民合作醫療保險,“五大保險”新增參保3.5萬人。健全新型農村“五保”供養機制,集中供養率達60%以上。完善救助制度,提高困難民眾救助水平,提升災害緊急救助能力。以糧油等日常生活必需品為重點,加強市場監管和供給調度,有效緩解物價上漲對民眾尤其是低收入民眾的影響。
全力推進充分就業。全面落實鼓勵充分就業的各項政策,推進統籌城鄉就業試點,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2%以內。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實施困難民眾、城鎮殘疾人就業援助,兌現培訓、社保和崗位等各種補貼,抓好“4050”人員、城鎮“零就業家庭”和“低保戶家庭”失業人員就業再就業工作,新建“充分就業社區”13個、“充分轉移就業村”5個,組織就業再就業培訓3000人,新增城鎮就業1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5000人。堅持以創業帶動就業,鼓勵新增勞動力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引導大中專畢業生面向農村、面向基層就業。積極推進再就業小額貸款,發放貸款400萬元以上。
努力建設“平安渝北”。按照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體制,推進城鄉社區公共管理、居民自治、生活服務、文明促進四大系統建設。健全民眾訴求表達、矛盾糾紛排解、重大穩定事件處置等機制,從源頭上預防社會矛盾發生。完善安全生產監督體系,強化基層基礎工作,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治安防控體系,強化民警駐社區、駐村和城市巡邏基礎工作,啟動“三所一隊”遷建工程。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強化人民調解工作,積極開展社區矯正和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有效預防重新違法犯罪。
各位代表,國以民生為本,政以民利為先。2008年,我們將圍繞保護和發展民生民利,繼續實施就業再就業、扶農助農、安全飲水、城鎮住房、交通暢通、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和生態環保等八大“民心工程”。這些都事關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事關廣大人民民眾的福祉。我們一定要扎紮實實地把各項工作做好,盡心竭力地把每件實事辦實,向全區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全面加強行政能力建設
新的一年,政府工作任務更加艱巨,責任十分重大。我們一定要牢記使命,敬業守責,按照科學理政、民主施政、依法行政和從嚴治政的要求,切實加強行政能力建設,不斷提高行政效能,努力推進地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一、嚴格依法行政,進一步增強政府執行能力。深入開展“五五”普法,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全面推進依法行政、依法治區。堅持依法用權,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認真貫徹落實《行政許可法》,嚴格規範行政許可的主體和程式,強化許可監督與責任追究,堅決糾正不該許可亂許可、應當許可不許可的行為。堅持以法治權,積極探索建立符合法治政府要求的行政運行機制、民主決策機制、行政執法機制和行政監督機制,做到用制度管理、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增強政府各項規章制度的約束力。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積極推進綜合執法,努力提高執法水平。切實擴大基層民主,完善村民、居民自治制度。堅持用權有責,健全執法責任制和過錯追究制,嚴格執行行政賠償制度,做到有權就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要賠償,切實提高政府公信力。
二、積極轉變職能,進一步提升行政服務效能。牢固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施政理念,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按照“權責一致、強化服務、改進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積極推進政企、政資、政事以及政府與中介組織分開,切實把政府的職能轉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把政府的精力用到推進發展、服務社會、解決民生上來。加快發展環境建設,推進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創新,加強行政審批大廳、分廳和鎮街便民服務中心建設,推行為民辦事、為企辦件全程代理制,不斷提高公共管理和服務水平,努力營造便民利民、安商富商的一流環境。加快行政效能建設,充分發揮行政效能投訴中心職能作用,建立各級各類代表廣泛參與的行政效能建設督查隊伍,深入開展政府服務民主評議和行風評議活動,重點解決損害民眾利益和阻礙發展的突出問題,全面提升行政服務質效。
三、信守廉潔奉公,進一步深化反腐倡廉建設。堅決執行反腐倡廉各項規定,保證幹部用心幹事、乾淨用權。努力完善監督機制,健全向人大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情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列席政府常務會和社情民意反映等制度,認真聽取人大、政協及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提高行政管理、行政決策的公眾參與度和實效性。努力擴大政務公開,及時向社會公開政府決策、政務信息、辦事程式,完善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和政府決策相結合的決策機制,對不按規定程式決策造成重大損失的嚴格追究決策人責任。努力推進源頭治腐,完善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預防和懲治腐敗體系,強化工程發包、土地出讓、產權交易、政府採購、醫藥購銷等重點領域監管,積極支持監察、審計部門依法獨立履行職責,嚴肅查處以權謀私、損公肥私、假公濟私的行為。認真落實廉政責任制,規範領導幹部從政行為,管好家屬子女,帶好職工隊伍。努力建設節約型機關,嚴格公務車、辦公用房建設裝修和設備購置維修以及會議、考察、出國管理,加強國有資產經營管理,切實降低行政運行成本。
四、力促真抓實幹,進一步改進行政工作作風。真抓實幹,是黨和人民的要求,也是幹事創業的重要保障。增強真抓實幹的本領,積極推進學習型政府、學習型機關和學習型單位建設,全面提升公務員隊伍的理論素養和政策水平,進一步增強駕馭市場經濟和應對複雜局面的能力。保持真抓實幹的作風,把加快發展的部署貫穿在實際工作中,把落實工作的責任細化到具體措施上,保證謀一件乾一件、乾一件成一件,推動各項事業協調發展。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堅持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民眾,針對問題抓,直面矛盾乾,確保抓出成效、乾出實績。提高真抓實幹的水平,充分尊重客觀規律,主動適應形勢變化,積極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用改革的方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用創新的精神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讓政府工作經得起實踐的檢驗、民眾的檢驗和歷史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