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政府2004年政府工作報告

《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政府2004年政府工作報告》是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政府區長吳亞在重慶市渝北區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所做的報告,提請重慶人大代表進行審議。

2004年2月19日重慶市渝北區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召開。會議聽取和審議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政府區長吳亞關於政府工作的報告,報告全文約1.3萬字,回顧了2003年取得的成就,並部署了2004年八個方面的工作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政府2004年政府工作報告
  • 外文名:Yubei District Chongqing people's Government
  • 性質:工作報告
  • 主體: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政府
  • 時間:2004年
2003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的針,以執政為民為根本,以加快發展為第一要務,努力倡行講求實幹、注重實效、多出實績的工作作風,在不斷經受各種新的考驗中,奪取了經濟建設和非典防治的雙勝利,較好地完成了區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實現了新一屆政府工作的良好開局。
(一)區域經濟發展取得新業績。經濟總量快速增長,完成渝北區生產總值67.52億元,同比增長14.2%,高於全市2.8個百分點,增速居全市第一。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完成6.55億元(不含北部新區為4.66億元),同口徑增長79. 7%,增速居全市第一,可用財力居主城九區第二,連續19年保持收支平衡。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2.03億元,增長26%,連續3年保持全市總量第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74億元,增長16.3%,增速居全市第一。實現進出口總額2.42億美元,增長153.9%,占全市總量的近十分之一。年末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34.93億元、貸款餘額75.46億元,分別比年初增長33.7%、25.7%。工業經濟總量創歷史最高水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75.96億元,增長72.5%,增速居全市第一;實現利潤2.43億元,增長55.8%;工業增加值為15.64億元,增長40.8%;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41.3%,同比上升22.1個百分點。農業農村工作亮點增多。成功舉辦全市第一個農業產業化新聞發布會,簽訂各類農業項目契約153個。六大市級農業產業化百萬工程進展順利,三大經濟帶全面啟動,“三色”農業持續推進。奶牛存欄7497頭,花卉總面積2.23萬畝,蔬菜播種面積23.54萬畝,出欄山羊、肉兔41.9萬隻。新創市級名牌產品5個,新發展專業合作社10個。農村非農產業快速發展,鄉鎮企業實現增加值35.89億元。三峽移民遷建工作有序推進。商貿流通日趨活躍。諾瑪特超市、龍溪建材裝飾城、萬隆小食品批發市場、奔力五金家電城等相繼開業,龍溪、兩路餐飲業更加興旺。汽車、通信、教育成為新的消費熱點,汽車年銷售額突破10億元。旅遊消費持續攀升,共接待遊客16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58億元。
(二)園區開放開發實現新跨越。堅持走“以業建城、以業興財、以業旺地”的開發路子,園區管理體制在繼承發展中得以規範創新,拓展空間在政策緊縮中創下驕人業績,招商引資在激烈競爭中取得豐碩成果。兩路工業園區繼空港工業園區之後順利入圍市特色工業園區,重慶模具工業園、高新紡織工業園落戶我區。幾大園區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6.5億元,為歷年之最。空港工業園區基本建成文化休閒廣場,二環線以南5公里空港大道實現初通,4平方公里的開發建設正全面展開。兩路工業園區基本完成北端配套設施和南端2公里主幹道建設。農業科技園區八大高新技術項目已有七項基本建成,西政渝北校區二期工程全面竣工。年內全區共引進各類項目 267個,其中外資項目12個,協定總投資123.5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0.18億元,徵用土地1.7萬餘畝,新增投產企業35家。成功引進了泰國正大集團、安徽凱斯鮑爾、重慶電池總廠、重慶鼎泰能源、紅岩彈簧、亞克林業、天友乳業、華牧集團等大中型項目70多個。空港工業園區先進加工製造業、兩路工業園區勞動密集型產業、農業科技園區現代高新技術農業、龍溪地區商貿流通業四大產業群日益凸顯。
(三)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新推進。全年新開工項目28個,竣工重點項目14個。渝懷鐵路渝北段完成鋪軌,渝鄰高速路完成90%工程量,機場航站區擴建主體結構完工。“一小時渝北”工程如期推進,完成了“四路兩橋”建設任務。龍溪五童路建成通車,紅唐路、余松路等9條道路建設進度加快。3座污水處理廠建設同步推進,觀山垃圾處理場整治工程開工,雙龍湖綜合整治一期工程完工。完成城區電網和雙鳳路、渝航路燈飾改造工程。建成兩路消防站。龍興亂石窖滑坡治理工程竣工,洛磧避險搬遷工程抓緊實施。全面完成9萬畝退耕還林和荒山造林任務,建成全國水土保持示範城區。農村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完成新橋水庫和兩河口水庫整治工程,啟動了兩岔水庫乾渠二期工程。電話用戶達到30萬戶,基本實現網路覆蓋無縫隙。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以主城區為中心、區域中心鎮為接點、一般建制鎮為網路的城鎮化格局正在形成。完成城鎮體系規劃、兩路板塊概念性規劃編制。安家田片區舊城改造進入招標階段,觀音岩片區舊城改造控規、丁字口片區步行系統規劃正在抓緊編制。區域中心鎮建設步伐加快。城鎮化率提高2.7個百分點,達到48.7%。
(四)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創建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獲得成功,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區通過初步調研,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國家園林城區工作深入開展。完成衛生監督、防保體制和衛生人事制度改革,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已在8個鎮街啟動,公共衛生應急處理系統初步形成,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能力得到增強,衛生資源整合方案正抓緊論證。教育教學水平和質量進一步提高,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開始實施,高考成績創歷史最好水平。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改造中國小D類危房2.6萬平方米。職教中心創“國重”通過初步驗收。深入開展民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舉辦64場民眾性文藝演出,44件文藝作品獲市以上獎勵。全民健身活動不斷深化,參加市以上體育比賽獲金杯7座、金牌53枚,參加市第二屆農運會獲團體總分第一名。計畫生育依法行政示範項目順利推進,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17‰。新增有線電視用戶8050戶,新增4個鎮實現“一鎮一網”目標。
(五)城鄉民眾生活有了新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033元,同比增長9.9%;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777元,同比增加155元;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81.76億元,比年初增長30.3%。六大民心工程建設任務如期完成,一些關係民生、順應民意的急難問題得到解決。年內新增就業崗位5634個,城鎮登記失業率4%,指導幫助4531名下崗失業人員,重點幫扶310名殘疾人、353名“4050”人員實現了就業和再就業。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不斷加強。全年發放失業保險金352萬元、退休職工養老保險金4842萬元。募集社會捐款200萬元,發放救災救濟款304萬元,解決了4.38萬人的生產生活困難。發放城鎮居民低保金1609萬元,受益32.9萬人次,做到了“應保盡保”。全面開展“百日追薪”大行動,為勞動者追發工資894萬元。深入開展“法律援助”活動,辦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480件。完成危舊房改造4800平方米,新增城鎮住房面積172萬平方米、農房面積61萬平方米,城鎮居民住房人均建築面積達40餘平方米。解決了1160名農村特困人口的溫飽問題,新增農村自來水受益人口2.38萬人,新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1.12萬人。碧津公園和民俗文化村免費開放,受到市民稱讚。
(六)政府自身建設得到新加強。圍繞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團結型、廉潔型政府的目標,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不斷推進政府工作上檔提速。政府組成人員思想統一,目標明確,工作積極,作風樸實。制定出台了建設服務型政府和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的意見,明確了“一年突破、三年基本到位、五年規範完善”的總體目標。修訂下發了《區政府工作規則》,建立健全了重大決策專家諮詢制度、徵求民眾意見制度、重要政務公示制度、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旁聽政府常務會制度、重大項目會審和招投標審批制度、政府領導走訪民眾制度等。開展了領導公開接待日活動,切實解決民眾反映的實際問題。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建立了國庫集中收付制,擴大政府採購規模和範圍,全年節約財政資金449萬元。加快電子政務建設步伐,實現了區黨政信息中心與部門、鎮街的互聯互通。
人事、勞動、監察、審計、物價、統計、安監、質監、藥監、檔案、修志、氣象、人防、外事、民族、宗教、僑務、對台、老齡和婦女兒童、殘疾人、兵役、雙擁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在抓好以上工作的同時,我們還針對全年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積極抓住有利條件,努力化解不利因素,實現了加快發展、推進改革、改善環境三個方面的新突破。
第一,趨利避害,突出發展主題。一是形成合力促發展。面對換屆後紛繁複雜的工作頭緒,我們緊緊依靠區委的正確領導,緊緊依靠區人大、區政協的支持幫助,緊緊依靠全區上下的力量,形成了心齊氣順、風正勁足的工作局面。二是克服困難求發展。面對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我們始終貫穿強化一個基礎、整合兩個資源、堅持三個嚴格、重視四個群體的工作主線,實現了零感染目標,得到國務院督查組的高度評價和人民民眾的充分肯定。面對非典之後的鎮街建制和村規模調整,基層組織和幹部民眾顧全大局、紀律嚴明,把因調整帶來的影響降到了最低程度,為我們集中精力抓發展提供了重要保證。三是抓住機遇謀發展。面對主城核心區“退二進三”和北部新區上檔提速的新機遇,我們不失時機地主動出擊,以鍥而不捨的精神打動了不少企業家,引進了一批知名企業,為渝北加快發展增添了後勁。
第二,深化改革,增強發展活力。加快國有和城鎮集體企業改革步伐,長江依之密公司國有股權成功轉讓,重慶江北化肥有限公司等一批改制企業煥發新的生機。深化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確保了“三農”投入、社會保障、非典防治等重點支出。投融資體制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渝港資產經營公司和中小企業擔保中心正式組建並投入運行。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得到鞏固,全年投入改革資金2272萬元。農村信用社改革順利完成,建成區級聯社統一法人和股份合作制。積極推進土地批租制度改革,實現了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小城鎮用地和戶籍制度改革取得新進展,城鎮化建設體制性障礙逐步消除。實現了10個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完成了統景風景區管理體制改革。住房補貼、城鎮職工醫療保險、事業單位機構改革方案已經敲定。
第三,力破常規,最佳化發展環境。以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提高辦事實效為重點的軟環境建設取得良好效果。進一步壓縮了行政審批項目,率先在全市實行“雙章制”和項目聯辦制,建立了部門服務社會評議、經濟“110”舉報投訴、損害經濟發展環境行為責任追究等制度。以優美小區開發為重點的人居環境打造漸入佳境。開展了取締餐飲業燃煤爐灶專項整治行動,建成了基本無煤區。新增城區綠地面積11.6萬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達9.8平方米。新開工房地產面積300萬平方米,銷售商品房221萬平方米,住宅業創稅收1.34億元。妥善處置了麗景花園、誼德大廈等“四久工程”,新建了一大批高品味、文化內涵豐富的房產項目。在全市房交會上取得“三連冠”佳績,重慶“五十佳”誠信房地產企業我區獨占10家,東和花園榮獲國家優秀住宅小區稱號。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在不平凡中渝北書寫了新的篇章,這是全區上下開拓進取、共同努力的結果,是社會各界、友鄰地區大力支持的結果,凝聚了方方面面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謹代表區人民政府,向戰鬥在各條戰線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廣大幹部,向給予政府工作熱情支持和有力監督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駐區解放軍和武警官兵、政法幹警,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回顧一年的工作,我們也清醒地看到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主
要表現在:經濟總量偏小,渝北區生產總值居主城九區第8位;城鄉二元結構明顯,南北差異繼續拉大,城鄉居民收入之比為2.89:1,離都市發達經濟圈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的要求差距較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不多,特別是大企業更少,部分工業企業產銷銜接不好,企業虧損面依然較大;社會事業欠帳較多,農村社會事業尤為落後;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壓力加大;安全隱患和群體性集訪較多,安全穩定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最佳化,審批環節過多、服務態度不好、工作效率不高等問題依然存在;政府組成人員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工作方法和工作水平,還不適應日新月異的時代發展需要。我們必須正視這些問題,並用改革和發展的辦法,下決心加以解決。
2004年工作安排
2004年,是完成“十五”計畫、謀劃“十一五”規劃的關鍵一年,也是本屆政府夯實工作基礎、全面向前發展的重要一年。新的一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五個統籌”、“五個堅持”,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以加快建設長江上游空港強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總攬全局,始終把快速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維護民眾利益作為第一要事,把服務社會作為第一要責。堅持以園區建設為龍頭,以“三農”問題為重點,以環境建設為基礎,以隊伍建設為保障,全面推進新型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全區城鎮化進程,促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促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
按照上述要求,建議200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調控目標為:渝北區生產總值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50元;新增就業崗位6000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以內;城鎮化率提高2.8個百分點,達到50%以上;城區環境空氣品質滿足Ⅱ級及其以上天數占80%以上。
根據上述目標和總體要求,我們要著力抓好以下八個方面關係全局的重點工作。
(一)大力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推動城市經濟快速發展
圍繞打造“重慶現代製造業基地”,做大做強渝北工業經濟。堅持以信息化帶動新型工業化,繼續實施“工業強區”和“質量興區”戰略,科學編制全區工業發展十年規劃。抓住北部新區開發建設“十里車城”機遇,加快推進長安工業園建設,促進安凱、宇通、銀翔等骨幹企業發展,進一步培育壯大汽車機車產業。啟動模具工業園、高新紡織工業園和台商工業園建設,構築工業經濟成長的新板塊。滾動實施新泰山公司、電池總廠、紅岩彈簧廠等30個新型工業化重點項目。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速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繼續抓好工業招商引資和主城區“退二進三”企業引進工作,力爭在新一輪全市工業布局調整中有所作為,培育形成新的工業亮點。堅持“扶優扶強”,重點幫扶20個重點企業做大做強。支持優勢企業擴張兼併,引進培育一批大企業集團、小巨人企業。幫助虧損企業找準癥結、扭虧增盈,搞好產銷銜接,提高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力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增長20%以上,增加值增長15%,經濟效益綜合指數超過120%,企業虧損面控制在30%以內。
圍繞建設“重慶北部物資集散中心”,最佳化升級第三產業。堅持商貿活區,立足區位優勢和空港品牌,著力構建大市場、搞活大流通、促進大貿易。規劃建設空港物流園區、“汽車大道”和沙坪、長河都市生態旅遊區,組織開展汽車展銷、美食節等大型商貿活動。結合安家田、觀音岩、丁字口3個片區舊城改造,培育形成新的城區商圈。大力發展倉儲業、運輸業、批發業等物流業態,做好西南化工市場、重慶水產批發市場、市供銷社綜合市場、建材市場等重點項目的協調服務工作。扶持建築業做大做強,加大房地產開發力度,著力抓好精品樓盤和生態住宅小區建設。健全廉租房制度,培育規範物業管理,促進住房消費持續升溫。樹立發展渝北大旅遊的新觀念,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加大旅遊招商力度,逐步培育溫泉、溶洞、生態旅遊三大品牌。實施提升統景景區形象的一期工程,建設景區景觀大道,建成櫻花溫泉度假酒店,啟動溫泉城改擴建工程。積極申報龍興鎮為“全國歷史文化名鎮”。推進玉峰山森林公園深度開發,加快新桂路建設。著力解決交通運力與運量的矛盾,促進交通運輸業的發展。積極開展家政、醫療等有償服務,加快發展會展、中介等現代服務業。
(二)大力發展農業農村經濟,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以推進農業產業化為主線,促進解決“農業”問題。圍繞“兩基一園”目標,大力實施農業開放開發,深入推進六大市級農業產業化百萬工程。繼續抓好“三色”農業、三大經濟帶建設,加快發展草食牲畜、柑桔、筍竹等優勢產業和農產品加工業。進一步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檢驗檢測體系和監督體系,大力發展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扶持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專業協會。新創3個市級名牌產品,新發展5個區級龍頭企業、10個專業合作社。農產品優質率、商品率分別提高5個和2個百分點。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工程,加快實施“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村“六小工程”建設力度。抓好兩岔水庫乾渠二期工程建設,推進御臨河流域綜合治理,啟動觀音洞水庫和苟壩水庫工程,實施兩岔、四五、衛星等病險水庫整治。農業增加值增長1%。
以加快推進城鎮化為重點,促進解決“農村”問題。紮實開展“城鎮化推進年”活動,高起點搞好小城鎮建設規劃,研究制定更具靈活性、操作性、針對性的政策措施。用好用足政策,加快6個區域中心鎮建設步伐,推動一般建制鎮發展。搞好基礎設施建設的打捆包裝,爭取國債資金和世行貸款投入。建設統景御臨公園、興隆汽車站、大灣綜合市場,新建統景、洛磧、茨竹等鎮污水和垃圾處理場。堅持走產業興鎮的發展路子,大力發展非農產業,不斷繁榮城鎮經濟。根據中心鎮產業發展要求,不斷增強園區的輻射帶動效應,在條件成熟的鎮規劃建設特色產業基地,實現區域中心鎮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城鎮規模明顯擴大、城鎮面貌明顯改觀、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全年新增城鎮人口2.5萬人,擴大建成區面積1.8平方公里。
以轉移農村勞動力為抓手,促進解決“農民”問題。堅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針,深化農村稅費改革,規範完善“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辦法,進一步減輕農民稅費負擔,扭轉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深入實施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工程,積極爭取納入全市勞務輸出重點示範區。完善延伸農村勞務信息網路,建立穩定的勞務輸出基地和渠道。加強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促進農村勞動力由體力型向智慧型型轉變。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辦實業。進一步改善農民進城就業環境,鼓勵區內企業就地使用農民工,落實好農民進城經商辦實體優惠政策,妥善解決其子女入學等問題,逐步形成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建立健全預警機制和長效管理機制,從制度上、源頭上遏制拖欠農民工工資的行為。新增勞務輸出1萬人。
(三)實施園區開發帶動戰略,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深入開展“項目建設年”活動,推動開發建設上檔提速。加快審批兩路板塊120平方公里總規,編制各園區近期50平方公里詳規,抓緊編制空港工業園區木耳組團規劃,完善兩路工業園區鹿山組團規劃,編制農業科技園區回興至石坪片區控制性詳規,完成悅來組團的勘測和規劃工作。積極爭取市里政策支持和項目用地指標,加快培育兩大市級特色工業園區,建成1個市級示範園區。探索建立“園區+投資公司+稅收滾動”管理模式,充分發揮渝港公司的主導作用,積極爭取與市有關單位合作,集聚資金加快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空港大道建設。完成兩路工業園區南端主幹道建設,動工興建一號隧道和世紀廣場。建成農業科技園區果塘湖至經開區、卷洞橋至出口加工區大道,動工興建石盤河大橋、上灣橋。全面完成龍溪城區9條主幹道建設任務,開工建設冉家壩中心廣場。切實抓好園區簽約項目的建設,並在用地性質、產值稅收、投產時間等方面予以明確,促使一批企業當年開工、當年投產。探索建立土地級差效應機制,積極引導入駐企業理性用地,實現土地收益最大化。充分發揮開發園區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周邊鎮街加快發展。
堅持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戰略,進一步擴大對內對外開放。主動接受北部新區輻射帶動,加快招商引資步伐。把軟環境打造作為招商引資的基礎,把產業鏈帶動作為招商引資的有效形式。堅持扶內與開放並重,鼓勵扶持區內企業加大投資、做大做強。徹底摒棄地方保護和行業壟斷,切實改變“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觀念,讓利於外來投資者。抓住外資西進、東資西移大好機遇,瞄準國際品牌公司、國內知名企業,盯住拳頭產品項目、整機生產廠家,力爭引進更多“大高外”項目。實行招商引資工作目標責任制,兌現落實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加強項目整體策劃和包裝儲備,建立引進項目評估機制和部門承諾負責制,提高招商引資的針對性和成功率。充分運用好市內外各種招商引資載體,完善招商信息網路和快速反應機制,積極推行網上招商、以商招商、委託代理招商。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吸引更多大公司、大集團、大企業在龍溪地區設立總部,最大限度地發揮存量土地效益。建立城鄉招商引資互動機制,增強區域中心鎮及一般建制鎮發展後勁。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機電、化工、汽摩等產品出口規模。全年實現契約外資2000萬美元,到位外資1200萬美元,外貿出口6000萬美元。
(四)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斷提高生態環境質量
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不斷提升投資拉動效應。抓住國家縱深推進西部大開發機遇,爭取一批國債資金,帶動信貸和社會資本投入。突出基礎設施、水利建設、生態環境、社會事業、產業發展等重點,著力抓好30個投資額度上億元的重大項目。配合做好重慶二環路、輕軌三號線等市以上重點項目的協調服務工作。加快北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逐步縮小南北差異。繼續開展“交通建設年”活動,全面實現“一小時渝北”目標。做好草坪至統景景區道路建設前期工作。進一步加強鎮村道路管理,逐步實現鎮村道路柏油化。加大通信建設力度,提高電話普及率。規劃建設兩路城區樞紐汽車站,完成雙龍大道景觀改造,實施回興至雙鳳橋城市幹道建設。規劃建設洛磧貨運港區和御臨鎮碼頭。加快體育館和青少年活動中心建設。
加大生態環境建設力度,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抓住明年亞太城市市長峰會在渝召開契機,深入開展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區和國家園林城區活動,全面打造“綠色渝北”。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試點建設生態型城鎮、生態農業示範區、生態工業園區。廣泛開展民眾性植樹造林和創建綠色社區活動,城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0平方米。加強水污染、空氣污染治理,繼續推進“五管齊下”淨空工程,消除主城區黑煙車,實現垃圾、易揚塵物質運輸車密閉化。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健全長效管理機制,著力實施城區“五大環境工程”,在清掃保潔、綠化管護、市政設施維護等方面逐步推行市場化運作。加大統籌協調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洛磧避險搬遷項目實施步伐,抓好庫區三期地災項目的後續工作。完善土地收購-儲備整治-招標拍賣機制,完成土地利用更新調查工作,依法保護和合理開發土地資源,嚴禁亂占耕地。
(五)深入推進各項配套改革,贏得新的發展競爭優勢
加快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大發展。加快國有經濟股份制改造,加大社會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制改組力度,全面完成國有和城鎮集體企業改革任務。加快壟斷行業市場化進程,推進郵政、菸草等行業改革,積極探索社會公益性項目市場化經營建設的新機制。進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步伐,努力使非公有制經濟在渝北經濟中唱絕對“主角”。認真落實各項優惠政策,鼓勵民營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和其他法律未禁入的行業和領域。充分發揮中小企業擔保中心作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支持有競爭力的私營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民營經濟增加值增長20%以上。
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完善公共財政體制框架。加快構建新型投融資體制,改革投資審批制度,分類實行投資審批、核准、備案制。培育企業投資主體,建立和完善出資人自主決策機制,引導企業改善資本結構,增強資產重組和融資能力。鞏固和發展農村信用社改革改組成果。加強政府投融資調控管理,建立針對出資人的資信評價體系,健全投融資信息統計、風險預警和防範體系。加快完善公共財政框架,最佳化支出結構,創新理財思路,堅持依法治稅、應收盡收。強化國庫集中收付制和政府採購制度。深化和完善部門預算改革,加大農業、教育、衛生、城建、科技等經費支出統籌力度,集中財力辦大事。繼續推進鎮街財政體制改革,合理界定區和鎮街兩級事權範圍和財政支出責任。
紮實推進其他各項改革,確保改革措施落實到位。妥善處理鎮街建制調整後的遺留問題。實施林業體制改革和林權體制改革,大力發展非公有制林業經濟。推進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推行水務管理體制一體化。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完成11個糧食附營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新擴9個鎮10萬人的受益面。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分步兌現機關事業單位職工住房補貼。實施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年內覆蓋面超過1萬人。穩步推進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體制改革。
(六)努力構建完善三大體系,全面發展社會各項事業
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步伐,努力構建科技創新體系。以創建全國科普示範區為龍頭,繼續深入實施“科教興區”戰略,突出科技成果推廣、套用、轉化,搭建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服務能力兩個平台,努力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大力抓好2+10創新工程,圍繞高效農業和高新技術產品產業兩個領域,組織實施10個重點科技項目。抓好良種牛繁育、薯類脫毒快繁、柑桔脫毒等科技項目的成果轉化。建立區級科技項目和成果庫。積極開展科技下鄉活動,搞好科技普及工作。
大力發展多層次教育,努力構建現代教育體系。編制實施城鎮化教育發展規劃。繼續保持“兩基”全國領先地位,完善義務教育階段城區學校的布點,加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力度,積極創建現代化示範實驗學校。積極擴大高中優質教育資源,加大渝北中學創市級示範高中、暨華中學創市重點中學力度。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確保區職教中心創國家重點職業中學取得成功。積極發展成人教育,深入推進社區教育,加快村級成人學校建設。大力支持社會力量辦學,實現教育投資主體多元化。支持高等院校、名牌中學在渝北建設校區和分校。加強社會繼續教育,積極發展幼兒教育、特殊教育。實施渝北中學擴建和電教中心、教師進修校、南華中學遷建。全面啟動“校校通”工程。
強化人才第一資源觀念,努力構建人才支撐體系。堅定不移地實施“人才強區”戰略,進一步落實吸引優秀人才來區創業政策,加快建設公平競爭、優勝劣汰、進出自由的創業環境。圍繞培養、吸引、用好人才三個環節,建立健全人才投入、匯集、創業三大機制。加強以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和實用型人才為主體的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推進人才工作的協調發展。繼續深化人才管理體制改革,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堅持事業單位“凡進必考”用人制度。切實做好公務員大規模培訓工作,加強和完善人才市場建設,規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合理流動。
全面發展其它社會事業,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建立健全疾病預防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醫療衛生救治和公共衛生信息網路體系。整合區級衛生資源,完成區疾控中心國債項目建設,新建30個標準化村衛生室。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和健康教育。繼續開展“四季歌”和“雙送”文化活動。把區圖書館建成國家二級圖書館。建成1-2個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鎮街。牢固樹立人口安全意識,切實穩定低生育水平。不斷豐富計生優質服務內涵,加強流動人口現居住地管理。完成計生依法行政示範項目結題。建成區生殖健康中心並投入使用。以創建全國首批文明城區為龍頭,深入開展“雙健”、“文明先鋒‘四進’行動”等活動,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力發展廣電事業,加大典型報導和對外宣傳力度。新增有線電視用戶8000戶,新增2個鎮實現“一鎮一網”目標。全面推進國防後備力量建設。擴大對外交流,加強海外聯誼。繼續關心和重視老齡、婦女、兒童、殘疾人工作。做好人防、統計、審計、編制、檔案、修志、保密、氣象、地震等各項工作。
(七)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提高城鄉人民生活水平
繼續實施六大民心工程,以實際行動取信於民。實施15個特困村脫貧工程,規劃建設華鎣山鎮水廠,解決2000名農村特困人口溫飽和2萬人飲水困難問題;建成城北、肖家河污水處理廠,完成城南污水處理廠、觀山垃圾處理場改造工程,竣工雙龍湖綜合治理工程;啟動建設龍山、溜馬山、雙龍湖、寶聖湖、觀音岩5個公園;搞好雙龍大道、五星路、漢渝路和龍華大道、金龍路、小食品市場片區及重要建築物燈飾工程建設;完成8個社區“星光計畫”建設項目,新建社區服務中心3個、社區服務站8個,開通社區呼叫系統,建立社區服務信息網路;解決100戶以上“雙困”家庭住房問題;完成2萬平方米中國小危房改造任務。
大力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認真落實就業和再就業各項政策措施,不斷拓寬就業和再就業領域。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擴大再就業小額貸款範圍和規模,加大對“4050”下崗失業人員和失地農民的就業援助。指導幫助350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就業和再就業。擴大失業保險參保範圍,做好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並軌後的接續工作。嚴格執行低保政策和最低工資標準,保障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困難民眾生活。全面啟動工傷保險。加快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和社區保障工作平台建設。實施農村特困戶救助制度,減免農村殘疾人農業稅,實現農村五保戶“應保盡保”,確保集中供養率超過60%。
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全力維護社會穩定。繼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一票否決制,推行安全事故責任倒查制,做到每一個生產項目、每一次重大活動都有安全責任人。加強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深化道路交通、水上安全、化危品等八大專項整治行動,建立健全安全生產重大危險源檔案,建立安全生產預警系統和救援應急體系,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確保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認真落實信訪穩定工作責任制,堅持逐級上訪、掛牌督辦和民眾接待日制度。進一步開展信訪聽證工作,逐一排查征地拆遷、企業改制等信訪重點,切實解決重複上訪問題。嚴肅處理無理取鬧、聚眾鬧事,嚴重影響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人和事。全面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各項措施,堅決整治突出治安問題,確保全區政治安定和社會穩定。
(八)全力塑造陽光政府形象,重拳整治經濟發展環境
牢固樹立全面的民眾觀,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和工作作風。按照“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和公務員隊伍建設。時刻把人民民眾最關心的問題擺在首位,時刻把解決困難民眾生產生活問題放在心上,盡力使人民民眾在改革和發展中得到更多實惠。正確履行政府職能,不斷理順政府與企業、市場、社會的關係,著力提高政府管理社會、促進發展、服務人民的能力。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力戒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絕不允許搞華而不實、沽名釣譽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絕不允許搞急功近利、勞民傷財的短期行為;堅決杜絕心浮氣躁、奢侈浪費、虛報浮誇等不良風氣;堅決糾正“懶、散、推、拖”的機關作風;堅決查處損害民眾利益的人和事。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儘早謀劃“十一五”規劃。大興令行禁止之風,加大工作落實和督查督辦力度,形成合心合力、政令暢通的工作局面。
深入推進發展環境綜合整治,努力構建西部發展環境高地。牢固樹立硬體、軟體、活體環境協調發展新理念,著力打造低成本、零障礙、高回報的投資環境。完善行政審批服務大廳功能,全面推行首問責任制和重點崗位服務AB角制。堅決砍掉一批應減能減的審批事項,絕不讓“公章”制約渝北經濟發展。加強市場經濟秩序整頓,大力整治規範中介機構,堅決打擊制假販假違法行為。加快推進政府、企業、個人三個層面信用建設,努力建設誠信政府和金融安全區、投資安全區、消費放心區。嚴格落實“四條禁令”和“六項制度”,對嚴重影響渝北形象的公務人員絕不心慈手軟,對失職瀆職放走投資項目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嚴查重處。
切實推進民主政治建設,不斷增強廉潔自律意識。自覺維護區委領導,切實增強人大意識、政協意識,認真辦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主動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人民團體的建議和意見,凝聚和調動各個方面的力量,促進渝北發展。加快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建立健全決策論證等制度,多形式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大力推進依法行政,認真執行《行政許可法》,積極推行城管、交通等綜合執法改革。加快“電子政務”建設步伐,全面推行政務公開。進一步規範事權、財權和人事權。探索建立社會評價政府的制度。完善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政府組成人員務必增強廉潔自律意識,堅持反腐倡廉,自覺做廉潔奉公、勤政為民的好公僕。全體政府工作人員務必反驕破滿、居安思危、居危思進,不斷增強發展意識、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努力開創政府工作的新局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