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堅持“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要指示要求,圍繞“生物、生命、生態”主題,建城市、聚人才、促創新、興產業,建設長江流域具有影響力的國際生物城,形成以生物藥為核心,以化學藥、現代中藥、醫療器械為特色的“1+3+N”產業體系,建設生物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地、國家重要的新醫科卓越人才棲息地、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生命科學創新策源地和國際一流的生物醫藥產業集聚新高地,將重慶國際生物城打造成為國際化、綠色化、智慧型化、人文化的城市典範。
發展目標
圍繞基礎能力和產業生態建設,以引育重點平台、重點企業、重點產品為抓手,完善創新服務平台體系,做強細分產業集群,力爭到2024年,基本建成長江流域具有影響力的國際生物城。
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建成國家級創新藥物孵化中心和較為完善的研發服務平台體系;在研創新藥物超過40個;3個1類新藥品種獲批上市。
產業規模持續放大。培育細分領域領軍企業1家,30億級企業3家,主導及相關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
基礎配套基本完備。力爭完成重慶國際生物城示範區建設、建成區提檔升級,提升區域形象,打造新片區助推新發展。
重點任務
(一)加快建設創新公共服務平台。
1.集聚創新資源,培育發展動能。圍繞新型抗體藥物、重組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多肽藥物等重點方向,加強與領軍企業、知名研發機構和專家團隊的合作,建設國家級疫苗孵化中心和抗體藥物孵化中心,建設國內一流的多肽藥物研發中心。圍繞康養、康復鏈條,建設重慶康復輔具產業園和重慶康養照護中心。
2.提升轉化能力,完善產業孵化體系。以新產品產業轉化能力建設為突破口,重點建設以動物安全評價中心、生物材料3D列印平台、藥學(CMC)研發平台為骨幹的創新服務支撐體系,爭取在重慶國際生物城建設P3實驗室。出台一攬子政策或若干措施,支持重慶國際生物城建設生物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地。
3.探索醫工聯合發展。支持建設國家醫學中心;支持在重慶國際生物城建設三甲綜合性醫院,在此基礎上積極建設臨床研究型醫院。
4.推動產學研協同發展。布局建設一批示範性現代產業學院(大健康、生物醫藥方向);建設蘇州大學重慶高等研究院;建設重慶醫科大學藥學院國際生物城分院。
(二)加快建設現代醫藥產業體系。
5.全面推進數位化工廠建設。加速推動智慧型機器人及5G工業網際網路等先進制造技術在生產領域的普及。
6.探索“BT+IT”融合發展新路徑。以信息技術賦能醫藥產業,探索“BT+IT”(生物技術與信息技術)融合發展新路徑。用好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現代技術,推動數字經濟與生物醫藥產業深度融合,利用信息技術高效處理生物數據,打造生物計算產業生態,建設生物醫藥“智”造高地。
7.提升創新產品產能支撐能力。引育、共建商業化規模的大分子藥物和高端製劑產品CMO平台。
8.完善產業鏈布局。積極引育國內外細胞培養、分離純化等環節所需耗材、試劑生產企業;支持建設供應鏈國產化驗證項目,培育國產供應鏈產品產業化集群。
(三)加快推進人才梯隊建設。
9.大力引進領軍人才(團隊)。依託各級各類人才引進計畫,面向全球大力引進行業領軍人才(團隊)來重慶國際生物城創新創業,力爭引進生物醫藥領域領軍人才不少於20名、重點領軍團隊不少於10個。
10.持續引進產業基礎人才。聚焦企業管理和技術骨幹,探索精準化、定向化模式,力爭引進產業發展急需的高端人才100名、相關行業高技能人才200名。
11.積極培育專業技術人才。引導企業和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通過全職或柔性方式,聯合培養專業技術人才。
12.加大“留用”人才服務力度。建設人才工作站,完善人才服務配套功能。
(四)加快建設產城景文融合的現代新城。
13.高標準編制規劃。制定完善《重慶國際生物城總體規劃》,高標準謀劃創新引領示範區,連片布局疫苗、抗體、細胞治療等高質量發展產業區域。
14.打造便捷高效的城市通達體系。按照遠近結合的原則,推動重大交通基礎設施落地。推進渝萬高鐵國際生物城站建設;啟動木洞至廣陽灣城市幹道建設;啟動南涪路迎龍至木洞段拓寬改造建設;規劃研究布局市域(郊)C6線支線、軌道交通24號線延伸至重慶國際生物城。
15.完善配套設施建設。區域內新建110kV變電站1座;完成木洞污水處理廠提質擴能。
16.推動城市品質提升。完成重慶國際生物城創新中心建設;啟動重慶國際生物城示範區建設和建成區提檔升級;啟動重慶國際生物城人才公寓建設;高標準規劃建設五星級酒店;研究最佳化石渝高速重慶國際生物城下道口交通條件組織體系;構建親近易達的公園體系,新建棟青濕地公園。
(五)加快最佳化行政審批服務。
17.最佳化監管審批服務。支持新增藥品和醫療器械檢驗檢測、審評審批機構和市場化檢驗檢測機構優先布局重慶國際生物城,進一步增強區域競爭優勢。
18.加強重點項目建設保障。市級有關部門、有關單位要對重點項目的建設進度、質量、效果等定期跟蹤服務,確保重點項目建設取得預期效果。
19.最佳化行政審批流程。研究設立管理機構,待相關條件明確後,參照對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下放市級審批權的做法,下放企業投資項目備案和核准、規劃、建設、環保、消防等與建設、產業發展相關的市級審批權。
(六)加快完善政策保障機制。
20.強化政策保障。支持區域內優秀醫藥企業申報全市領軍企業、鏈主企業;支持區域內重點企業、重點平台的重點項目申報各類政策資金支持;加強重慶國際生物城內企業環境評價和安全評價指導,加快環評、安評等項目審批。
21.建立醫工協同機制。鼓勵醫院設立臨床實驗研發費用,探索對在臨床研究成果轉化中作出主要貢獻的醫務人員與積極開展和承接臨床研究的醫護人員給予一定獎勵。
22.加強金融支持。構建全產業鏈的創新資本服務體系,大力引進天使投資基金、VC(風險投資基金)、PE(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產業投資基金、科技貸款擔保基金,構建多層次投資支持體系,營造風險投資氛圍。支持巴南區與市內外優質資本共同設立醫藥健康產業基金。建立風險補償機制,市經濟信息委按照重慶重點關鍵產業園(生物醫藥)的標準每年給予1500萬元定向支持,巴南區按照2倍比例匹配資金。創新企業融資方式,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掛牌上市、債券發行、資產證券化以及智慧財產權作價入股、質押貸款和證券化等多渠道籌措發展資金。鼓勵商業保險機構探索開發針對覆蓋藥品和醫療器械研發、臨床試驗、生產全生命周期的專屬保險產品。
保障措施
成立重慶國際生物城建設推進工作小組,由市政府分管工業的副市長擔任組長,市政府有關副秘書長以及市經濟信息委、巴南區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副組長。工作小組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協調相關重點項目、重要事項等工作,統籌推進產業發展。工作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經濟信息委,由市經濟信息委分管負責人擔任辦公室主任,負責協調開展工作,具體工作由重慶國際生物城開發投資公司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