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規模
該院除全日制普通本專科教育之外,還開辦了成人本專科教育、留學生教育,並且參與了該校與美國丹佛大學合作創辦孔子學院的工作;全院各類在校生已達到1400餘人。
師資力量
共有專任教師48人,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16名,講師21名,博士7名,在讀博士11人,碩士22名,另有外聘兼職教授6名,外籍客座教授1名。有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1人、重慶市名師1人,重慶市中青年骨幹教師2人,另有萬州區中青年拔尖人才、學校學術帶頭人、學術骨幹、教學骨幹等20餘人;有30多名教師分別在中國李白學會、全國古漢語研究會、重慶市現當代文學研究會、重慶市毛澤東詩詞研究會、重慶市秘書學會、萬州李白研究會等學術團體擔任會長、副會長、秘書長、理事等學術職務。
| 陳會兵、 封英峰、 顧彬、郭作飛、何休、何錫光、胡繼明、李曉華、申載春、陶德宗、 滕新才、王興才、謝建忠、楊 雄 |
| 陳衛星、陳振華、范良芹、韓紅宇、宦書亮、蔣 斌、李 卉、李 俊、毛義玲、孫天波、湯宏建、向學春、徐 薇、余 曲、曾 毅、鄭宗榮、周 勤、周紅苓 |
| 程宏明、谷文波、江衛東、賴永兵、李朝平、廖婷婷、林輝春、劉 美、劉利剛、史宗歷、萬 靖、王志清、鄔宗玲、嚴光德、嚴小紅、張華林、張起季、鄒壯雲 |
| 陳秋作、韓文進、胡健嘉、胡麗娟、黃 宇、李 雲、武鵬舉、熊維娟、楊旭暉、章 權、趙 丹 |
機構設定
院內設有兩系兩室兩辦(中文系、新聞傳播系、綜合教研室、媒體傳播實驗室、院黨政辦、學工辦)、四所(古典文獻研究所、何其芳研究所、三峽地方文獻研究所、三峽文化傳播研究所)、三中心(國家秘書資格鑑定中心、國語培訓測試中心、ZHC測試中心)。依託建設有兩個市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三峽文化與社會發展研究院”和“三峽庫區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建有三峽文獻特藏室,學科專業圖書資料中心,有圖書資料30餘萬冊,儀器設備100餘套,總值400餘萬元。
專業設定
文學與新聞學院為重慶三峽學院辦學歷史最長、師生人數最多、師資力量最強、社會影響最大的院系之一。在專業設定方面,1978年設定了漢語言文學教育三年制專科專業;1994年設定了漢語言文學教育四年制本科專業;2003年設定了漢語言文學專業(文秘、新聞出版方向);2006年設定了廣播電視新聞學本科專業。該院設有
漢語言文學(本專科)、
廣播電視新聞學(本科)專業,其中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又分為教育、文秘、新聞出版三個專業方向。
漢語言文學
1.師範類·本科·文史類
本專業是重慶市特色專業建設點,主要培養中等學校語文教師及教育工作者。主要課程有:文學概論、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
古代漢語、
中國古代文學、
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寫作、
中國文化概論、學科教育學、
現代教育技術、國語與口語表達、語文教材研究、教育實習、畢業論文等,還安排有國家職業漢語能力培訓、國語培訓、全國秘書職業資格培訓等職業技能培訓和科研訓練等創新性實驗項目。畢業生可辦理教師資格證。主要從事中學語文教學、管理及企事業單位文化宣傳、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報考碩士研究生。
2.文秘與行政管理方向·本科·文史類
本專業是重慶市特色專業建設點,主要培養具有一定專業理論基礎、較強實踐能力和綜合技能的高級文秘人才。主要課程有:中國秘書史、秘書學、
行政管理學、秘書禮儀、秘書寫作、秘書英語、
公關策劃、商務談判、辦公自動化、辦公室管理、汽車駕駛、演講與口才、文學作品欣賞、專業實習、畢業論文以及秘書職業技能培訓、科研訓練等實踐創新項目。畢業生主要面向大型企業從事行政助理或秘書工作,或在國家黨政部門、事業單位供職。
3.文秘方向·本科·文史類
本專業是重慶市特色專業建設點,主要培養具有一定專業理論基礎和較強實踐能力的套用型文秘人才。主要課程有:中國秘書史、
秘書學、秘書禮儀、
檔案管理學、行政管理學、基礎寫作、秘書寫作、計算機套用、行政職業能力、辦公室管理、公共關係學、演講與口才、漢語、文學作品選講、
企業文化、社會調查與分析、專業實習、畢業論文等,還開設有國家職業漢語能力培訓、全國秘書職業資格培訓科研訓練等實踐創新項目。畢業生主要從事高級文秘工作,可在國家黨政部門、各類事業單位、公司企業就業,2010屆畢業生就業率為92%。
廣播電視新聞學
本專業主要培養具備新聞學基本理論知識和廣播電視基本技能的套用型專門人才。主要課程有:廣播電視概論、廣播電視史、廣播電視技術基礎、新聞採訪與寫作、電視節目編輯與製作、電視專題與電視欄目、電視攝像、電視作品分析、社會調查與分析、公共關係學、社會心理學、演講與口才、名記者專題、期刊編輯實務、專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畢業生主要從事新聞傳媒單位、文化傳播企業、政府或其它企事業單位的宣傳部門從事採訪、編輯、宣傳報導、節目策劃、節目主持、欄目製作、媒體管理和經營等工作。2010屆畢業生就業率為93%。
示範建設
教學科研
該院有市級重點學科、立項建設學科各1個,校級重點學科1個。近5年該院教師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古漢語研究》、《新華文摘》等重要刊物、核心期刊以及其它刊物發表500多篇學術論文,出版著作、教材50多部;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級項目12項,教育部項目及其他部級項目15項,其他科研項目70多項,科研總經費300餘萬元;獲得重慶市和學校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10餘項。多名教師應邀赴國內外參與學術交流;該院還先後成功主辦了李白與三峽國際研討會、何其芳國際學術研討會、當代漢學國際前沿學術研討會、巴蜀作家與20世紀中國文學學術研討會等大型學術交流會議。主辦的刊物《何其芳研究》在國內外產生較大影響。
人才培養
該院建有三峽文學社、淺草劇社、影視評論協會、攝影協會、大學生語言藝術愛好者協會、青年志願者協會等學生社團9個,還創辦有《三峽風》、《三峽文苑》等10餘種學生刊物,其中《三峽文苑》被評為重慶市高校優秀校園刊物;學生累計發表論文500餘篇,獲得市級及以上各類獎勵30多項;學生考取博士、碩士研究生100多人,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半個世紀以來,學院先後為國家培養輸送了6000多名人才,畢業生遍布全國各地,主要集中在三峽庫區教育、文化、新聞戰線以及各級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成為所在單位的業務骨幹或領導骨幹,湧現出一大批學者、專家、作家和著名記者以及其他先進模範人物,他們為三峽庫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突出貢獻,也為重慶三峽學院及文學與新聞學院爭得了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