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諸葛武侯祠記(南陽臥龍崗武侯祠碑刻)

重修諸葛武侯祠記(南陽臥龍崗武侯祠碑刻)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重修諸葛武侯祠記碑立於明正統二年(1437 年) 八月,王直撰文,程南雲書並篆額。該碑保存完好,現存於南陽武侯祠前院左側碑廊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修諸葛武侯祠記 
  • 作者王直
  • 碑刻時間:明正統二年(1437 年) 八月
碑刻簡介,碑刻全文,

碑刻簡介

重修諸葛武侯祠記碑立於明正統二年(1437 年) 八月,王直撰文,程南雲書並篆額。碑圓首,其上繪雲龍紋,中為篆額“重修諸葛忠武侯祠記”。碑身為長方形,四周飾以如意雲紋框線寬97厘米,高 189 厘米。長方碑座,長 127 厘米,高20 厘米。碑文楷書,書法俊秀。共27行,滿行44字。該碑在武侯祠修建史上,可謂具有里程碑性的意義。正是由此開始武侯祠祠堂的建制始成規模。知府陳正倫首以八月二十八日為侯忌辰,率郡縣僚屬奉少牢致祭。官祭自此始。該碑保存完好,現存於南陽武侯祠前院左側碑廊中。

碑刻全文

重修諸葛武侯祠記
中順大夫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修國史泰和王直撰
奉政大夫吏部稽勛清吏司郎中兼翰林院侍書廣平程南雲書並篆額
南陽郡城西,有阜隆然而起,曰臥龍崗。漢諸葛武侯嘗居於此,故即其地建祠以祀焉。元至大中,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何瑋,行部謁祠下,病其庳,乃下有司充廣之。又即祠之東,建書院以設官養士。事聞朝廷名書院日諸葛書院,祠日武侯之祠。世移歲久,書院蕪廢,祠雖倖存然日亦就頹毀。前之為那者,莫克任之。
洪熙元年五月,太守陳君正倫始至,往謁焉。周視祠宇,蕭然破壞采櫞敗席,不除風雨。退而嘆曰:“侯之德業在天下,當百世祀之,況其所居之地乎?今祠如此,何足以揭虔妥靈?”乃於農隙,伐材命工,撤而新之。冬十月,成正堂三楹,其餘方次第營之。未就,而當朝賀來京師。明年春二月還郡。適同知張永、推官司憲、南陽縣令李桓圭後先繼至,相與協圖其事。未幾,兩龐皆成,繚以周垣,前為大門,以時啟閉.而祠堂之制,始克大備。祠之中,塑武侯像。凡其器用,則南陽衛、南陽中護衛具焉。正倫告祀,以落其成。又歲以八月二十八日,率郡縣僚屬,奉少牢致祭。拜跪有位,薦奠有所。進退周旋,克中儀度,郡之人士,皆欣然稱嘆曰:“陳公為此,其可謂尚德之君子矣!”然不為之記,則何以示後人,俾維持之永勿壞?至是正倫來請予記。
予謂先王之道,以明倫為本。周衰,王者之跡熄,至於秦極矣。漢興學者乃復得聞先王之說。至光武、明、章,其道庶幾明矣。士之出於此時者,皆秉禮儀,狗名節。綱常之際,載乎不可紊也。降及靈、獻,大盜繼起。建安以來,曹氏最為雄盛。逞其詐力,以誘協天下,豪傑之士,莫不折而從之。其所圖者,皆僭竊暴悖之事,豈復知有綱常之道哉!逮華歆之志得,李伏之說行,而三綱絕矣。當是時,莫有非之者。雖吳國多才,亦委屈順從之不暇。是天下之人,皆淪於逆理亂常之歸。獨武侯奮力圖復漢室,毅然以誅曹為心。出師二表正名定分,凜凜乎王者之師。使天下之人曉然知曹氏為賊,綱常之道,賴以不泯。後之君子,因是而正誼明道,以扶世立教,則侯之功大矣,豈特與勞定國,死勤事,御大災,捍大患者比歟?雖百世祀之,可也。且嘗游處乎此,神之所顧懷,民之所嚮慕,焄嵩悽愴,如或見之。則嚴祀之以示視教焉,蓋宜矣。
然今之為郡縣者,於有司之事,部使者之所督責,尚勉勉焉有未至。若先聖之祀,學校之政,亦有息而廢者,其能崇先賢以儀後進如此,蓋鮮矣而正倫能之,非誠所謂尚德者哉?則凡政教之所當務者,其從客優裕可知矣。正倫廬陵人,由進士為監察御史至今官。能持大體,以恭約慎靜之名,宜今之所立,有過人者,故為文碑刻石,使後之人有考而繼之也。
正統二年八月十六日既望中順大夫南陽府知府廬陵陳正倫
奉儀大夫同知張永 文林郎推官司憲經歷陳恭知事許理照磨沈理檢校劉商
文林郎南陽縣知縣李桓圭 典史胡祥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