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是2017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
- 作者:[清] 吳謙
- 出版時間:2017年12月1日
-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06796606
《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是2017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是2017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醫宗金鑒》是清乾隆四年由太醫吳謙負責編修的一部漢醫叢書。自成書以來,這部御製欽定的太醫院教科書就被一再的翻刻重印。《醫宗金鑒》全書共分90卷,...
《外科心法要訣》是2012-1出版的書籍。外科心法要訣 書名 16卷(即《醫宗金鑒》卷六十一至卷七十六)。清·吳謙等撰。以《外科大成》一書為基礎,進一步整理補充編成。其中卷六十一論述十二經脈及外科癰疽證治總論;卷六十二為各類外科...
《醫宗金鑒心法要訣》內家簡介:朗讀,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美。古人稱讀書為“念書”,所謂念,就是要大聲地讀出來,要飽含情感,要抑揚頓挫,在朗讀中體味語言的意境關。可是不知從何時起,看書取代了讀書,成為當下中國人學習的...
《醫宗金鑒(上冊)》刊行於清乾隆七年(1942),是當時政府編纂的一部醫學叢書。《醫宗金鑒(上冊)》包括《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注、金匱要略注》、《刪補名醫方論》、《四診心法要訣》、《運氣要訣》、《傷寒心法要訣》、《雜病心法...
運氣要訣(卷三十五)傷寒心法要訣(卷三十六至三十八)雜病心法要訣(卷三十九至四十三)婦科心法要訣(卷四十四至四十九)幼科雜病心法要訣(卷五十至五十五)痘疹心要訣(卷石十六至五十九)幼科種痘心法要旨(卷六十)“外科心法要訣(卷...
作者在研究前代外科諸家基礎上,兼參個人之十餘年臨證心得寫成本書。本書“發古覽隱而未發者,故名曰明隱集”。編撰以歌訣體形式為主。卷一為增補《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闡述瘡瘍五善七惡、陰陽辨證、治療大法等;卷二為辨...
《中醫臨床***叢書(典藏版):醫宗金鑒(上冊)》將中醫內容分門別類,采精發蘊,編成一書15種。其中,上冊有《傷寒論注》《金匱要略注》,中冊有《刪補名醫方論》《四診心法要訣》《運氣要訣》《傷寒心法要訣》《雜病心法要訣...
《中醫臨床***叢書(典藏版):醫宗金鑒(下冊)》將中醫內容分門別類,采精發蘊,編成一書15種。其中,上冊有《傷寒論注》《金匱要略注》;中冊有《刪補名醫方論》《四診心法要訣》《運氣要訣》《傷寒心法要決》《雜病心法要訣...
乾隆四年(1739),太醫院判吳謙等受命編纂《醫宗金鑒》,因知悉祁宏源出身於外科世家,特徵其參與編撰該書之外科專題。祁宏源以《外科大成》為基礎,撰成《外科心法要訣》十六卷。祁坤另撰有《內科症治粗評》(《外科大成》跋),惜佚。
醫宗金鑒四診心法要訣白話解及醫案助讀 醫宗金鑒四診心法要訣白話解及醫案助讀是一本2020年出版的圖書,由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
《醫宗金鑒(針灸心法要訣)》是2017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清] 吳謙。內容簡介 《醫宗金鑒》是清乾隆四年由太醫吳謙負責編修的一部漢醫叢書。自成書以來,這部御製欽定的太醫院教科書就被一再的翻刻重印。《醫宗...
《醫宗金鑒(針灸心法要訣)/學中醫必讀經典口袋書》是2017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謙。內容簡介 《醫宗金鑒》是清乾隆四年由太醫吳謙負責編修的一部漢醫叢書。自成書以來,這部御製欽定的太醫院教科書就被一再的翻刻...
《醫宗金鑒。四診心法要訣》白話解 《《醫宗金鑒。四診心法要訣》白話解》是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何任編
”《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中說:“痔瘡形名亦多般,不外風濕燥熱源。”現將導致發病的因素及其機理分述如下:1. 風:《素問。風論篇》中說:“久風入中,則為腸風殖泄。”風又有內外之分,外則太陽風邪,傳入陽明,挾熱而...
2、明代陳實功在《外科正宗·卷四》首次提出唇風病名:“唇風,陽明胃火上攻,其患下唇發癢作腫,破裂流水,不疼難愈。宜銅粉丸泡洗,內服六味地黃丸自愈。”3、《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名曰“唇風”4、清·許克昌、畢法合撰的《...
內消,讀音是nèi xiāo。意思是中醫治療癰疽的一種方法。即運用消散的藥物,使初起尚未化膿的腫瘍得到消散。解釋 中醫治療癰疽的一種方法。即運用消散的藥物,使初起尚未化膿的腫瘍得到消散。出處 《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內消治法...
“……初起紫白斑點,疊起白皮,堅硬且厚,乾枯燥裂,延及遍手。”(《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鵝掌風生於手掌之上……不獨犯於手掌,而兼能犯於足面,白屑堆起,皮破血出,或疼或癢者有之。”(《外科秘錄》)辯證施...
眼胞,讀音是yǎn bāo,漢語辭彙,意思指眼皮。解釋 眼皮。出處 《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眼胞菌毒》“菌毒生於眼睫邊”註:“此證生於上、下眼胞睫邊,初如菌形。”《兒女英雄傳》第二六回:“一陣為難,心窩兒一酸,眼胞...
《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懸癰》:“懸癰,生會陰穴。”註:“此證一名騎馬癰。”《醫宗金鑒·幼科雜病心法要訣·懸癰》:“齶上腫起,號懸癰。”註:“凡喉里上齶腫起如蘆籜盛水狀者名曰懸癰。”《素問·大奇論》:“脈至...
明代陳實功在《外科正宗》中詳細記載了提膿祛腐的主藥升丹的配方、製法、作用及使用方法等。《外科全生集》、《瘍醫大全》、《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等著作收載了代刀散、小升丹、白降丹、紅升丹等著名的提膿祛腐方藥,至今...
出處:《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卷六十三方 名稱:托里透膿湯 組成:人參、白朮(土炒)、穿山甲(炒研)、白芷、升麻、甘草節、當歸、生黃芪、皂角刺、青皮(炒)用法:水煎。病在上部,先飲酒,後熱服;病在下部,服藥後飲酒;...
魚口 病名。性病之生於陰部(腹股溝)結腫成瘡毒者。生於陰部大腿根縫處(腹股溝)的結腫瘡毒,其未破潰之時叫便毒,既潰之後稱魚口,或左或右。與西醫性病性淋巴肉芽腫相合。清·吳謙等《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便毒》云:...
歷代醫籍中記載的“掌心風”、“燥(疒咼)瘡”、“鵝掌風”、“皸裂瘡”等均包括本症。如《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曰:“無故掌心燥癢起皮,甚則枯裂微痛者,名掌心風,由脾胃有熱,血燥生風,血不能榮養皮膚而成。”中醫...
"清代吳謙著《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中指出:“此證自面及頸項,肉色忽然變白,狀類斑點,並不癢痛,由風邪相搏於皮膚,致令氣血失和。”在治療上主張:“施治宜早,若因循日久,甚者延及遍身。處服浮萍丸,次服蒼耳膏;穿山甲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