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劇情簡介
分集劇情
職員表
出品人 | 製作人 | 導演 | 編劇 |
---|---|---|---|
馬珊娜 | 馬珊娜(總製片人) | 魏玉海 | 唐濤 |
幕後製作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 | 作品 | 備註 |
---|---|---|---|
2024年8月 | “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畫第三批推薦劇目 | 《醒獅》 | 入選 |
出品人 | 製作人 | 導演 | 編劇 |
---|---|---|---|
馬珊娜 | 馬珊娜(總製片人) | 魏玉海 | 唐濤 |
時間 | 獎項 | 作品 | 備註 |
---|---|---|---|
2024年8月 | “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畫第三批推薦劇目 | 《醒獅》 | 入選 |
《醒·獅》是中國第一部以國家非遺項目“廣東醒獅”為主題的大型舞劇,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廣州歌舞劇院創排。《醒·獅》以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的廣州三元里抗英鬥爭為故事背景,通過講述兩位舞獅少年阿醒、龍少面對愛恨情仇、家國大義等不同人生抉擇時的自我覺醒與蛻變,反映大時代...
獅舞(廣東醒獅),是融武術、舞蹈、音樂等為一體的漢族民俗文化,為廣東省佛山市、遂溪縣、廣州市申報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醒獅,屬於中國獅舞中的南獅。歷史上由唐代宮廷獅子舞脫胎而來,五代十國之後,隨著中原移民的南遷,舞獅文化傳入嶺南地區。明代時,醒獅在廣東出現,起源於南海縣。現廣泛流行 於廣東...
《醒獅》是由北京太平盛世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出品、製作,常州市紅動金沙廣告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出品人、總製片人馬珊娜、編劇唐濤,魏玉海執導,陳露茜、趙毅等聯袂出演的短劇 。2024年8月,該劇入選“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畫第三批推薦劇目。劇情簡介 高中女生王鷺,陰差陽錯地獲得了一場可以揚名立萬的舞獅...
湛江醒獅是廣東省的傳統獅舞之一。廣東省湛江市傳統民俗藝術繁多,各縣區盛行舞醒獅,湛江醒獅以遂溪醒獅為代表。遂溪醒獅表演始於明清時期。傳統民俗認為舞獅可以驅邪辟鬼。200多年來,凡逢年過節、喜紅慶典,都用醒獅助興,祈求平安吉祥,醒獅表演成為當地乃至湛江市民眾喜聞樂見的一項活動。簡介 遂溪醒獅表演始於明清...
中山林家醒獅是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宣傳文化服務中心申報的傳統舞蹈,中山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24年6月5日,中山林家醒獅入選中山市第十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歷史淵源 中山林家醒獅由舞獅和斗獅組成,其核心技藝是斗獅,是南派醒獅技藝和文化保存相對完整的一個傳承體系,在中山市內的林氏...
醒獅屬於中國獅舞中的南獅,是一種地道的廣東省傳統民間舞蹈,是廣東舞苑中的一寶。傳統民俗認為舞獅可以驅邪辟鬼。故此每逢喜慶節日,例如新張慶典、迎春賽會等,都喜歡敲鑼打鼓,舞獅助慶。歷史上由唐代宮廷獅子舞脫胎而來,五代十國之後,隨著中原移民的南遷,舞獅文化傳入嶺南地區。簡介 “中國醒獅之鄉”——...
遂溪醒獅表演始於明清時期,是一種地道的廣東省民間舞蹈,是廣東舞苑中的一寶。傳統民俗認為舞獅可以驅邪辟鬼。故此每逢喜慶節日,例如新張慶典、迎春賽會等,都喜歡敲鑼打鼓,舞獅助慶。200多年來,凡逢年過節、喜紅慶典,都用醒獅助興,祈求平安吉祥,醒獅表演成為當地乃至湛江市民眾喜聞樂見的一項活動。近年來,...
《醒獅》是由東方電影製作有限公司和美亞娛樂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喜劇電影。由吳鎮宇自導自演,黃秋生、毛舜筠、鄭中基、林子聰等出演。影片從“舞獅”這一草根表演為點,影射了香港現今社會的種種惡俗風氣。講述了幾名不務正業的青年,在一次舞獅活動中瞬間“草根變精英”,社會回報給“精英”們的物質上的強烈刺激,...
獅舞(廣州醒獅),廣州市越秀區傳統舞蹈,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22年4月29日,獅舞(廣州醒獅)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為第八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Ⅲ-2。舞蹈特色 廣州醒獅所用獅頭造型獨特,以神獸狻猊為原型,頭頂尖角、繪雲頭如意紋及火紋,取驅邪避害之意;色彩借鑑傳統戲曲中三國...
獅舞(永寧醒獅)是誕生於中山市小欖鎮永寧社區的一種傳統舞蹈,屬於中國南派獅舞的一個流派。2024年6月5日,獅舞(永寧醒獅)入選中山市第十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歷史淵源 永寧醒獅始傳於清道光年間,是一項融合了武術、舞蹈和音樂等為一體的傳統民間藝術,講究形神兼備、人獅合一,醒獅鼓樂和技術...
中國國家主義青年團的機關刊物。周刊。1924年10月10日在上海創刊。曾琦、左舜生、陳啟天等任主編或主要撰稿人。設紀事、海外通訊、蘇俄問題專號、筆槍墨劍等欄目,大量刊發反共反蘇文章,鼓吹國家主義,維護軍閥統治,是二十年代最反動的刊物之一。中國共產黨人以《嚮導》、《中國青年》、《武漢評論》、《政治生活周報...
廣州青少年醒獅表演賽是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廣州市龍獅協會、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比賽。2024年7月13日下午,“第八屆廣州青少年醒獅表演賽啟動儀式暨迎十五運高樁獅王爭霸”在廣州市文化館中心閣廣場拉開帷幕。活動背景 2024年是中馬建交50周年。2024年6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馬來西亞...
2024年國慶期間,在三元里抗英鬥爭紀念公園正門廣場舉辦《醒·獅》漫畫展。該漫畫由市委宣傳部等部門出品、廣州歌舞劇院創作,講述鴉片戰爭期間,兩位三元里的舞獅青年面對英軍的入侵,出獅抗英的故事。該漫畫將醒獅這一傳統文化符號,與漫畫這一現代藝術形式相結合,以三元里抗英為歷史背景,展現了廣州人民保家衛國的...
醒獅是廣東莞邑的傳統民俗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每逢新春及喜慶日 子,人們喜舞獅以示吉慶,深受民眾喜愛,流傳。醒獅活動在東莞城鄉有著廣泛的民眾基礎。 1985年成立了東莞市武術醒獅協會,全市民眾性的醒獅活動蓬勃發展,醒獅藝術不斷提高。湧現 出一批高水平的醒獅隊,參加國內外的醒獅大賽,取得優異成績,...
第八屆廣州青少年醒獅表演賽是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廣州市龍獅協會、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活動,於2024年7月正式啟動。2024年10月26日至27日,舉行第八屆廣州青少年醒獅表演賽決賽。活動背景 2024年是中馬建交50周年。6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馬來西亞政府關於深化提升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龍里縣醒獅鎮,地處龍里縣西北部,東與哪嗙鄉、谷龍鄉接壤,南與谷腳鎮毗鄰,西、北與貴陽市交界。轄區總面積178平方千米。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全縣建8區,轄88鄉(鎮),建醒獅鎮,屬第六區。2002年3月,龍里縣貓場鎮更名醒獅鎮。截至2020年6月,醒獅鎮下轄2個社區和6個...
傳承已有近百年歷史的寶安松崗“七星醒獅”,2009年被列入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並有望申報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松崗歷史源遠流長,是嶺南文化名鎮之一。因松崗地處珠三角地帶,物產豐富、商賈雲集。當地民眾在節假日慶典上,用木布或紙紮成獅子,敲鑼打鼓,翩翩起舞,慶祝豐收,表達喜悅,於是舞獅便作為...
番禺區沙灣鎮沙坑村的沙坑醒獅起源於明末清初,距今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亦稱“南獅”,它額高而窄,眼大而能轉動,口闊帶筆,背寬、鼻塌,面頰飽滿,牙齒能隱能露,造型誇張,粗獷威武,形神兼備,活潑生動。分文獅、武獅和少獅三大類。文獅以劉備、關公作臉譜,武獅以張飛作臉譜,文獅表現溫順而和善,武獅...
玉律醒獅舞於2020年4月列入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人民政府公布的光明區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傳承人名錄。玉律醒獅舞屬於中國獅舞中的南獅,是廣東一種地道的民間舞蹈。舞獅由唐代宮廷獅子舞脫胎而來,五代十國之後,隨著中原移民南遷,傳入嶺南地區。醒獅被認為是驅邪避害的表演,每逢節慶或有重大活動,必有醒獅...
東方醒獅,是武漢紅人集團打造的雕像,全長14.5米,寬度3.85米,高度4.35米,重約39噸。內容介紹 位於建設大道金融十字街的CFD時代財富中心項目行銷中心廣場舉行了一場特別的祈福活動,全球最大的紅木獅身雕塑像——“東方醒獅”在此揭幕,落戶江城。據悉,“東方醒獅”像由武漢紅人集團打造,全長14.5米,寬度3....
明德醒獅隊是中國的傳統民間藝術,分為南獅和北獅兩大風派。藝術概況 在中國醒獅代表著吉祥、喜慶和美好祝願。千百年來,每逢重大節日(如春節、中秋節、廟會)或有大喜事(如婚禮、生日),人們都會舞動醒獅,表達對美好生活的祝願和追求。醒獅民間藝術在莞邑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人們喜舞獅以示吉慶,深受民眾喜愛,...
“醒獅廣場”,位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對面,之所以被叫做“醒獅廣場”是因為廣場上這座“盧溝醒獅”雕塑。盧溝橋欄桿上有很多獅子,但這隻獅子不一樣,它高4.5米,怒目圓睜,昂首蒼穹,勇往直前,它象徵著中華民族的覺醒。地理環境 “醒獅廣場”,位於北京市豐臺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對面。主要景點 “醒獅...
高要醒獅起源於漢唐時期,是人民民眾一項重要的民間傳統體育運動,參加人數較多,普及面較廣。醒獅由兩人舞動,一人舞獅頭,一人舞獅尾,旁觀者用竹筒等器具敲打助興。高要區內幾乎每條自然村都有醒獅隊,目前有1000多支醒獅隊。2011年,高要醒獅入選高要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簡介 高要醒獅起源於漢唐時期,是人民民眾一...
福永醒獅主要分布於深圳市寶安區福永街道的橋頭、福永、白石廈、懷德、塘尾等社區,以橋頭、塘尾為主要代表,相傳起於清嘉慶年間,由漁民以竹、木、布或紙紮成獅子起舞,以慶祝豐收或祈禱出海平安,此後便逐漸興盛,歷經100多年而傳承不斷。文化特徵 福永醒獅的表演程式為“出洞”、“上山”、“巡山會獅”、“采青...
《中華才藝系列:醒獅》側重於對南獅(也叫醒獅)的介紹,大致包含舞獅的文化知識和運動技術。舞獅文化知識從獅文化的歷史淵源、藝術風格、藝術欣賞等角度出發來組織材料;運動技術則主要介紹了單獅和雙獅的套路,可作為舞獅愛好者入門學習的參考。內容簡介 《中華才藝系列:醒獅》由暨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社。圖書目錄 總序 ...
舞獅有南北之分,南獅又稱醒獅,而北獅則分為“文獅”和“武獅”。舞獅起源於東漢漢章帝時期,唐朝時,舞獅運動主要以獅舞的形式作為宮廷娛樂節目供皇帝欣賞,地位極高。五代十國之後,隨著中原移民的南遷,舞獅文化傳入嶺南地區。舞獅活動也廣泛流傳於海外華人社區,有華人之處,必有舞獅,這成為了揚民族之威、立中國之...
舞南獅,舞獅的一種。南獅亦稱“醒獅”、“嶺南醒獅”。獅頭與一塊帶獅毛的獅被相連,蓋在舞獅尾者的身上。舞動時,重在獅頭的表演。獅頭大而且色彩斑斕,眼睛能眨,耳朵能動,甚至連呼吸時的神態都栩栩如生。一般由單頭獅子表演,沒有引獅員。以廣東等地區最具代表性,分為佛山獅和鶴山獅兩大派。佛山獅以...
遂溪醒獅表演始於明清時期,是一種地道的廣東省漢族民間舞蹈,是廣東舞苑中的一寶。漢族傳統民俗認為舞獅可以驅邪辟鬼。故此每逢喜慶節日,例如新張慶典、迎春賽會等,都喜歡敲鑼打鼓,舞獅助慶。200多年來,凡逢年過節、喜紅慶典,都用醒獅助興,祈求平安吉祥,醒獅表演成為當地乃至湛江市民眾喜聞樂見的一項活動。...
“南獅”又稱“醒獅”,興起於清代乾隆年間,距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是富有南方風格的一種獅形,是嶺南地區流行的一項有代表性的民間傳統手工技藝。獅頭的品種豐富多樣,有文獅、武獅、麒麟獅、鷹獅等多種款式,名目繁多、形態各樣。廣州、佛山為醒獅扎作的主要生產地。與其他地方的獅頭相比,廣州獅頭突出了額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