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燃料與靈活燃料汽車》是2010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崔心存。
基本介紹
- 書名:醇燃料與靈活燃料汽車
- 作者:崔心存
- ISBN:9787122088284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目錄,前言,
基本信息
作 者:崔心存著 叢 書 名:
出 版 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22088284
出版時間:2010-10-01
版 次:1
頁 數:409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科技 > 汽車與車輛
內容簡介
《醇燃料與靈活燃料汽車》介紹國際公認的清潔醇燃料的原料資源、生產過程及主要理化、燃燒特性。闡述了開發醇燃料汽車的關鍵技術及提高醇燃料發動機熱效率的途徑,詳細介紹了解決醇燃料汽車的冷啟動、氣阻、早燃、材料相容性、專用潤滑油、常規排放物以及未燃甲醇及甲醛排放等問題的機理及技術措施。闡述提高醇燃料汽車性能的新技術以及醇燃料發動機使用新型燃燒模式(HCCI)及可控自燃(CAI)的研究成果。介紹靈活燃料汽車的燃料組成感測器、電控原理及性能等。此外,還介紹了國外著名的醇燃料車隊示範工程、使用經驗及燃料標準。
《醇燃料與靈活燃料汽車》填補醇燃料汽車技術領域科技圖書的空白,為當前從事能源、熱力機械、醇燃料及醇燃料汽車的研究開發、使用及維修人員的必備參考書,也可作為有關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及培訓班的教材及參考用書。
目錄
第1章 醇燃料
1.1 醇燃料及其生產簡介
1.1.1 醇燃料的含義
1.1.2 醇燃料的生產簡介
1.2 醇燃料的性質
1.2.1 醇燃料的理化性質
1.2.2 醇燃料的燃燒特性參數
1.3 燃料乙醇
1.3.1 國際重視燃料乙醇的開發與套用
1.3.2 乙醇燃料套用廣泛
1.4 醇燃料與汽油的混溶
1.4.1 燃料的混溶
1.4.2 混合燃料的性質
1.5 醇燃料燃燒過程的特點
1.5.1 混合氣分配的不均勻性
1.5.2 均質預混合燃燒過程
1.5.3 滯燃期
1.5.4 低負荷時醇燃料的燃燒
1.5.5 甲醇燃燒時的主要氧化反應
1.5.6 醇發動機熱效率的綜合分析
參考文獻
第2章 在汽車上用乙醇燃料
2.1 在汽油車上摻燒乙醇
2.1.1 我國早期的試驗研究
2.1.2 我國推廣的E
2.1.3 影響汽油乙醇混合燃料性質的因素
2.1.4 汽車使用混合燃料的性能
2.1.5 汽車使用E10的排放
2.2 在柴油車上摻燒乙醇
2.2.1 柴油機摻燒乙醇的意義
2.2.2 混合燃料的理化性質及評估
2.2.3 國內在柴油機上摻燒乙醇
2.2.4 國外研究及套用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簡況
2.2.5 汽車使用混合燃料時的注意事項
2.3 汽油車使用E100的技術
2.3.1 概述
2.3.2 奧托循環乙醇燃料汽車的實例
2.4 柴油車使用E100的技術
2.4.1 火花塞助燃乙醇發動機
2.4.2 高壓縮比法
2.4.3 分層充氣乙醇發動機
2.5 含水乙醇燃料汽車
2.5.1 瑞典開發的含水乙醇汽車
2.5.2 巴西使用含水乙醇的部分經驗
參考文獻
第3章 甲醇燃料發動機及汽車
3.1 渦流燃燒室甲醇發動機
3.1.1 狄塞爾循環發動機燃用醇燃料的難點及途徑
3.1.2 火花塞助燃甲醇發動機
3.1.3 電熱塞助燃甲醇發動機
3.2 直噴燃燒室甲醇發動機
3.2.1 提高壓縮比及燃燒室表面溫度
3.2.2 電熱塞的位置及功率
3.2.3 供油參數的調整
3.2.4 ZH1105甲醇發動機的性能
3.2.5 預燃室發動機使用電熱塞助燃的實例
3.2.6 電熱塞與火花塞助燃方法的比較
3.3 使用著火改善劑的醇燃料發動機
3.3.1 概述
3.3.2 冷啟動性能試驗
3.3.3 供油提前角及噴油壓力的調整試驗
3.3.4 使用不同AVOCET添加量的試驗
3.3.5 使用鋼頂空氣隔熱組合活塞
3.3.6 用M100+AVOCET同時摻燒少量氫氣
3.3.7 單缸發動機使用甲醇加助燃劑的結果
3.4 提高醇燃料發動機熱效率的措施
3.4.1 概述
3.4.2 進氣節流
3.4.3 加大油泵柱塞直徑
3.4.4 摻燒甲醇蒸氣
3.4.5 高壓甲醇的預熱
3.4.6 新設計的渦流燃燒室連線通道
3.4.7 帶外套的電熱塞
3.4.8 採用氧化鋯層活塞頂及陶瓷燃燒室鑲塊
3.4.9 採用帶空氣隔層的鋼頂活塞
3.4.10 採取綜合技術措施的效果
3.4.11 提高甲醇發動機熱效率試驗研究的主要結果
3.4.12 不同燃燒室使用醇燃料的要點
3.5 M100甲醇燃料汽車
3.5.1 我國M100甲醇燃料汽車簡況
3.5.2 甲醇燃料汽車的基礎研究及基本技術
3.5.3 狄塞爾甲醇燃料汽車
3.5.4 M85甲醇燃料汽車
3.5.5 二甲醚助燃甲醇燃料汽車
參考文獻
第4章 靈活燃料汽車總論
4.1 開發的目的及意義
4.2 FFV的開發歷程及構成
4.2.1 FFV的開發歷程
4.2.2 FFV的構成
4.3 國外研發靈活及醇燃料汽車的概況
4.3.1 概述
4.3.2 德國
4.3.3 美國
4.3.4 日本
4.3.5 荷蘭及韓國
4.3.6 巴西
4.3.7 瑞典
4.3.8 國際醇燃料會議
4.4 狄塞爾醇燃料車及我國醇燃料車的簡況
4.4.1 開發狄塞爾循環醇燃料車的概況
4.4.2 我國醇燃料汽車研究及套用的簡況
4.5 靈活燃料汽車工作原理及電控
4.5.1 工作原理
4.5.2 電控
4.6 開發靈活燃料汽車的要點
4.6.1 基礎汽油機的選擇及目標要求
4.6.2 選擇壓縮比及控制策略的考慮
4.6.3 開發工作的重點
參考文獻
第5章 醇燃料組成感測器
5.1 類型及設計基礎
5.1.1 概述
5.1.2 設計基礎
5.2 光學法燃料感測器
5.2.1 工作原理
5.2.2 使用中出現過的現象
5.2.3 感測器的改進
5.2.4 與測聲速結合的感測器
5.3 電容法燃料感測器
5.3.1 工作原理
5.3.2 測量技術及結構設計
5.4 燃料組成感測器的特性曲線
5.4.1 溫度補償
5.4.2 輸出電壓與燃料電導率的關係
5.4.3 燃油壓力的影響
5.4.4 使用甲醇、乙醇感測器輸出的差異
5.4.5 甲醇/乙醇/汽油混合燃料的介電常數及感測器輸出
5.4.6 對光學法及電容法兩種燃料感測器的評估
參考文獻
第6章 奧托循環醇燃料汽車
6.1 供油系
6.1.1 概述
6.1.2 燃油系的布置
6.1.3 燃油泵
6.1.4 噴油器
6.1.5 燃油箱及油管
6.1.6 燃油過濾器的堵塞及燃油系零件的鏽蝕
6.2 點火系
6.2.1 概述
6.2.2 火花塞
6.3 高比例及純醇燃料汽車
6.3.1 M85汽車
6.3.2 E85汽車
6.3.3 M90汽車
6.3.4 M100汽車
6.3.5 達到超低排放法規(ULEV)的M100汽車
6.3.6 排放物低於超低排放法規(ULEV)要求的E85車
6.3.7 高壓比燃燒室汽油機使用M10
6.3.8 直噴汽油機改用M10
6.3.9 同排量發動機使用醇燃料及柴油的比較
6.4 靈活燃料汽車的最佳化及性能
6.4.1 概述
6.4.2 不同比例的混合燃料的使用
6.4.3 靈活燃料汽車使用目標及最佳化
6.4.4 靈活燃料汽車的性能
6.4.5 靈活燃料汽車的排放
參考文獻
第7章 狄塞爾循環醇燃料汽車
7.1 特點及發展
7.1.1 歷程簡介
7.1.2 特點
7.1.3 發展趨勢
7.2 醇燃料汽車的供油系及助燃方案
7.2.1 汽車供油系的布置
7.2.2 單噴油器噴射雙燃料供油系
7.2.3 噴油泵及噴油器的變動
7.2.4 助燃方案
7.3 狄塞爾循環四衝程醇燃料汽車
7.3.1 火花塞助燃醇燃料汽車
7.3.2 電熱塞助燃醇燃料汽車
7.3.3 醇燃料發動機新型燃燒室
7.4 狄塞爾循環二衝程醇燃料汽車
7.4.1 底特律二衝程醇燃料汽車的簡況
7.4.2 主要技術措施
7.4.3 底特律二衝程甲醇汽車的性能
7.5 醇燃料及汽油自燃的技術
7.5.1 概述
7.5.2 高壓縮比乙醇自燃發動機
7.5.3 高壓比及排氣再循環
參考文獻
第8章 醇燃料汽車用材料及潤滑油
8.1 零部件的清潔度及磨損
8.1.1 概述
8.1.2 表面清潔度及積垢
8.1.3 生鏽及磨損
8.1.4 醇燃料汽車開發初期零部件損傷概況
8.2 腐蝕及磨損機理
8.2.1 潤滑油中摻入甲醇及水
8.2.2 腐蝕磨損
8.2.3 摩擦及磨料磨損
8.3 材料相容性及表面處理
8.3.1 金屬材料
8.3.2 橡膠件
8.3.3 材料的相容性
8.3.4 我國早期醇燃料汽車用材料研究結果
8.4 醇燃料發動機用潤滑油
8.5 減少零件磨損提高使用壽命的對策
8.5.1 概述
8.5.2 醇燃料用腐蝕抑制劑
8.5.3 影響醇燃料發動機零件磨損程度的因素
8.5.4 對使用條件不同的汽車應區別對待
8.5.5 使用初步改裝的醇燃料汽車的注意事項
參考文獻
第9章 發動機的冷啟動與氣阻、早燃及敲缸
9.1 冷啟動的難點及試驗
9.1.1 醇燃料發動機冷啟動的難點
9.1.2 發動機冷啟動試驗
9.1.3 冷啟動過程缸內溫度的變化
9.1.4 節氣門開與關的狀態下冷啟動的結果
9.2 冷啟動過程及機理
9.3 改善冷啟動性能的措施
9.3.1 改變燃料的組成及性質
9.3.2 改善冷啟動性能的結構措施
9.4 影響冷啟動的因素及冷啟動水平
9.4.1 影響冷啟動的因素
9.4.2 醇燃料發動機冷啟動水平
9.5 氣阻及熱啟動性能
9.5.1 氣阻及避免氣阻的措施
9.5.2 熱啟動性能
9.6 早燃與敲缸
9.6.1 醇燃料的早燃及其危害
9.6.2 影響早燃的因素及防止早燃的對策
9.6.3 醇燃料的敲缸
參考文獻
第10章 醇燃料汽車的排放
10.1 概述
10.1.1 發動機、燃料與排放三位一體
10.1.2 醇燃料發動機及汽車排放的基本情況
10.2 發動機摻燒醇燃料的排放
10.2.1 汽油機摻燒醇燃料的排放
10.2.2 柴油機摻燒醇燃料的排放
10.2.3 蒸發排放
10.3 醇燃料汽車的排放
10.3.1 奧托循環醇燃料汽車的排放
10.3.2 狄塞爾循環甲醇汽車的排放
10.3.3 狄塞爾循環乙醇汽車的排放
10.3.4 醇燃料汽車排放的認證參考值
10.3.5 醇燃料汽車排放的基本情況
10.4 達到低排放及超低排放的實例
10.4.1 達到低排放法規的實例
10.4.2 美國公共汽車用甲醇發動機、柴油機的排放與標準的比較
10.4.3 達到超低排放法規醇燃料汽車的實例
10.5 醇燃料汽車排放研究的擴展與深入
10.5.1 關於未燃烴的研究
10.5.2 燃油經濟性與排放
10.5.3 有機物形成臭氧——光化學煙霧的研究
10.5.4 有毒排放物
10.5.5 汽車排放對社會影響的經濟分析
10.6 燃料生命周期評估
10.6.1 目的及意義
10.6.2 研究方法
10.6.3 燃料生命周期評估結果的實例
參考文獻
第11章 未燃甲醇及甲醛
11.1 未燃甲醇及甲醛的生成機理
11.1.1 甲醇的氧化機理
11.1.2 甲醛及未燃醇的生成機理
11.2 甲醇及甲醛的毒性及其限值
11.2.1 甲醇的毒性
11.2.2 甲醇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11.2.3 甲醇與汽油混合燃料的毒性
11.2.4 乙醇與高級醇的毒性
11.2.5 甲醇對人體健康及環境的危害與汽油的比較
11.2.6 甲醛的毒性
11.2.7 有關大氣環境中甲醛及甲醇含量的標準
11.2.8 未燃甲醇及甲醛的排放法規
11.3 發動機排氣的臭味
11.3.1 臭味的種類
11.3.2 成因及危害
11.3.3 影響因素及目前的控制措施
11.4 未燃醇及醛的測試方法及排放特性
11.4.1 未燃醇及醛的測試方法
11.4.2 未燃醇及醛的排放特性
11.4.3 未燃醇及醛的排放要點
11.5 影響未燃醇及醛排放的因素
11.5.1 發動機的運轉工況
11.5.2 發動機的排量
11.5.3 混合氣的空燃比
11.5.4 混合燃料中甲醇含量
11.5.5 汽車行駛里程
11.6 降低未燃醇及醛的措施
11.6.1 國內情況
11.6.2 國外降低未燃醇及醛排放的部分措施
參考文獻
第12章 醇燃料汽車的車隊使用試驗
12.1 開發替代燃料汽車的基本過程
12.1.1 可行性調研及實驗室基礎試驗
12.1.2 立項試驗研究
12.1.3 車隊使用試驗
12.1.4 產業化及推廣使用
12.2 目的、要求及實例的簡況
12.2.1 車隊試驗的目的要求
12.2.2 我國醇燃料汽車車隊使用試驗
12.2.3 國外車隊試驗的實例
12.3 組織準備及實施
12.3.1 組織及管理
12.3.2 準備工作
12.3.3 車隊使用試驗的實施
12.4 主要結果及經驗
12.4.1 燃料組成及質量
12.4.2 基礎設施
12.4.3 奧托循環發動機及汽車的技術狀態
12.4.4 狄塞爾循環發動機車隊
12.4.5 零部件工作中產生的故障及磨損
12.4.6 車隊使用試驗的影響及作用
12.5 醇燃料汽車的推廣套用及產業化
12.5.1 首先推廣和套用什麼樣的醇燃料汽車
12.5.2 用戶及生產廠家的考慮
12.5.3 開展配套工程的工作
參考文獻
第13章 醇燃料汽車的技術發展
13.1 稀燃醇燃料汽車
13.1.1 醇燃料發動機的稀燃技術
13.1.2 稀燃發動機的發展
13.1.3 稀燃發動機用的新概念三效催化劑
13.1.4 新催化劑的效果及改善的需要
13.1.5 降低冷啟動及低溫工況排放的技術
13.2 低釋熱及催化反應技術
13.2.1 低釋熱技術
13.2.2 催化反應技術
13.3 均勻預混合壓縮自燃——新型燃燒過程
13.3.1 特點及機理
13.3.2 在汽油機上研究新過程的概況
13.3.3 HCCI使用排氣再循環的作用及部分研究結果
13.3.4 可變氣門正時及升程的套用
13.3.5 可變壓縮比的套用
13.3.6 可控自燃(CAI)的另一實例
13.3.7 在柴油機上研究HCCI
13.3.8 在輕型柴油機上開發HCCI
13.4 醇燃料HCCI過程的研究
13.4.1 概述
13.4.2 燃燒室溫度對醇HCCI過程的影響
13.4.3 混合氣稀釋度的影響
13.4.4 乙醇HCCI過程的研究
13.4.5 乙醇HCCI與火花點燃的比較
參考文獻
第14章 醇燃料的可持續發展與技術創新
14.1 醇燃料的可持續發展
14.1.1 原料資源豐富,向以生物質為原料發展
14.1.2 醇燃料得到廣泛的套用
14.1.3 使用醇燃料的性能優於石化燃料
14.1.4 醇燃料是新能源
14.1.5 醇燃料可持續發展——國際上普遍的觀點
14.2 生產技術的發展
14.2.1 用天然氣直接制甲醇
14.2.2 生物質生產甲醇及二甲醚
14.2.3 造紙工業的黑色廢液生產甲醇及二甲醚
14.2.4 二氧化碳與氫合成甲醇
14.2.5 纖維乙醇
14.3 內燃機及汽車使用醇燃料的性能良好
14.3.1 汽油機改用醇燃料的性能
14.3.2 柴油機使用醇燃料的性能
14.3.3 副產品石腦油的套用
14.4 地球變暖、醇燃料與新的經濟模式
14.4.1 地球變暖危及人類生存
14.4.2 汽車工業面臨新的排放法規
14.4.3 使用醇燃料能降低CO2排放
14.4.4 新的經濟發展模式
14.5 套用技術的發展與創新
14.5.1 含水醇燃料套用技術的發展
14.5.2 高效的醇發動機與甲醇裂解複合裝置
14.5.3 直噴汽油機使用醇燃料的性能
14.5.4 高性能機械增壓醇燃料發動機
14.5.5 生物動力
14.5.6 減小發動機尺寸的技術路線
14.6 可變技術與靈活燃料內燃機
14.6.1 內燃機可變技術的類型及目的
14.6.2 可變壓縮比
14.6.3 可變氣門正時及升程
14.6.4 開發靈活燃料內燃機可行性的分析
參考文獻
第15章 醇燃料標準
15.1 概述
15.1.1 國內情況簡介
15.1.2 國外簡況
15.2 醇燃料標準的特性及目的
15.2.1 醇燃料標準的特性
15.2.2 應能實現的目的
15.3 甲醇燃料標準
15.3.1 甲醇品質的調整
15.3.2 化工用甲醇的規範及混合燃料中含氧物的限額
15.3.3 M15的規範
15.3.4 M85及E85的燃料規範
15.3.5 M100的規範
15.4 乙醇燃料標準
15.4.1 國外部分對乙醇燃料的要求
15.4.2 我國燃料乙醇的標準
15.4.3 柴油/乙醇混合燃料的規範
15.5 對標準中燃料特性的分析
15.5.1 變性甲醇與燃料甲醇
15.5.2 燃料的蒸氣壓
15.5.3 燃料化學穩定性的基本分析
參考文獻
前言
各國爭取石油資源供應,油價上漲以及全球變暖,自然災害日趨頻繁的形勢嚴峻,發展可再生能源及燃料,保護生態環境,使經濟可持續發展是21世紀人類面臨的重要問題。電動、太陽能及氫燃料汽車都是有發展前景的,然而在很長時期內,內燃機及20世紀世界公認的清潔的醇燃料(甲醇及乙醇)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將更廣泛地使用。在生產、使用及儲存分配設施方面,醇燃料比其他替代燃料都有更好的基礎及條件,技術都更成熟先進。而各種植物纖維及有選擇的城市垃圾生產醇燃料的技術即將實現低成本的工業化生產。用二氧化碳與氫合成醇燃料的技術將逐步成熟與商業化。使用醇燃料可以降低大氣中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濃度。很可能石油枯竭後,將是醇燃料為主的可再生清潔燃料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