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子

酵子

酵子,又稱作酵頭面肥、老肥、面引子等等。

可考最早出現於兩宋時期。

是多菌種的混合發酵體系,主要依靠酵母菌黴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等協同作用,使得饅頭的質地和風味等產生變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酵子
  • 外文名:Emptins
  • 別稱:酵頭
  • 主要原料:麵粉、水,鹽、鹼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主要食用功效:發酵,增味
  • 適宜人群:老少皆宜
  • 副作用:無
歷史,科學解釋,

歷史

可考歷史中,酵子最早出現於兩宋時期。到了元代,民間已經掌握了鹼酵子的發麵方法,具體來說,將酵子、鹽、鹼加溫水調勻後,摻入麵粉之中,和成麵團。第二天,再繼續摻入麵粉,揉勻後做型,即可入籠蒸製。利用鹼的鹼性中和酵子帶給麵團的酸,使得蒸製出的饅頭更加可口。至此時,饅頭的製作工藝已經基本與現在無異。

科學解釋

目前,家庭或者個體的饅頭生產小作坊,仍然有部分使用酵子加工饅頭。酵子是以小曲或大曲等為菌種,玉米面或小麥面等為原料,經過多次發酵後用於蒸製饅頭,屬於多種混合微生物發酵體系,主要依靠酵母菌、黴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協同呼吸作用,使得饅頭的風味和質地更加適口。
國外對於麵團微生物的相關研究中表明,酵子(國外稱之為酸麵團)中的菌種種類組成與地理位置有很大的聯繫,換言之不同地理位置製作的酵子中含有的微生物種群不盡相同。但是起著發酵麵團的作用的一般是酵母菌。丁長河等學者對於傳統酵頭的微生物分離試驗結果顯示,分離出來的3株酵母菌都是釀酒酵母——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酵子
酵子中的另一類主要微生物是乳酸菌,乳酸菌利用可發酵性糖產生了乳酸、醋酸、丙酸等酸性物質。加之部分酵子中可能也會混入醋酸菌,產生醋酸,所以酵子發酵的饅頭往往具有很強烈的酸味,需要在製作過程中加鹼中和。同時,乳酸菌除了產生代謝產物乳酸以外,也會形成一些抑菌物質(主要為細菌素和類細菌素),所以酵子發酵的饅頭保質期較其他發酵劑而言更久一些。國外研究發現,乳酸菌協同酵母的這種發酵方式生產的麵包可以產生更良好的風味、延長產品保質期。還由於乳酸菌對於麵團中糖類和蛋白質的分解作用,可以產生多種人體必需胺基酸、維生素(B和K)所以也使得酵子發酵的饅頭營養價值更高。
但是酵子中可能也會含有一些有害細菌,例如丁長河等學者在酵頭中發現了蠟樣芽胞桿菌(Bacillus cereus)。這種細菌可能會引起人的食物中毒(2%-5%),患者可能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幸而,使用酵子蒸製饅頭的過程中,高溫蒸汽基本可以將這種細菌殺滅殆盡。而蠟樣芽胞桿菌所產生的抗菌物質卻可以延長饅頭的保質期。
酵子的混合發酵體系對於饅頭風味也會產生影響。首先需要明確,饅頭的風味主要受到饅頭可以揮發出來的一些低分子化合物的作用,包括一些有機酸和醇類物質。而醇類物質和有機酸可能會進一步發生酯化反應,生成一種芳香類物質——酯類,除此以外還可能形成極少量的醛、酮類物質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