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鴻臚裴主簿雨後睢陽北樓見贈之作

《酬鴻臚裴主簿雨後睢陽北樓見贈之作》是唐代詩人高適創作的一首五言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酬鴻臚裴主簿雨後睢陽北樓見贈之作
  • 作者:高適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酬鴻臚裴主簿雨後睢陽北樓見贈之作
暮霞照新晴,歸雲猶相逐。
有懷晨昏暇,相見登眺目。
問禮侍彤襜,題詩訪茅屋。
高樓多古今,陳事滿陵谷。
地久微子封,台餘孝王築。
裴回顧霄漢,豁達俯川陸。
遠水對秋城,長天向喬木。
公門何清淨,列戟森已肅。
不嘆攜手稀,恆思著鞭速。
終當拂羽翰,輕舉隨鴻鵠。

注釋譯文

①此詩《全唐詩》題下注“一作王昌齡詩”,考王昌齡並無睢陽詩作,故屬之高適。鴻臚裴主簿:《新唐書·百官志》:“鴻臚寺有主簿一人。”睢陽:《新唐書·地理志》:“天寶元年改宋州為睢陽郡。”
②晨昏:早晚,旦暮。晨昏暇,指公事之餘的閒暇時間。
③問禮:《史記·孔子世家》:“俱適周問禮,蓋見老子云。”此以孔子問禮於老子來表明自己對裴氏恭敬有禮。侍:《文苑英華》作“待”。彤襜:亦作“彤幨”。赤色車帷。此處以裴氏所乘之車代指其人。題詩:即題中裴氏《雨後睢陽北樓》之作。茅屋:指高適住處。
④古今:古代和當下。陵谷:丘陵和山谷,可以互相變遷,比喻自然界或世事巨變。
⑤微子:周代宋國的始祖。名啟,殷紂王的庶兄,封於微。因見紂淫亂將亡,數諫,紂不聽,遂出走。周武王滅商,復其官。周公承成王命誅武庚,乃命微子統率殷族,奉其先祀,封於宋。孝王:指西漢梁孝王劉武,漢文帝第二子,漢景帝同母弟,母竇太后。公元前168年繼嗣梁王,公元前161年就國,都睢陽(今河南商丘)。《史記·梁孝王世家》:“於是孝王築東苑,方三百餘里。廣睢陽城七十里。大治宮室,為復道,自宮連屬於平台三十餘里。得賜天子旌旗,出從千乘萬騎。東西馳獵擬於天子。”此句中的“台”即“平台。
⑥遠水:即睢水,是古代鴻溝支派之一。喬木:《孟子·梁惠王下》“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趙岐註:“所謂是舊國也者,非但見其有高大樹木也,當有累世修德之臣,常能輔其君以道,乃為舊國可法則也。後因以“喬木”為故國或故里。此指古睢陽城及其與梁孝王有關的史實遺蹟。
⑦清淨:《後漢書·鮑昱傳》:“昱為泚陽長,政化仁愛,境內清淨。”列戟:宮廟、官府及顯貴之府第陳戟於門前,以為儀仗。《舊唐書·德宗紀下》:“壬戌,詔以太尉、中書令,西平郡王李晟長子願為銀青光祿大夫太子賓客,賜勛上柱國,與晟門並列戟。
⑧著鞭:拿到鞭子,此處為積極進取之意。《晉書·劉琨傳》:“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耳。”
⑨鴻鵠:即鵠,俗稱天鵝。《管子·戒》:“今夫鴻鵠,春北而秋南,而不失其時。”因鴻鵠善高飛,常比喻志向遠大的人。

創作背景

據《新唐書·地理志》所載睢陽郡地名沿革,復考高適行蹤,此詩當作於天寶二年(743)秋,前一年高適在淇上、滑台,後一年秋天又離開梁宋東去。

作品鑑賞

此詩前六句寫裴主簿雨後登睢陽城樓遠眺及寫詩見贈,交代作詩緣由以“形檐”“題詩”言對方身份高貴、詩才出眾,以“問禮”“茅屋”言自己恭謹有加、居處簡陋,態度十分謙虛。“高樓”以下八句寫睢陽城內古蹟及山川之美,以應前面登樓眺望之意,流露出對古今歷史變遷的無限感慨。“公門”以下六句祝願裴氏早日高升,自己也可拂羽相隨而飛,交代題中酬贈之意。

作者簡介

高適(約702—765),唐代詩人。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縣)人,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早年仕途失意。後來客遊河西,先為哥舒翰書記,後歷任任淮南、四川節度使,終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其詩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筆力雄健,氣勢奔放。邊塞詩與岑參齊名,並稱“高岑”,風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