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做的一首五言古詩,從描寫秋天開始,表達作者的心境。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 創作年代:盛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李白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創作年代】盛唐
【作者姓名】李白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
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孤高繡衣人⑴,瀟灑青霞賞⑵。
平生多感激,忠義非外獎⑶。
禍連積怨生,事及徂川往。
楚邦有壯士⑷,鄢郢翻掃蕩⑸。
申包哭秦庭,泣血將安仰。
鞭屍辱已及,堂上羅宿莽⑹。
頗似今之人,蟊賊陷忠讜⑺。
渺然一水隔,何由稅歸鞅⑻。
日夕聽猿怨,懷賢盈夢想。
注釋譯文
【注釋】
⑴繡衣,御史所服。
⑷壯士,謂伍子胥。按《史記》,伍子胥者,楚人也。父曰伍奢,為太子太傅。楚平王信費無極之讒,殺伍奢及其子尚。伍子胥奔吳,闔閭以為行人,與謀國事。九年悉興師伐楚,乘勝而前,五戰遂至郢。時平王已卒,子昭王出奔,伍子胥求昭王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於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於秦,秦不許。申包胥立於秦廷,晝夜哭,七日七夜不絕其聲。秦哀公憐之曰:“楚雖無道,有臣若是,可無存乎?”乃遣車五百乘救楚擊吳。
⑸《通鑑地理通釋》:鄢,故城在襄州率道縣南九里,今襄陽府宜城縣。郢城,在荊州江陵縣東北六里。林氏曰:江陵,郢也。襄陽,鄢也。
⑺蟊賊,皆害苗之蟲也。食根曰蟊,食節曰賊。又《詩詁》:蟊賊一蟲,以禾將黃而蟲害之,故曰蟊賊。取以喻讒惡之人。
⑻謝朓詩:“無由稅歸鞅。”李周翰註:“稅,息也。鞅,駕也。”
【譯文】
秋雨料峭,寒意肅然,北風蕭瑟,秋江清爽。
你是孤傲高潔的檢察官,身姿瀟灑,有仙道之氣。
你平生多有使人感激不盡的行為,素有忠義的褒獎。
眼下卻禍事連連,天怒人怨,以往事業如流水消失。
楚邦曾經有壯士伍子胥,依靠吳王終於報了家仇。
申包胥在秦庭大哭七日七夜,眼睛都哭出鮮血,終於獲得秦國的支持,回來救楚。
但是楚王被鞭屍的恥辱發生且達極限,廟堂墓地上也長滿了荒草。
這和如今的某些人一樣,佞臣賊子陷害忠良。
長安雖然僅一水渺然相隔,卻如何能駕車而返呢?
只能日夜聽那哀猿啼鳴,夜夜夢裡與你相見。
作者簡介
李白
(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李白詩歌以抒情為主。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