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配位化學
- 類別:慕課、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
- 授課教師:劉偉生、卜顯和、孫為銀、左景林等
- 建設院校:蘭州大學
- 授課平台:智慧樹網
- 首開時間:2018年春季(本科生版);2018年秋季(碩士生版)
課程建設
課程性質
課程背景
課程定位
適應專業
課程簡介
課程大綱
第一章 緒論 1.1發展簡史 1.2配位化學的重要性 第二章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2.1配合物的定義與組成 2.1.1什麼是配合物 2.1.2豐富多彩的配體 2.2配合物的類型 2.2.1經典配合物、非經典配合物 2.2.2單核、多核配合物與配位聚合物 2.3如何命名配合物 第三章 配合物的化學鍵理論 3.1價鍵理論 3.2配合物的晶體場理論 3.2.1晶體場理論要點1 3.2.2晶體場理論要點2 第四章 配合物的合成化學 4.1前言 4.2經典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4.2.1經典配合物的取代反應 4.2.2反位效應、加成和消去、熱分解合成 4.2.3氧化還原合成 4.2.4模板合成 4.2.5原位、固相和微波輻射合成 4.3非經典配合物的製備 4.3.1金屬羰基化合物的製備 4.3.2茂金屬化合物的製備 4.4完美——配合物單晶的培養方法 4.4.1配合物的單晶 4.4.2常規溶液法 4.4.3擴散法 4.4.4水熱或溶劑熱法 4.4.5其他方法 4.5個性——手性金屬配合物的製備 4.5.1手性金屬配合物 4.5.2手性金屬配合物的製備 第五章 配合物的結構 5.1配位數和配合物的空間構型 5.1.1中心原子的配位數 5.1.2配位數和空間構型的關係(1-4配位) 5.1.3配位數和空間構型的關係(5-10配位) 5.2配合物的異構現象 5.2.1幾何異構 5.2.2對映異構 5.2.3構造異構 第六章 配合物的反應性 6.1配合物的熱力學穩定性 6.1.1配合物的穩定常數 6.1.2氧化還原穩定性 | 6.1.3硬親硬,軟親軟 6.1.4影響穩定性的因素 6.2配位催化 6.2.1配位催化的定義及分類 6.2.2配位催化原理 6.2.3配位催化中的基元反應 第七章 配合物的表征方法 7.1電子吸收光譜 7.2螢光光譜 7.2.1螢光的基本原理 7.2.2影響螢光的因素 7.2.3實例及套用 7.3紅外光譜 7.4拉曼光譜 7.5電子順磁共振 7.6電噴霧質譜 7.7X-射線衍射 7.7.1X射線衍射基本原理 7.7.2單晶X射線衍射 7.7.3粉末X射線衍射 7.8電化學 7.8.1循環伏安法 7.8.2配合物的循環伏安法研究 7.8.3配合物化學修飾電極的套用 第八章 配合物的反應動力學 8.1電子轉移反應 8.1.1活性配合物 8.1.2惰性配合物 8.1.3價鍵理論中的活性與惰性 8.1.4晶體場理論中的活性與惰性 8.1.5電子轉移的外界反應機理 8.1.6電子轉移的內界反應機理 8.2配體取代反應 8.2.1配體取代反應的三種機理 8.2.2平面正方形配合物的取代反應 8.2.3八面體配合物的取代反應 8.2.4酸式水解與鹼式水解 8.3立體易變分子 8.4配合物的光化學反應 第九章 生命體系中的配位化學 9.1生命體系中的金屬離子 9.2典型金屬酶和金屬蛋白 9.2.1血紅蛋白、肌紅蛋白 9.2.2細胞色素 c、細胞色素 P-450 9.2.3含鋅酶 9.2.4含銅金屬蛋白和金屬酶 9.2.5固氮酶 9.2.6輔酶B12 9.3模型研究 9.4金屬藥物 |
開課信息
開課次數 | 開課時間 | 授課教師 | 學時 | 參與人數 |
---|---|---|---|---|
第1次開課 | 2018春夏 | 劉偉生、卜顯和、孫為銀、左景林、王堯宇、童明良、李炳瑞、王丹紅、覃文武、謝林華、倪兆平、王薇、唐瑜、鄔金才、周利君 | 42學時 | 560人 |
第2次開課 | 2018秋冬 | 36學時 | 749人 | |
第3次開課 | 2019春夏 | 306人 | ||
第4次開課 | 2019秋冬 | 399人 | ||
第5次開課 | 2020春夏 | 730人 | ||
第6次開課 | 2020秋冬 | 588人 | ||
第7次開課 | 2021春夏 | 489人 | ||
第8次開課 | 2021秋冬 | 37學時 | 待定 |
開課次數 | 開課時間 | 授課教師 | 參與人數 |
---|---|---|---|
第1次開課 | 2018秋冬 | 劉偉生、卜顯和、孫為銀、左景林、王堯宇、童明良、李炳瑞、王丹紅、覃文武、謝林華、倪兆平、王薇、唐瑜、鄔金才、周利君 | 956人 |
第2次開課 | 2019春夏 | 406人 | |
第3次開課 | 2019秋冬 | 147人 | |
第4次開課 | 2020春夏 | 4623人 | |
第5次開課 | 2020秋冬 | 863人 | |
第6次開課 | 2021春夏 | 147人 | |
第7次開課 | 2021秋冬 | 待定 |
課程特色
教學目標
學習預備
書名 | 作者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
《配位化學(第二版)》 | 劉偉生 | 2015年1月1日 |
考核標準
單項類目名稱 | 卷面分 | 單項滿分 |
---|---|---|
第一章 單元測試 | 10 | 0.9 |
第二章 單元測試 | 10 | 0.9 |
第三章 單元測試 | 16 | 1.5 |
第四章 單元測試 | 10 | 0.9 |
第五章 單元測試 | 10 | 0.9 |
第六章 單元測試 | 12 | 1.1 |
第七章 單元測試 | 20 | 1.8 |
第八章 單元測試 | 10 | 0.9 |
第九章 單元測試 | 12 | 1.1 |
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
單項類目名稱 | 單項滿分 |
---|---|
配合物的發展史及前沿進展 | 0.0 |
配合物的合成和結構 | 7.0 |
配位催化 | 7.0 |
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
- 期末考試得分=期末考試實際得分/期末考試總分*權值。
- 採用線上期末考試形式作為期末考試成績。
- 試卷:教程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