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城,古代著名都城,有鄴南城與鄴北城之分。鄴南城始建與東魏時期,經考古勘探位於今天河北省臨漳縣鄴鎮一帶。公元534年,高歡擁立東魏孝靜帝元善見遷都鄴城,從洛陽移來40萬戶,因安置困難,徵集民工7.6萬多人,緊靠鄴北城營建鄴南城,共11座城門,周長約10368米,占地面積總計9.2平方公里。據記載,工程動工時,掘出了一隻大神龜,預示吉祥,所以統治者將城垣的平面布局由方形改為龜形。公元550年,東魏被高洋篡位,建立北齊,高洋大肆重修鄴城,奢侈程度超過了後趙和曹魏,這就是鄴南城。
據鄴城考古專家講,鄴南城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龜形城。經考古發現,南北兩城緊密相連,成“日”字形,鄴南城的北門就是鄴北城的南門。
北周大象二年(即公元580年)8月,楊堅打敗在鄴城起兵反抗自己的尉遲迥,攻占鄴城後,為了絕後患,“徙其居民南遷四十五里”,下令放火焚燒鄴城,使這座六朝古都毀於一旦,再未復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鄴南城
- 別名:鄴城 南鄴城
- 所屬地區:河北臨漳縣
- 地理位置:臨漳縣鄴鎮一帶
- 著名景點:銅雀三台遺址考古公園
地理位置
建制
城門
道路
3條南北向道路的南端通往南城牆的個城門。為了敘述方便,暫名之為厚載門大道、朱明門大道、啟夏門大道。3條南北向道路平行。朱明門大道向南穿過朱明門和護城河,北抵宮城正南門。存長1920、寬38.5米,現存路土厚0.2-0.4米。經發掘,路面發現許多車轍痕跡,路兩側有路溝。它是鄴南城最寬的道路。其向北的延長線上排列有宮城主要宮殿基址。它應是鄴南城中軸線的一部分。厚載門大道位於朱明門大道西側,南通過厚載門,向北穿過兩條東西大道在河圖村東北殘斷。存長2100約、寬6-11米,現存路土厚約0.15米。啟夏門大道位於朱明門大道東側,南通過啟夏門,向北穿過一條東西道路後,在劉太昌村西南、太平渠南殘斷。存長約940、寬約11米,現存路土厚約0.15米。以上兩條南北向道路,尚未發掘。
3條東西向道路向西通抵西牆的3個城門。為了敘述方便,暫名之為乾門大道、西華門大道和上秋門大道。條東西向道路平行,其方向與南北向道路垂直。因未發掘,路溝情況不明。乾門大道通過起乾門,東達宮城西門。路土斷續殘留,存長約45米, 殘寬4米,路表土已嚴重破壞,現存路基厚約0.3米。西華門大道西起西華門,向東通過宮城南牆外側,與厚載門大道、朱明門大道垂直相交,在倪辛莊南殘斷。西華門大道是東西貫通鄴南城的大道之一。存長1320、寬5-8米,路土厚約0.15米。上秋門大道西起上秋門,路土被間斷破壞,東段尤其嚴重。據實測方位,上秋門大道延長線直通東牆仁壽門,也是東西貫通鄴南城的大道之一。路土尚有間斷殘存,寬約10米,厚約0.1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