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維發

鄭維發(1905-1945),男,湖北紅安人,1905年,生於一個貧農家庭里。自幼父母雙亡,從小就在地主家中幫工、放牛。1926年,鄭維發在家鄉參加紅軍組織的赤衛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維發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籍貫湖北黃安(今紅安)
  • 出生日期:1905年
  • 逝世日期:1945年
新四軍東路軍分區六霍總隊副總隊長,人物簡介,烈士事跡,

新四軍東路軍分區六霍總隊副總隊長

人物簡介

姓 名:鄭維發
性 別:男
民 族:漢族
籍 貫:湖北黃安(今紅安)
出生年月:1905年
犧牲日期:1945年
職 位:新四軍第四旅東南支隊司令員
中國共產黨黨員。1929年參加赤衛隊,1931年參加紅四軍,任排長。參加了鄂豫皖根據地反“圍剿”鬥爭。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撤離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時,留在地方,任紫雲區游擊隊隊長。抗日戰爭爆發後,隨部隊東進抗日。1943年任新四軍第四旅東南支隊司令員。率部與日軍進行反“掃蕩”游擊戰爭。1945年1月任新四軍東路軍分區六霍總隊副總隊長。同年春,率部在淮南津浦路東地區與敵作戰中不幸犧牲。

烈士事跡

鄭維發(1905-1945),男,湖北紅安人,1905年,生於一個貧農家庭里。自幼父母雙亡,從小就在地主家中幫工、放牛。1926年,鄭維發在家鄉參加紅軍組織的赤衛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先後任紅四軍十一師排長、區警衛營三連連長、游擊隊隊長。1937年,調任紅二十八軍政委兼軍長高敬亭的警衛員。抗日戰爭爆發後,先後任支隊連長、營參謀長、東鄉區醫院政委。1940年,調入南京市六合縣(現為南京市六合區)工作,先後任縣軍事科長、副科長、馬集區副區長兼區大隊長、縣總隊副兼方山大隊長。
1932年7月,國民黨八十九師圍剿大別山紅軍創建的根據地,時任游擊隊長的鄭維發率領游擊隊配合紅二十五軍在打鼓嶺與敵激戰一天,殲滅了大批敵人,繳獲長短槍55支,機槍13挺。在以後的一次反“圍剿”中,鄭維發不幸被捕,敵人逼他交槍,供出同伴,他以帶敵人找同伴為名,將敵人誘到一處20米高的懸崖邊,以寧死不屈的精神跳下懸崖,雖幸免於難,但身負重傷,被當地民眾發現救出。傷好後,他回到隊伍,繼續與敵作戰。1942年5月下旬,盤踞在馬鞍山的日偽軍百餘人,在日軍小隊長田中率領下,越過屏山,竄至周營,大肆搶掠。時任馬集區副區長兼區大隊長的鄭維發剛好帶領區隊駐在周營東北面1.5公里左右的方大營,聞訊後即率領區隊百餘人,在秦超領導的縣教導隊30餘人配合下,痛擊敵人。鄭維發向來以作戰勇敢、機智善謀聞名。他根據敵情,親率兩個排正面沖向敵人,派一個排從東屏山迂迴側擊。正在周營搶掠的日偽軍猝不及防,慌忙向屏山逃跑。一陣猛烈射擊後,日軍小隊長田中和兩名偽軍當即倒地斃命,偽自衛團長趙連祥嚇得昏迷不醒,屎尿直流,被人抬回後大病一場,最後辭去了偽自衛團長之職。從此以後,鄭維發威名遠揚,使駐在城周圍的日偽軍聞之喪膽,再也不敢越過屏山。鄭維發英勇善戰的事跡也在人民民眾中廣為傳頌。1944年9月,中共浦六工委改建為中共六合縣委、六合縣人民政府,鄭維發調任縣總隊副兼方山大隊長,使威震南北的浦六工委武工隊如虎添翼,駐六城、瓜埠、東溝、橫樑一帶日偽軍更加惶惶不可終日。1945年1月11日,方山大隊在鄭維發的率領下,在內線配合下,一槍未鳴,全俘了駐婁子莊偽自衛團王廣元部和汪偽警衛師一個班,130餘人,繳獲輕機槍2挺、擲彈筒2個、步短槍100餘支。掃清了新四軍二師和六師地下交通線的障礙。
1945年2月初,方山大隊偵悉:駐八百橋日偽軍百餘人將於5日這一天開往六合。鄭維發決定率領一個連在小項莊附近伏擊敵人。狡猾的敵人怕在途中遭伏擊,派偽軍先走,另由日軍和一部偽軍在側面秘密策應。當先行偽軍進入伏擊圈後,鄭維發親率一個排沖向敵人,正在這股敵人紛紛瓦解、舉槍投降時,行在側面的日偽軍正好趕來。準備交械投降的偽軍又進行反撲,方山大隊的另外兩個排被敵人火力封鎖,與鄭維發所率的一個排隔開。鄭維發率戰士在包圍圈中和敵展開激戰時,一顆罪惡的子彈,擊中了他的頭部。身負重傷的鄭維發麵對險惡處境,他首先考慮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如何避免部隊過大損失,他一邊指揮部隊四面堵擊敵人,一邊命令留下一個班做掩護,並把身上裝檔案的皮包和駁殼槍交給已經負傷的警衛員孫玉璽帶走。但孫玉璽不肯丟下他而去,鄭維發發現敵人已從四面圍攻上來,再不走,就突不出去了,於是對孫玉璽聲色俱厲地命令道:“快走!這是命令。”他邊說邊堵擊敵人。彈無虛發的鄭維發的四周倒下一批日、偽軍,使敵人不敢輕易靠近他。當他看見最後一個班和警衛員孫玉璽已經安全突圍後,不覺鬆了一口氣。由於流血過多,鄭維發昏倒在地,被趕來的敵人殺害,時年僅40歲。
鄭維發犧牲後,中共六合縣委縣政府為他開了隆重的追悼會,悼念這位身經百戰,多次負傷,最後為掩護部屬而壯烈犧牲的老紅軍。鄭維發遺體先被安葬在馬集地區黃崗村農科站,後又被遷到尖山烈士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