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坤廉

鄭坤廉

鄭坤廉,張炎將軍的夫人,廣東中山縣三鄉橋頭村人。1932年與張炎將軍結婚。隨之做抗日救國宣傳工作,並從事教育工作。 張炎被國民黨殺害後,鄭坤廉非常悲痛,她決心繼顧丈夫的遺志,加入中國民主同盟,任南方總支部常委,為港九婦女聯合負責人之一。 1945年1948年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任中央執行委員。1949年鄭坤廉女士作為民革代表團成員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並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建國後,歷任政務院參事、華僑事務委員會聯絡處副處長、民革第二屆中央委員、民盟第一屆中央委員。後因病逝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坤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日本
  • 出生日期:1909年
  • 逝世日期:1951年
  • 職業:社會活動家
  • 畢業院校:中山大學
  • 信仰:三民主義
  • 政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 性別:男
革命伴侶,孤身戰鬥,興辦教育,

革命伴侶

鄭坤廉的父親鄭發為日本華僑。鄭坤廉出生於日本,姐妹8人,她排行第六。後隨父返國在鄉間小住,其父送她到廣州求學,就讀於廣東高等師範附中,後入中山大學,她勤奮用功,成績優異。1932年畢業於中山大學法院經濟系。由同學介紹,結識了愛國將領十九路軍六十一師旅長張炎,兩人意氣相投,不久便結了婚。
在1938年春,張炎任廣東省民眾抗日自衛團第十一區統率委員會主任兼游擊司令和1939年1月就任七區行政專員時,鄭坤廉協助張炎開辦廣東第四、第五保育院,並任院長,收養抗日軍人子女和流散的孤兒。在梅菜成立第一區婦女服務隊,坤廉自任總隊長。又組織劇團,她親自帶領到各縣巡迴演出,做了大量的抗日救國宣傳工作,坤廉經常這樣說:“我們婦女在國難當頭的時候,應把家庭之愛,普及到社會,普及到每個孤兒寡婦,使他們得到人的快樂。”可見她的思想品德是多么崇高偉大!
張炎將軍,一貫反對內戰。他對日本發動的“九·一八”事變,義憤填膺,對蔣介石的不抵抗主張,極度不滿。這時坤廉一直伴隨丈夫身邊,鼓勵丈夫反內戰,主抗日,愛國家、愛人民。她說:“國家大事,稍在失策,誤國誤民,貽害非淺”。

孤身戰鬥

張炎將軍起義的那晚,因為有兩個孩子,鄭坤廉不能同去,只能領著孩子避難,當晚在鄰村安頓。後來,又躲避到廣州灣(現湛江)東營許愛周先生家鄉一個小山坡里。
當時廣州灣、香港仍是日占區,國內其它很多地方又是國統區,尋找安身之處是當務之急。後來,在陳澤等張炎的部屬和老朋友的幫助下,鄭坤廉帶著孩子乘坐機帆船偷渡到了澳門。日本投降後,1945年9月,鄭坤廉到了香港。
回到香港後,鄭坤廉一家住在她的七妹鄭坤恥家。當時,香港國民黨的報紙污衊鄭坤廉為‘女匪首’,在十萬大山打游擊,懸賞50萬捉拿她。所以她很低調,但仍舊堅強地參與香港的民主活動,協助何香凝女士工作。
丈夫慘遭殺害並沒有把她壓垮,相反更磨練了她的意志,她懷著滿腔悲憤繼續丈夫未竟的事業——為民主而奮鬥。後來鄭坤廉的工作也越來越順利了,和進步人士一起在香港開辦了南光中學,專門收容從南路逃出的人員並使他們的子女能受到教育。”
1949年春,當年逃亡香港的眾多民主人士紛紛北上籌備新中國的誕生,鄭坤廉也應邀前往,她走水路至遼寧營口上岸後,再入關到北平(現北京)。
1950年5月,鄭坤廉女士去世,終年43歲,安葬在十九路軍墳場。1957年,黨和政府將張炎的遺骸從廣西接回廣州,與鄭坤廉女士合葬於廣州銀河公墓,兩位革命的伴侶再次走到了一起。

興辦教育

1932年結識了愛國將領張炎,不久便結了婚。婚後,他倆所想的不是怎樣去度蜜月,而是想如何去培養南路人才。當時廣東南路農業落後,稻穀和果木、雜糧每年收成很低,品種甚劣。他倆有意振興農業,於是利用十九路軍對張世德的撫恤金,創辦了世德農業職業學校,校址設在梅菜五里營。抗戰初起,梅菜屢遭日機轟炸,張炎便把學校遷回家鄉吳川樟山,鄭坤廉亦隨往主持校務。學校所聘請的教師,均經鄭坤廉親自介紹,這些教師多是農業專門人才,如郭定中、李冠英,都是中大農科畢業生。進步人士,則有周印心、李朝暉、周曼青等。該校辦了十屆,造就一批農業人才,畢業生在吳川、化州、廉江等縣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介紹的優良呂種,如稻穀大糯變原是粘米種,但收穫成數高,一吃起來像糯米軟滑可口。並改良了化州的橙汁飲料。世德學校既重視理論知識,也重視實踐經驗,這是他們夫婦的教育主張。
1942年春,鄭坤廉和丈夫從香港脫險到達韶關和桂林,稍後即返回吳川樟山,到家第二天,兩夫婦到職校巡視,讚揚能堅守崗位的教師鼓勵學生們艱苦學習,力求上進,指出抗戰越接近勝利,越會艱難,勉勵學生不要怕苦,以迎接抗日勝利的來臨。夫婦倆提出辦農業職業學校固然需要,但吳川化州縣辦普通中學,大量培養輸送升大的人才更為需要。於是在1942年秋季呈請省教廳,把世德農校改為世德中學,招收高國中學生入學。這一介議,得到張發奎、李濟深、蔡廷鍇、蔣光鼐幾位將軍的贊同,故很快得到省教廳的批准。於是從新組織校董會,張炎任董事長,鄭坤廉任董事。除職員就地取村外,教師均由鄭坤廉親自到湛江物色,或函約表其來校執教。並訂出獎勵勤學苦練的辦法。張炎每天必來校巡視兩三次,鄭坤廉則經常來校對學生講話。
鄭坤廉從不計較家庭產業,她對辦學既出錢又出力,張炎只有八十畝薄田谷租收入,全部拿出來做世德學校的經費,不足之數,他倆 就在湛江向富商許愛明、張明西、龐鼎元等募捐,富商亦知張炎之為人,不待啟齒,即樂意解囊相助。學校經濟雖然困難,但鄭坤廉與丈夫仍然訂出獎學谷辦法,凡學生操行甲等的均給以獎勵,或免全費、免半學期學谷尤其是對樟山的子弟,凡家境清貧而學有成績的均受到資助。坤廉夫婦希望能在世德中學培養出很多大專學生。
在福建人民政府失敗後,他們夫婦曾到西歐及蘇聯考察學習,他們對蘇聯的教育很感興趣。坤廉認為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不能人書本到書本,而應該從書本到實踐,又反過來從實踐回到書本,互相印證,從而得到真理,認識真理。坤廉對教育的認識,也直接影響著張炎將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