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早年生活,初入皇宮,後位之爭,臨朝稱制,恩施天下,明辨冤獄,功垂竹帛,去世,軼事典故,吉夢天相,戒飭宗族,險殺杜根,丟失西域,對羌弊政,信用宦官,賣官之先,人物評價,總評,歷代評價,家族成員,史書記載,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鄧綏五歲,太傅夫人很愛她,親自為她剪髮。夫人年高眼睛不大好,誤傷鄧綏前額,鄧綏忍痛不吭聲。左右看到的感覺奇怪就問鄧綏,鄧綏說:“不是不痛,太夫人憐愛我為我斷髮,不忍傷老人心意,所以忍受了。”鄧綏六歲能讀《史書》,十二歲通《詩經》、《論語》。她哥哥們每讀經傳,往往注意提出問題。她的志趣在研究詩書典籍,而不問居家事務。她媽媽常常批評她,說:“你不習女工以供服飾之用,卻另外一心向學,難道你要當博士嗎?”鄧綏聽母親的話,白天操練女紅,晚上就誦讀經典,家人叫她為“諸生”。她父親
鄧訓認為她與眾不同,無論大小事,往往和她詳細計議。
初入皇宮
永元七年(95年),鄧綏與諸家女子一同選入宮中。她身長七尺二寸,姿色十分美麗,出類拔萃,左右都很驚訝。
永元八年(96年)冬,鄧綏入掖庭為
貴人,時年十六。恭謙肅穆,小心謹慎,一舉一動,有規有矩。奉侍陰皇后日夜戰戰兢兢。與同列的妃嬪應接慰藉,常常克己體下,即使是宮人僕役,都加恩施惠。和帝深深地嘉許她的行為,鄧綏有病,特許她母親和兄弟入宮服侍醫藥各事,而且不限定留宮的日數。鄧綏對和帝說“:宮中禁地至為重要,而使外家的人久留禁宮之地,對上來說讓陛下蒙有偏袒私幸的譏諷,對下來說使我獲得不知足的誹謗。上下兩相受損,我實在不情願啊!”和帝說“:別人都以經常能到禁宮走走為光榮,而你卻反以為憂慮,深深地自我抑制寧願吃虧,真是難能可貴而為人們所做不到的啊!”每有宴會,眾妃嬪貴人爭著打扮修飾,金釵簪珥光采奪目,裳衣羅綺鮮明照人,而鄧綏獨著素裝,沒有修飾,樸質無華。她的衣服有與陰皇后同顏色的,即刻變易它裝。假使與陰皇后同時進見和帝,則不敢正坐而離位站立,走的時候也是弓著身軀以示卑猥。和帝每有所垂問,常表現遲疑而後對答,不敢在陰皇后之前爭著發言。和帝了解鄧綏用心良苦而曲體人情,感嘆地說:“修身進德之費心勞力,竟是這樣的艱難嗎?”後來漢和帝對陰皇后日漸疏遠,每當鄧綏被召,往往稱疾不應。這個時候和帝多次失去皇子,鄧綏擔心繼嗣無人,常垂淚嘆息,選進眾多美女進獻給和帝,以應帝之愛心並企獲得子嗣。
後位之爭
陰皇后見鄧綏德望稱譽一天比一天高漲,不知怎么辦,就造祝詛,求鬼神加害於鄧綏。和帝有一次臥病很危險,陰皇后曾秘密地說:“我一旦得志,決不讓鄧氏再有什麼人留下,一定絕根。”鄧綏聽到,對左右流涕說:“我用盡誠意侍奉皇后,不料竟得不到她的庇佑,而將獲罪於天。婦人雖無從死之義,然武王有疾,
周公以身為武王請命;楚昭王病,越姬實現昔日心誓,自殺從死。我惟有一死上以報皇上的恩寵,中以解除我鄧氏宗族的災禍,下不讓陰皇后蒙受把我弄成人彘的譏諷。”鄧綏立即要飲藥自殺,宮人趙玉堅決進行阻止,並謊稱適才有使者來,說皇上的病己經好了。鄧綏信以為真,便打消了自殺的念頭。第二天,漢和帝病果然好了。
永元十四年(102年)夏,陰皇后因搞巫蠱活動而廢黜,鄧綏請求挽救沒有成功,漢和帝便更屬意於鄧綏。鄧綏更加說自己的病十分嚴重,深居閉戶以絕和帝之召幸。這時管事人奏請重立皇后,漢和帝說:“皇后之尊,與我皇帝位同一體,同等貴重,承祀宗廟社稷,為天下母,不容易啊!只有鄧綏品德為後宮之首,才可以當得起。”到冬天,立鄧綏為皇后。再三推辭謙讓,然後登皇后位。親手寫好謝恩的奏書,深深陳述自己德行菲薄,不足以充當君王妻室的人選。這時,四方諸侯之國,貢獻方物,爭求得珍貴華麗之物,自鄧綏入主中宮,一律禁絕,歲時季節只要供給紙墨就行了。漢和帝每次想封爵鄧綏家族,鄧綏往往謙讓苦苦哀求不讓進行,所以鄧綏的哥哥
鄧騭在整個漢和帝之世不過是一位虎賁中郎將而已。
臨朝稱制
元興元年(105年),漢和帝駕崩,長子平原王劉勝以痼疾不得立,而諸皇子夭沒,前後以十數,後生的往往隱秘地養於人間。殤帝劉隆生下只百餘日,鄧綏迎立即皇帝位。尊鄧綏為太后,臨朝聽政。
和帝安葬後,宮人都歸園,鄧綏賜周、馮貴人策書說:“我與貴人托皇上的福蔭都配於後庭,一同享受歡樂,十有餘年。沒有更多的獲得幸福和庇佑,而先帝早棄天下,煢煢孤獨,失去了依靠,日夜悲傷,不能自已,現應當照老規矩分別歸於外園,慘郁凝結,徒增哀嘆,以前衛國
莊姜送歸妾《燕燕》之詩,泣涕長訣,分飛慘嘆的情景也是不能比擬的啊!今賜貴人王青蓋車,采飾輅,驂馬各一駟,黃金三十斤,雜帛三千匹,白越四千端。”又賜馮貴人王
赤綬,因沒有頭上步搖、環佩,加賜各一具。
當時剛剛遭到大的憂患,法規禁條沒有完備。宮中大珠一篋不見了,鄧綏想來,如果加以拷問,必定傷及無辜。於是親自檢閱所有宮人。冷靜仔細地察言觀色,偷竊者馬上就自首服罪。又和帝寵幸者吉成,駕車的一起冤枉吉成有挾邪弄巫蠱惑的壞事,於是下掖庭獄拷問審訊,供辭證言明白無誤。但鄧綏認為吉成常在先帝左右,平日待之有恩,尚無惡言,今竟反而如此,不合人情,便自己叫有關人等進行核實,結果,是駕車人自己所為。宮中沒有不嘆服的,認為鄧綏聖英明哲。
恩施天下
鄧綏常以鬼神難於徵信,太多的祭祀沒有好處。於是詔令管事人罷去不合典禮的諸祠官。又詔令赦免自光武帝建武以來所犯妖言巫惡,及馬、竇家屬所被禁錮永不得仕者,都免為平民。減去大官、導官、尚方、內者所管膳饈、擇米、刀劍、帷帳等一切服御珍膳靡麗難成的物件,如非供祀陵廟,稻粱米不得選擇,早晚一肉飯就行了。舊太官湯官常年要用二萬萬,鄧綏敕令停止,每日減少節省用費,自此裁去數千萬。郡國所貢納的物品,都減去半數以上。上林苑的鷹犬,一律賣掉。蜀郡、廣漢郡供進的金銀緣器以及九帶佩刀,一併不再上調。停止畫工三十九種。又御府、尚方、織室錦繡、冰紈、綺鄃、金銀、珠玉、犀象、王毒瑁、雕鏤等玩弄之物,都停止不作。離宮別館蓄積的米糧薪炭,一律省去。又詔令諸園貴人、宮人有宗室同族若體弱年高、不堪使用的,叫園監核實上報名冊,親自到北宮增喜觀檢閱詢問,聽他們自己決定去留,當日免除遣散了五六百人。
殤帝駕崩,鄧綏決定立安帝
劉祜,仍臨朝聽政。因接連遭受和帝、殤帝去世,老百姓苦於差役,殤帝康陵秘藏,諸喪葬工作,事事減省節約,只有常規的十分之一。
鄧綏詔令
司隸校尉、河南尹、南陽太守說:“往往看到前代外戚賓客,假借皇親權威,輕薄虛浮,以至濁亂奉公,為民惡患。毛病就在於執法怠惰鬆懈,不即時執行懲罰的緣故。今車騎將軍鄧騭雖胸懷敬順之志,而宗族廣大,姻戚不少,賓客奸詐狡猾,多數乾犯禁令憲章。應明白加以檢查整飭,不要相與寬容庇護。”從此親屬犯罪,沒有任何原宥赦免。鄧綏憐愍陰皇后因罪而廢,敕免因她而流放的親屬回原籍,赦令歸還資財五百餘萬。
明辨冤獄
永初元年(107年),封鄧綏母陰氏爵號太夫人為新野君,供湯沐邑萬戶。
永初二年(108年)夏,京師旱災,鄧綏親到洛陽官舍,審視記錄有否冤獄情況。有一囚徒實在沒有殺人被嚴刑拷問被迫認罪,瘦弱困頓被抬著來見鄧綏,他畏於官吏不敢申言,將要離去的時候,抬起頭像要訴說什麼。鄧綏察覺了,馬上叫轉來問他的情況,完全了解了他受冤枉的一切事實,立刻逮捕洛陽令下獄抵罪。鄧綏此行還沒有回到宮裡,天就下了
及時雨。
永初三年(109年)秋,鄧綏身體不舒服,左右的人憂慮惶恐,禱告神靈虔誠祝辭,希望能代命。鄧綏聽到,馬上譴責發怒,懇切地敕令掖庭令以下,只能向神靈謝過祈福,不得狂妄地生出一些不吉祥的言語。照過去的舊例,到歲末主上要對遣歸的衛士進行犒賞酒食,舉行驅陰導陽驅除疫鬼的大儺儀式。鄧綏認為陰陽不和,戎馬乾戈迭起,詔令饗宴不要設戲作樂,舉行大儺逐疫,減去侲子半數,一律不用象、駱駝等。豐年則恢復原來老樣子。太后自進入宮掖,跟著大家學習經書,兼習天文、算數。白天勤理王政,晚上就誦讀詩書,只怕發生謬誤,有乖典章制度,便博引廣選很多儒者如劉珍等及博士、議郎、四府掾史五十餘人,聚詣東觀校對審核傳記。事畢上奏御座,分別賜與葛布各不等。又詔令中官近臣在東觀受讀經傳,從而教授宮人,左右學習誦讀,早晚濟濟一堂。鄧綏母陰氏新野君去世之時,鄧綏親自服侍疾病,至於最後一息,哀毀憂損,超過一般情況。贈予長公主赤綬、東園秘器、玉衣繡衾,又賜布三萬匹,錢三千萬。鄧騭等堅決謙讓不受錢布。派司空持節維護喪事,一切儀式比照東海恭王的樣子,謚為敬君。鄧綏憂愁緘默居喪完了,久旱不雨,鄧綏接連三日到洛陽,審視記錄囚徒罪狀,清理出死罪三十六人,剃去頰鬚的二歲刑八十人,其餘減罪從死刑、刖右趾以下至
司寇的不等。
永初七年(113年)正月,開始入太廟,齋戒七日,賞賜公卿百僚各不等。十二日,參謁宗廟。率領命婦及群妾相助舉行禮儀,與皇帝交替親薦九獻,成禮而還。下詔令說:“大抵供薦新味,多半不適應節候,有的積養強行催化成熟,有的在萌芽狀態就採摘挖掘,味道還沒有形成就夭折而不得遂其生長,這難道是順應天時而培育萬物嗎?有的書上說:‘不到時候還沒有成熟的食物,有傷於人,不宜奉供養。’自今以往,奉祠陵廟及供御用之物,都要到了時節才貢上。”這樣,共省卻二十三種食物。自鄧綏臨朝,有十年水旱之災,四夷外侵,盜賊內起。太后每聽到老百姓饑荒,就通宵不能入睡,生活供給,親自減少或撤除,用以救濟災難困苦,所以天下恢復平靜,年歲還得到豐收。
功垂竹帛
元初五年(118年),平望侯劉毅,以鄧綏在政治上做了很多好事,想趁早讓他們有所記載,便上書安帝說:“我聽說《易經》上記載伏羲神農的事跡,而皇德昭著;《書經》上記述唐堯虞舜的事跡,而帝道崇高,所以,一定要把功業書之於竹帛,把德音留之於管弦。我考慮皇太后秉賦大聖的英姿,體現天地的厚德,蹤齊舜妻娥皇、女英,跡比文王母大任,武王母大姒。孝悌仁慈,允恭節約,杜絕奢侈溢浪的根源,防止抑制逸樂貪慾的苗頭。正位於內宮,流風化被四海。到和帝元興、殤帝延平之際,國無太子皇儲之副,太后仰觀天象,參照人譽,迎立陛下為天下主,漢室永安,四海平靜。又遭水災,廩賑饑荒。施恩元元百姓,冠蓋交路。菲薄衣食,為群下表率。減少膳事,解除車馬,以贍養黎民大眾。惻隱存心,若保赤子。克己引咎,顯揚卑微。崇尚安和之政,布施寬恕之教。封國除滅了的把它復興起來,世系斷絕了的把它繼續起來,錄用功,恢復宗室。流放了的追赦還原籍,禁錮了的復為平民。施政不屬惠和的,思想上不加考慮;制度不合舊典的,朝廷內不與商議。大德洋溢,充塞於六合;洪澤豐沛,漫衍於八方。華夏和樂向化,戎狄混同歸併。大功著稱於大漢,碩惠厚加於生民。高高的功業,可以聞而不可以攀;蕩蕩的勳績,可以歌而不可以名。古代的帝王,設左史以記事,置右史以記言;漢室的舊制,每世都有史事的記載。道有低有崇,治績有進有退。假使善政不記述,細小災異卻總把它寫下來,這便是唐堯商湯有洪水大旱的責任,而無各種事功都興盛吉祥嘉天之美德;殷高宗祭成湯雉飛鼎耳而句隹,成王疑周公而有雷電大風的變異;卻無視高宗修德而殷中興,成王改過幾致刑措的康寧之功。上考《詩經》、《書經》,虞舜嬪
娥皇、
女英二妃,周室有后稷母姜女原、文王母大任、武王母大姒三母,修行佐德,送迎不出門,見兄弟不過門限。從來沒有內遭家難,外遇災害,總攬萬機,規劃營造天地萬物,功德高大像今皇太后。應當命令史官著《長樂宮注》、《聖德頌》,廣布宣揚炫耀,把她的勛德勒金刻石,高懸如日月之明,垂之永遠,以表示陛下淳厚的孝心。”安帝採納了劉毅的建議。
去世
永寧二年(121年)二月,鄧綏臥病日漸嚴重,便乘輦到前殿,見侍中、尚書,並北至太子新近所修繕的宮室。返還,大赦天下,賞賜諸園貴人、王、主、群僚錢布各不等。詔令說:“我以無德,母儀天下,而天不祐我,早遭大憂。殤帝延平之際,海內無主,平民厄運,國家危於累卵。我勤勤懇懇,一片苦心,不敢以萬乘之國為兒戲,上求不欺天愧對先帝,下求不違背民意有負本心,至誠在於賑濟安度眾生,安定劉氏天下。自己覺得應當徹底感動天地,蒙受福祚,而和帝、殤帝、新野君相繼去世,內外喪禍,傷痛不絕。近來老病沉重糾纏,長久不能侍祠宗廟,自奮力上原陵,加上咳塞唾血,以至不起。生死存亡,壽命大限,是無可奈何的。公卿百官,應勉力盡忠恪慎,輔助朝廷。”鄧綏三月十三日去世,在位二十年,享年四十一。三月二十六日與和帝合葬順陵。
軼事典故
吉夢天相
鄧綏曾經夢見伸手摸天,浩浩蕩蕩,一色碧青,好像有鐘乳一樣的東西,她便抬起頭吮吸吞飲。問解夢的人,回答說唐堯夢見攀天而上,商湯夢見天而舔天,這都是聖王成事之前的徵兆,吉不可言。又有看相的見了鄧綏,詫異地說“:她的骨相和商湯的一樣,多奇多貴。”家裡的人暗暗高興而不敢聲張。鄧綏的叔叔鄧陔說“:平常聽說存活一千人的人,他的子孫一定受到封爵。我哥哥鄧訓為(河堤)謁者,使修石臼河,每年存活數千人。天道可信,家裡一定會得到福蔭。”以前太傅鄧禹曾感嘆地說“:我統帥百萬之眾,從來沒有亂殺過一個人,我的後代必定有發達的。”
戒飭宗族
清代
焦秉貞所畫《歷朝賢后故事圖》中第四幅就是和熹鄧綏的戒飭宗族圖。
鄧綏對自己娘家的人要求非常嚴格,曾經下詔給司隸校尉及家鄉的河南尹、南陽太守說:“每當看到前代的外戚賓客,常常有假借威權,胡作非為,甚至干擾公務的,成為民間之害。責任之一就是官吏對他們執法懈怠,不敢管理的緣故。如今車騎將軍鄧騭等雖無過失之處,可外戚家子弟眾多,姻親又廣,難免會有賓客親屬違法亂紀之事。凡是遇到這種情況,你們必須嚴格處理,不得寬容枉法。”
鄧綏認為,要想使皇室外戚子弟不招破敗之禍,最重要的是要加強對他們的教育,讓他們讀書。
元初六年(119年),鄧綏下令將漢和帝的弟弟濟北王、河間王家中子女,年齡在五歲以上的四十多人,和鄧氏近親子孫三十多人召到京師,為他們專門辦起了一所學校。請了老師為他們教授經書,鄧綏還親自監督他們學習。年紀太小的,都專設師傅,讓他們到宮內親加教導。鄧綏對親屬們說:“我為什麼要為子弟們做這樣安排呢?這是因為當前風氣不正,投機取巧,不肯學習,經書不傳。如果不加以引導教育,情形將會更糟。所以我要褒崇聖人之道,以端正世間風俗。平日吃穿講究,出門有排場,可說到知識,竟然一字不識。這就是禍敗滅家的原因呀。我的祖父當年既有武功載於史冊,又以文德教化子孫,因此使子孫後代都能約束行為,不違法亂紀。如今能夠使你們上溯祖宗的遺願,下念我的心意,我也就心滿意足了。”
鄧康因鄧綏長期臨朝聽政,鄧氏一族遍布朝堂,屢屢上書勸諫鄧綏崇公抑私,言辭懇切,然而鄧綏並未聽從。鄧康心裡很是害怕,假託有病不入宮朝拜。鄧太后派宮婢去查問原委。當時宮裡的婢女出入,多說好說歹,有毀有譽,其中年紀大的在宮裡時間長的都稱中大人。鄧太后所派遣的是鄧康家以前的婢女,她也自己通報自己為中大人。鄧康知道後,責罵她說:“你是我們家出去的婢女,你敢於這樣嗎?”婢女發怒,還說鄧康詐言稱病出言不遜。鄧太后便免去鄧康的官職,遣送歸國,且除去他的宗籍。
由於鄧綏的約束教育,鄧氏子弟都比較守法。她哥哥鄧騭的兒子
鄧鳳接受人家賄賂,事情被揭露出來後,鄧騭將妻子和兒子頭髮剃光,以謝罪天下。這在封建社會中確是少見之事,是與鄧綏嚴格約束外戚是分不開的。
險殺杜根
鄧綏長期執政,安帝年歲漸長卻仍不還政。郎中
杜根認為安帝長大了,應該親自處理政務了,就和同時郎一起上書直接進言。鄧綏很生氣,逮捕了杜根等人,下令用白袋子裝著,在大殿上活活打死。執法的人因為杜根的名氣,私下告訴行刑人打的時候不要太用力,打完就用車把杜根接出城,杜根得以甦醒過來。鄧綏命令人來檢查,杜根就裝作假死,裝了三天,直到眼睛裡生了蛆,鄧綏以為他死了,這才得以逃跑,到宜城山里做了一個酒保。平原郡吏
成翊世也因為諫言過鄧綏歸政而獲罪。
後世譚嗣同就曾經在《
獄中題壁》以鄧綏專權險殺杜根之事影射慈禧太后:“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丟失西域
鄧綏執政時期,西域背叛。漢安帝永初元年,西域多次包圍都護任尚、段禧等人,朝廷因為西域艱險遙遠,難以接應和趕赴,下詔撤去都護,自此就放棄了西域。這使得北匈奴趁機又收服統管西域各國,聯合進犯東漢邊境有十多年。
對羌弊政
鄧綏執政時期東漢爆發了羌亂。鄧太后一度以其兄鄧騭為主帥,征西校尉任尚為副帥,率領部隊總共五萬人駐守漢陽。然而幾千鐘羌人竟然先在冀縣西邊打敗了鄧騭的軍隊,殺了一千多人。之後鄧騭派任尚等率領各郡的部隊與滇零等幾萬人在平襄交戰,結果任尚的軍隊大敗,犧牲的有八千多人。這兩次大敗直接導致滇零等得以侵入趙、魏、益州等地區,並殺害漢中太守董炳,接著入侵抄掠三輔,切斷隴中道路。湟中各縣一石糧食竟賣到一萬錢,死亡的百姓不可勝數。而朝廷沒有能力制止,而且運輸非常困難,於是只能讓鄧騭班師。然而對此負有主要責任的鄧騭因有鄧太后的庇護,不僅沒有被處罰,竟然還由車騎將軍升為大將軍。
而鄧騭作為把持朝政的大將軍,不僅不積極地平息羌亂,反而試圖放棄軍事要地涼州,最終因虞詡反對才沒有放棄。然而鄧騭兄弟因虞詡反對了鄧騭的意見而不服,竟然想陷害虞詡。之後朝歌數千人作亂攻殺長吏,連年不散,州郡不能禁止,於是就以
虞詡為朝歌長。
羌人轉盛後,因為邊境的官員大多是內地人,並沒有防守和作戰的想法,都忙著上書要求遷徙郡縣躲避敵人入侵和危險。鄧太后主政的朝廷予以批准,於是大量邊境的百姓被迫遷徙。然而很多百姓留戀故土,不願意離開,於是就割掉他們的莊稼,拆掉他們的房屋,平掉軍營土障,毀掉積聚的財物。當時連續乾旱,又有蝗災,發生饑荒,加上驅趕迫促,搶劫掠奪,百姓顛沛流離,四下分散,路上不斷有人死亡,有的人丟下老人小孩,有的人給人當僕人和妾,損失有一大半。這不僅破壞了東漢方面的防禦力量,還惡化了當地百姓的處境,令本處天災的他們雪上加霜。
鄧太后主政期間因為政策不當,使得羌亂的規模一度越來越大,整整持續了11年才得以平定。從羌人反叛以後十多年間,戰爭連續不斷,軍隊疲憊不堪。軍隊的耗費,加上輾轉運輸,用掉二百四十多億,府庫完全空虛,而且影響到內地各郡。邊境地區死亡的百姓無法計算,并州、涼州這兩個州已到耗空的境地。
范曄在《後漢書》中也批評了鄧綏執政時期的對羌政策。
信用宦官
鄧綏女主稱制後,她不接見公卿,用宦者做常侍,小黃門通令兩宮,導致了東漢的宦官逐漸做大,權傾天下。
賣官之先
鄧綏執政時期因為國用不足,允許人用錢或谷買得關內侯、虎賁羽林郎、五大夫、官府吏、緹騎、營士等官爵,此舉開東漢賣官鬻爵之先例。范曄在《後漢書》中斥責了這一行為。
人物評價
總評
在鄧綏的治理下,東漢國家經濟在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下仍能獲得復甦,社會漸漸安定。鄧綏執政期間,她日夜操勞,躬自處置,增收節支,減輕賦稅,救濟災民,終使歲還穰豐。她聽從虞詡等人良策,以赦免戰俘、安撫和談的辦法轉守為攻,使羌人暴動得以平息。然而如前所述,鄧綏執政期間喪失西域。同時她應對羌亂的政策失當,致使羌亂一度越來越嚴重,雖然最後經過長期戰事得以平定,卻也使得東漢在永元之隆的鼎盛之後不可避免地走向下破路,《後漢書》中范曄也認為“惜哉寇敵略定矣,而漢祚亦衰焉。”鄧綏執政期間宦官做大,也間接導致了東漢後期的宦官專權。另外對鄧綏執政期間強行將邊民內遷以及首開賣官先例等事,《後漢書》中范曄也做了尖銳的批評。
歷代評價
劉毅:“伏惟皇太后膺大聖之姿,體乾坤之德,齊蹤虞妃,比跡任、姒。孝悌慈仁,允恭節約,杜絕奢盈之源,防抑逸欲之兆。正位內朝,流化四海。及元興、延平之際,國無儲副,仰觀乾象,參之人譽,援立陛下為天下主,永安漢室,綏靜四海。又遭水潦,東州饑荒。垂恩元元,冠蓋交路,菲薄衣食,躬率群下,損膳解驂,以贍黎苗。惻隱之恩,猶視赤子。克已引愆,顯揚仄陋。崇晏晏之政,敷在寬之教。興滅國,繼絕世,錄功臣,復宗室。追還徙人,蠲除禁錮。政非惠和,不圖於心,制非舊典,不訪於朝。弘德洋溢,充塞宇宙;洪澤豐沛,漫衍八方。華夏樂化,戎狄混並。丕功著於大漢,碩惠加於生人。巍巍之業,可聞而不可及;蕩蕩之勛,可誦而不可名。”
范曄《後漢書·皇后紀》:“鄧後稱制終身,號令自出,術謝前政之良,身闕明辟之義,至使嗣主側目,斂衽於虛器,直生懷懣,懸書於象魏。借之儀者,殆其惑哉!然而建光之後,王柄有歸,遂乃名賢戮辱,便孽党進,衰斁之來,茲焉有徵。故知持權引謗,所幸者非己;焦心恤患,自強者唯國。是以班母一說,闔門辭事;愛侄微愆,髡剔謝罪。將杜根逢誅,未值其誠乎!但蹊田之牛,奪之已甚。”
范曄《後漢書·孝安帝紀》:論曰:孝安雖稱尊享御,而權歸鄧氏,至乃損徹膳服,克念政道。然令自房帷,威不逮遠,始失根統,歸成陵敝。遂復計金授官,移民逃寇,推咎台衡,以答天眚。既雲哲婦,亦“惟家之索”矣。
范曄《後漢書·西羌傳》:和熹以女君親政,威不外接。朝議憚兵力之損,情存苟安。或以邊州難援,宜見捐棄。或懼疽食浸淫,莫知所限。謀夫回遑,猛士疑慮,遂徙西河四郡之人,雜寓關右之縣。髮屋伐樹,塞其戀土之心。燔破貲積,以防顧還之思。於是諸將鄧騭、任尚、馬賢、皇甫規、張奐之徒,爭設雄規,更奉征討之命,徵兵會眾,以圖其隙。馳騁東西,奔救首尾,搖動數州之境,日耗千金之資。至於假人增賦,借奉侯王,引金錢縑彩之珍,征糧粟鹽鐵之積。所以賂遺購賞,轉輸勞來之費,前後數十巨萬。或梟克酋健,摧破附落,降俘載路,牛羊滿山。軍書未奏其利害,而離叛之狀已言矣。故得不酧失,功不半勞。暴露師徒,連年而無所勝。官人屈竭,烈士憤喪。段熲受事,專掌軍任,資山西之猛性,練戎俗之態情,窮武思盡飆銳以事之。被羽前登,身當百死之陣。蒙沒冰雪,經履千折之道。始殄西種,卒定東寇。若乃陷擊之所殲傷,追走之所崩籍,頭顱斷落於萬丈之山,支革判解於重崖之上,不可校計。其能穿竄草石,自脫於鋒鏃者,百不一二。而張奐盛稱“戎狄一氣所生,不宜誅盡,流血污野,傷和致妖”。是何言之迂乎。羌雖外患,實深內疾,若攻之不根,是養疾疴於心腹也。惜哉寇敵略定矣,而漢祚亦衰焉。嗚呼。昔先王疆理九土,判別畿荒,知夷貊殊性,難以道御,故斥遠訴華,薄其貢職,唯與辭要而已。若二漢御戎之方,失其本矣。何則。先零侵境,趙充國遷之內地。煎當作寇,馬文淵徙之三輔。貪其暫安之勢,信其馴服之情,計日用之權宜,忘經世之遠略,豈夫識微者之為乎。故微子垂泣於象箸,辛有浩嘆於伊川也。
《東觀漢記》:“鄧太后性不好淫祀。”
謝采伯:“後漢止三宗九帝,皆幼沖。一百十八年,政歸母后,幸竇鄧之賢,內外扶持,無大變故。”
李廷機:“鄧太后攝政,朝野頗安寧。”
蔡東藩:“鄧後以賢德見稱,跡其行誼,殆亦得半失半,瑜不掩瑕。和帝崩後,應援立嗣以長之大經,諮詢群臣,然後定議,奈何遽以生經百日之嬰兒,驟使嗣位?謂非貪立幼主,希攬政權,其誰信之?及幼主已殤,又徒與親兄定策,迎立清河王子祜,一朝元首,乃出自兄妹二人之私意,試問國家建置三公,果何為乎?且臨朝未幾,即封兄弟四人為侯,違反祖制,專顧私親,而其他之煦煦為仁,轉不足道。”
家族成員
祖父:鄧禹
父:鄧訓
母:陰氏
丈夫:漢和帝劉肇
兄弟:鄧騭、鄧京、鄧悝、鄧弘、鄧閶
史書記載
《後漢書·卷十·皇后紀第十》有傳。
《資治通鑑》、《東觀漢記》、《太平御覽》亦均有事跡記載。
影視形象
年份 | 電視劇/電影 | 飾演者 |
---|
1983 | | 沈冰凝 |
2007 | | |
201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