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鄧勇
- 別名:鄧曦澤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四川省瀘州市瀘縣
- 出生日期:1973年1月
- 職業:學者
- 性別:男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著述,著作,主要論文,科研項目,
人物經歷
學習經歷:1988年國中畢業,考入四川省瀘縣師範學校,1991年7月畢業。同年8月參加工作,在老家鄉村國小和中學教書。
工作期間,參加四川自考,自學成才,分別於1993年6月和1996年6月獲漢語言文學專業專科和本科學歷。
2001年考取四川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2004年獲哲學碩士學位。
2004年考取武漢大學哲學學院中國哲學專業博士研究生,2007年獲哲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1991年8月至2001年7月在四川省瀘縣玄灘鎮曾觀國小和塗場國小任教。
2007年8月-2009年4月,雲南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教員。
2009年5月— ,四川大學政治學院教員;教授;碩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
以“問題+方法+效用”為基本方法論,進行問題研究,尋求有效方法推進問題的解決。在方法上,追求論證與分析,走科學化道路。
主要貢獻
著述
(截止2017年1月)
學術上,以面對問題本身為理念,以“問題+方法+效用”為基本方法論,推崇問題研究,追求論證與分析,走科學化道路。同時,有跨學科研究傾向,在哲學、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學、教育學等領域均有研究成果。
出版專著4部;在《哲學與文化月刊》(A&HCI來源期刊)、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英文期刊)、《學術月刊》、《讀書》、《哲學動態》、《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農業經濟問題》、《中國高等教育》,《儒教文化研究》(韓國)、《文化中國》(加拿大)、《鵝湖》(台灣)、《國際社會科學雜誌》(中文版)、《中國哲學史》、《江海學刊》、《學海》、《學術界》、《道德與文明》、《現代哲學》、《孔子研究》、《四川大學學報》、《思想戰線》、《華南師範大學學報》、《雲南大學學報》、《齊魯學刊》等國內外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其中,A&HCI來源期刊論文1篇;英文論文2篇;《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全文轉載1篇;《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全文轉載1篇;《人大複印資料》轉載6篇(含文摘2篇)。
著作
1.《文化復興論——公共儒學的進路》(47.5萬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首版。
2.《現代古典學批判——以“中國哲學”為中心》(34萬字),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4月首版。
3.《衝突與協調——以春秋戰爭與會盟為中心》(67.6萬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首版。
4.《唯思想不可隨波逐流》(27萬字),北京:東方出版社,2017年1月首版。
《文化復興論——公共儒學的進路》產生了積極、良好和廣泛的社會反響,已有專題評論8個:
(1)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2011年第4期(p656-664),Higher Education Press, Springer Press 2010發表英文書評,LUO Lijun: Revival of Culture:The Approach of Public Confucianism(英文4000詞,中文6000字),認為“為卸下以西解中之鐐銬,鄧曦澤從兩方面重塑文化自主性:其一,運用嚴格而系統的分析方法;其二,從公共交往視角為歷史文化的價值亦即為文化復興建構了堅實的生存基礎”,使歷史文化“走向更加廣闊的社會生活,發揮促進公共交往的作用。
(2)《光明日報》2013年1月20日第5版發表書評,戴榮里:《歷史文化與文化復興》,認為《文化復興論》“是一本有理論勇氣和創新思想的書,且是一本有前瞻性的書”,而該書“與眾不同之處,還在於其嚴格的論證方式”。
(3)《文化復興論》出版當月,《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12月29日第10版)即作出推薦,認為該書提出的文化復興方案——公共儒學進路,“將理論建構、歷史鉤沉與現實分析相結合,不僅完成了中體西用、內聖開新等方案所未完成的任務,更可為中華文化復興提供理論論證和策略支持”。
(4)《中國哲學史》2010年第1期(p52)刊登《文化復興論》的長篇書訊,認為該書正確評價了歷史文化的功能,並指出該書具有兩大特點:“其一,從公共交往角度討論了歷史文化的價值,從而為文化復興建構了堅實的生存基礎;其二,運用了嚴格而系統的分析方法”,有助於走出“歷史的玩偶化”。
(5)《博覽群書》2010年第2期(p89-91)發表書評《讓歷史回歸本位——讀鄧曦澤〈文化復興論〉》,認為《文化復興論》“從生存結構出發,從個體生活到公共交往,以嚴格的方式論證出歷史文化促進公共交往的功能。這種功能不是後人追加給歷史文化的,而是其本有的”,從而“讓歷史回歸了本位”。
(6)北京大學著名學者汪丁丁教授在《新世紀周刊》2010年第5期(p95)“財新薦書·新經典閱讀”欄目中,對《文化復興論》作了專門推薦,認為該書“格調直率”,為文化復興提供了自己的獨特方案。
(7)《社科縱橫》2010年6期之書評,雷傳平:《論證的巡航——讀鄧曦澤〈文化復興論〉》(p125-126),認為“古代學者以及大多數現代學者的著述都缺乏嚴格性”,而《文化復興論》的“特色不只在於該書為‘歷史文化有什麼用’這個問題提供了一種新的解答,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新的解答是用嚴格的論證證明出來的”,“這正是該書真正有價值的地方”。
(8)《中國儒學年鑑2010》將《文化復興論——公共儒學的進路》列為獨立詞條(p136)
主要論文
(均系獨立完成。)
49.《論事實與價值的數學關係及其實踐意義》(17千字),《倫理學研究》(CSSCI)2015年第3期
48.《加強大學教育基本能力訓練》(5千字),《中國高等教育》(CSSCI)2015年第9期
47.《“李約瑟問題”還是“任鴻雋問題”》(3千字),《讀書》(CSSCI)2015年第2期
46.《公共利益與公共正義——基於“歷史材料+科學方法”的研究範式》(12千字),《江漢論壇》(CSSCI)2014年第12期【社會反響: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政治學》2015年第2期全文轉載】
45.《中華文明的斷裂與賡續——基於知識生產的視角》(16千字),《江海學刊》(CSSCI)2014年第6期
44.Criticism of the Theory of Motivation(7600 words),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China 2014(3)
43.《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成功的原因、普遍機制及其走勢——從“唯利是圖”到“義利兼顧”》(24千字),《農業經濟問題》(CSSCI)2014年第9期【社會反響: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2014年第12期全文轉載】
42.《以史為鑑如何可能——基於知識生產的視角》(12千字),《天津社會科學》(CSSCI)2014年第2期
41.《和平崛起如何可能——以齊國稱霸為例》(10千字),《社會科學戰線》(CSSCI)2014年第3期
40.《為誰而戰:對內治理與對外競爭的關係——基於“歷史材料+科學方法”的研究範式》(18千字),《華南師範大學學報》(CSSCI)2014年第1期
39.《反對霸權主義如何可能》(14千字),《思想戰線》(CSSCI)2014年第1期
38.《加爾通與美帝國:誰是贏家?》(11千字),《讀書》(CSSCI)2014年第1期
37.《論大國交戰函式——基於“歷史材料+科學方法”的研究範式》(17千字),《社會科學》(CSSCI)2013年第12期
36.《問題研究與文本研究——基於知識生產視角的學術方法論探討》(14千字),《中國人民大學學報》(CSSCI)2013年第5期
35.《法治反腐、理性反腐、科學反腐——關於反腐敗的若干思考》(23千字),《廉政文化研究》2013年第4期
34.《發現理論還是驗證理論——現代科學視域下歷史研究的困境及出路》(16千字),《學術月刊》(CSSCI)2013年第4期
33.《動機論及其困境——關於道德判斷根據的考察之一》(13千字),《哲學動態》(CSSCI)2013年第1期【社會反響: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倫理學》2013年第4期全文轉載;《哲學文摘》2013年第2期轉載】
32.《論和平函式與和平係數——關於和平程度的計算法》(14千字),《江海學刊》(CSSCI)2012年第5期【社會反響:《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2年第6期全文轉載】
31.《反腐新思維:以利益背反打破攻守同盟》(14千字),《廉政文化研究》2012年第1期
30.《現代學術的異化及其匡正》(11千字),《學術月刊》(CSSCI)2011年第12期
29.On the Problem of the Meaning of Life in “Chinese Philosophy”(中文16千字),載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2011年第4期,(China) Higher Education Press, (German) Springer Press 2011
28.《論春秋時期的代理戰爭》(10千字),《雲南大學學報》(CSSCI)2011年第6期【社會反響:《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2年第3期全文轉載】
27.《論意願論及其普遍有效性——關於道德判斷根據的考察之四》(13千字),《江海學刊》(CSSCI)2011年第5期【社會反響: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B8《倫理學》2012年第1期全文轉載。】
26.《論效果論及其不足——關於道德判斷根據的考察之二》(10千字),《道德與文明》(CSSCI)2011年第4期
25.《政權的來源合法性與治理合法性——論中國古代的政權合法性觀念》(22千字),《儒教文化研究》第16輯(韓國成均館大學,國際版,2011年8月)【因編輯疏誤,此文署本名“鄧勇”】
24.《正德利用厚生:從政治合法性到儒學公共性》(足本33千字),《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第3期;刪節本(21千字)載龐朴主編:《儒林》第二輯,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6年4月,另載乾春松編:《儒家、儒教與中國制度資源》,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
23.《走出歷史的玩偶化——以古今對百家爭鳴的評論為例》(17千字),《廣西師範大學學報》2011年第1期,亦載《文化中國》(加拿大,中文季刊)2011年2期
22.《歷史的安居——中國傳統建築復興的可能性》(8千字),載秦紅嶺主編:《建築倫理與城市文化》第二輯,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1年3月
21.Problem and Method: The Possibility of Comparative Study — Using "Lun Liujia Yaozhi" as an Example(英文論文,以中文計,19千字),載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2010年第4期,(China) Higher Education Press, (German) Springer Press 2010
20.《親情:家庭責任製成功的關鍵及其啟示》(16千字),《哲學與文化月刊》(台灣,A&HCI來源期刊)2010年第3期
19.《論“中國哲學”的意義困境》(17千字),《四川大學學報》(CSSCI)2010年第3期【此文最初發表於陳明、朱漢民主編《原道》第十二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又以《生活意義的困境——論“中國哲學”何去何從》(題目系編輯所改)為題發表於《文化中國》(加拿大,中文季刊)2006年第2期;後又經修改,發表於《四川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在中文稿的基礎上,經改寫,以On the Problem of the Meaning of Life in “Chinese Philosophy”為題,發表於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2011年4期,(China) Higher Education Press, (German) Springer Press 2011】
18.《學術定量化:最不壞的選擇》(6千字),《博覽群書》2010年第8期
17.《中華認同的形成》(11千字),《國際社會科學雜誌》第17卷第1期,2010年第1期
16.《論以理殺人》(10千字),《道德與文明》(CSSCI)2010年第1期【社會反響:蘇德超《也論“以理殺人”——兼與鄧曦澤商榷》,載《道德與文明》2010年第4期】
15.《面對問題本身:問題、方法與效用——〈論六家要旨〉的啟示之一》(10千字),載陳明、朱漢民主編:《原道》第十六輯,北京:首都師大出版社2010年3月,亦為《文化復興論》的附錄1
14.《問題、方法與經典——《論六家要旨》的啟示》(之二)(16千字),《哲學動態》(CSSCI)2010年第6期【社會反響:《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0年11期,論點摘要】,此文亦為《文化復興論》的附錄2
13.《問題、方法與文獻——〈論六家要旨〉的啟示》(之三)(10千字),《現代哲學》(CSSCI)2010年第1期
12.《問題與方法:經典體系的建立與統緒——〈論六家要旨〉的啟示之四》(33千字),載徐鼎一主編:《藝衡》第二輯,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9年12月
11.《自我觀與自他觀——“中國哲學”言說方式之反思》(18千字),《華南師範大學學報》(CSSCI)2009年第6期【社會反響:《中國儒學年鑑2010》將此文作為獨立詞條】
10.《斷裂與傳承:中國現代學術的學統問題——以馮友蘭、蒙培元、黃玉順為例》(15千字),《學術界》(CSSCI)2009年第6期
9.《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取得成功的文化因素分析》(10千字),《農業經濟問題》(CSSCI)2009年第7期
8.《論儒家必為大一統的思想基礎》(11千字),《學海》(CSSCI)2008年第6期
7.《文化復興與制度支援——關於文化與制度的因果關係》(17千字),《文化中國》(加拿大,中文季刊)2008年第3期
6.《南轅北轍的現代古典學——以“中國哲學”為例》(11千字),《哲學評論》第六輯,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11月;亦載陳明、朱漢民主編:《原道》第15輯,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12月
5.《苦心孤詣求自證——從熊十力的言說方式看“中國哲學”的言說困境》(31千字),王中江、李村山主編:《中國儒學》第二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11月
4.《合法性、方法論、格義與言說方式之牽掛——從二00五年五月香港會議談起》(14千字),《鵝湖》(台灣)2005年第8期
3.《進退之間:孔子遭遇的困境》(5千字),《鵝湖》(台灣)2006年第5期
2.《反古思潮的“反古邏輯”批判:附論經濟決定論的“崇古邏輯”》(足本31千字),《儒教文化研究》第7輯(韓國成均館大學,國際版,2007年2月),(刪節稿,12千字),《齊魯學刊》(CSSCI)2008年第2期
1.《論德性與權力的斷然分離》(9千字),《中國哲學史》(CSSCI)2004年第2期【碩士期間發表,系以碩士論文《論內聖外王的心性論根據——兼論“內聖開出新外王”是否可能》之第九節為基礎,修改而成。此文亦發表於《文化中國》(加拿大,中文季刊)2004年第1期】
科研項目
1.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春秋政治文明研究——以戰爭與會盟為中心”
2.主持四川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研究專項項目(青年學術人才基金項目)
3.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衝突與協調——以春秋戰爭與會盟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