鄣公山會議

鄣公山會議

1936年春,閩浙贛省委為了總結各地游擊鬥爭經驗,統一各游擊區領導人思想,確定新的鬥爭方針,閩浙贛省委於1936年4月在皖贛兩省交界的鄣公山召開擴大會議。會議由關英主持。參加會議的有:關英、余金德、滕國榮、邵長河等部分省委委員,游擊區負責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鄣公山會議
  • 時間:1936年4月
  • 地點: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鄣公山
會議背景,會議方針和任務,會議內容,會議意義,

會議背景

1936年春,閩浙贛省委所屬的贛東北、涇旌寧宜、貴秋東等游擊區各地游擊隊相繼撤離本地區,匯集於鄣公山游擊根據地。為了總結各地游擊鬥爭經驗,統一各游擊區領導人思想,確定新的鬥爭方針,閩浙贛省委於1936年4月在皖贛兩省交界的鄣公山召開擴大會議。會議由關英主持。參加會議的有:關英、余金德、滕國榮、邵長河等部分省委委員,游擊區負責人。

會議方針和任務

開展廣泛的游擊戰爭,大力進行抗日宣傳,積極發動和組織民眾,發展黨的秘密組織,為鞏固和擴大以鄣公山為中心的皖浙贛邊游擊根據地而鬥爭。圍繞總的方針任務,會議從實際出發,對若干政策和策略作了調整:對土豪劣紳由一般消滅改為以罰款為主;對保甲長由鎮壓改為爭取利用,允許他們做“兩面派”;對城市商人允許他們來山區做生意,只要不搞破壞活動一律予以保護。
鑒於省委領導與鬥爭中心已轉移到皖浙贛邊界,會議決定將閩浙贛省委易名為皖浙贛省委,並組建直屬省委的皖浙贛獨立團。為了便於省委統一領導和各游擊區獨立堅持,會議根據當時的發展形勢,決定將皖浙贛邊游擊區重新劃分為5 大塊,即贛東北、皖贛、上浙皖、開婺休(後改為浙皖)、下浙皖。每塊游擊區設立黨的特委,作為統一領導機關,在軍事上設立軍分區,建立獨立營或游擊大隊。
為了充實和健全省委和各特委領導,省委決定以關英、余金德、滕國榮、王豐慶、李步新、劉敏標、邵長河、趙禮生、何英等人組成新的省委,以關英為書記,劉毓標為組織部長,滕國榮為宣傳部長,邵長河為少共省委書記。

會議內容

會議在認真總結經驗和詳細分析形勢的基礎上,決定如下事項:(1)確定了總的工作方針是:開展廣泛的游擊戰爭,大力進行抗日宣傳工作,積極發動與組織民眾,發展黨的秘密組織,為鞏固和擴大鄣公山為中心的皖浙贛邊游擊根據地而鬥爭。(2)討論了有關各種政策問題。(3)決定成立皖浙贛獨立團。(4)為了加強領導,根據當時發展形勢和具體情況,決定劃分為5個特委。
由於省委的工作與鬥爭中心已轉移到皖浙贛邊界,會議決定將閩浙贛省委改名為皖浙贛省委,並決定將皖浙贛邊區游擊隊重新劃分為5個地區,即贛東北、皖贛、上浙皖、開婺休(後改為浙皖)、下浙皖。
為了加強組織領導,省委決定組成新的省委,關英為書記,余金德、劉毓標、李步新、滕國榮、王慶豐、邵長河等為省委委員。同時決定劉毓標為組織部長,滕國榮為宣傳部長,邵長河為少共省委書記。並決定由余金德、王慶豐、邵長河、趙禮生、何英5人分別擔任贛東北、皖贛、上浙皖、開婺休、下浙皖特委書記。關英和滕國榮主持省委日常工作。

會議意義

鄣公山會議是皖浙贛邊游擊戰爭的重要轉折點。從此結束了各游擊區獨自為戰的局面,實現了皖浙贛省委統一領導,開創了皖浙贛邊游擊區鬥爭的新局面。
會後不久,正式成立了以皖南獨立團為主幹的擁有800餘人的皖浙贛獨立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