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盧古城遺址

位於萊西市周格莊鄉古城莊東北角,距萊西市區約5.2公里。公元前567年,齊靈公滅萊子國時修築了此城,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鄒盧古城遺址
  • 位於萊西市周格莊鄉古城莊東北角
  • 修建時間:公元前567年
  • 長約:500米
遺址簡介,遺址詳情,遺址歷史,

遺址簡介

位於萊西市周格莊鄉古城莊東北角,距萊西市區約5.2公里。公元前567年,齊靈公滅萊子國時修築了此城,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遺址詳情

屬於文物保護範圍的西城牆已成了一條小路。“城牆”遺蹟長約500米,中間被一條水泥路分隔成南北兩段,北段有一段長約150多米,寬約2米“城牆”保存比較好。而西城牆南段已成為古城莊居民進出的通道,因頻遭拖拉機、車輛等載重物壓力,幾乎與一般道路相同,較難辨識古城城牆痕跡。
西城牆與南城牆交匯處有一溝渠,為南北走向,四座字跡已被磨平的石碑橫臥其上,成為石橋。當考察隊員發現了保存相對較好的南城牆遺蹟時,只見“城牆”高出地面半米多,長約400多米。
鄒盧古城的護城河,僅西護城河的一段保存較好,約100多米長,平均有七八米寬,現在的作用就是用來灌溉作物。

遺址歷史

漢文帝時,曾設鄒盧縣,屬膠東國。隋文帝十六年,又於鄒盧古城址置盧鄉縣治,唐貞觀元年撤廢,成為雜姓自然村落,被稱為“古城裡”。鄒盧古城呈正方形,城池長500米,占地375畝。城牆為泥土夯築,四周有護城河。
解放初期,城牆約有2米多高,當時還有西城門,城門邊還有一根1米多長、20厘米見方的石柱,村民多用做修理斧、鋤等農具的輔助用具。後來,村民扒城牆土墊圈堆肥,漸漸將城牆攤平。
在考察西城牆時,考察隊員意外地發現了古城牆磚。這就是當時建造鄒盧古城最終廢棄的磚。磚長36厘米,寬18厘米,厚5厘米。據說在鄒盧古城遺址東北隅散棄碎磚甚多,村民偶爾還挖出過銅錢。這種磚本來也算不上什麼謎,但村民們發現的不少古磚上,都燒鑄了一個巨大的手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