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瑞

鄒瑞(1619——1689),字養浩,號輯侯,廣東省豐順豐良鎮鄒家圍人,是南宋名臣鄒應龍後裔。他天資聰穎,膽大心細,自幼尚武,勤習騎射,勇武善謀。清初從軍後,輔佐吳六奇平定粵東,累建軍功。順治二年(1645),朝廷授為游擊將軍鎮守饒平。隨後,因忠於職守,軍功卓著,獲順治皇帝嘉許,賜彤弓廬矢。康熙二年加銜副將從一品職。康熙六年(1667),獲朝廷特授驍騎將軍並“誥封三代”殊榮,同年在璜坑社創建鄒家圍並立輯侯公宗祠。之後,奉命到湖廣平亂。康熙九年(1670),任湖廣德安府總兵。康熙十一年(1672)辭官,朝廷“恩賜原品”,奉旨還鄉,頤養天年。逝世後葬在廣東省大埔古野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鄒瑞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廣東省豐順縣豐良鎮鄒家圍
  • 出生日期:1619
  • 逝世日期:1689
  • :養浩
鄒瑞,字輯侯,廣東豐順豐良鎮人。清初湖廣德安府總兵,以智勇雙全聞名,曾義救大埔木窖村村民。
“氣沖霄漢,音吐宏鐘。劍立營門,栗烈風霜之概,旗新壁壘森嚴,刁斗之容。海天指日靜波濤,初呈韜略,荊地長年銷烽燧,載奏膚功。挾纊分羹,歡動嫖姚幕下,輕裘緩帶,澤留峴首碑中。名經垂乎竹帛,身樂隱於林叢。試看此日丹青,昂藏軀幹,猶想當年鞍馬,磊落心胸。”
鄒瑞鄒瑞
大埔楊纘緒(曾任陝西道、浙江道監察御史等職)的這則《輯侯公像贊》所描寫的就是清朝初年湖廣德安府總兵鄒瑞,他系豐順籍人士。據《鄒氏族譜》記載:“鄒瑞,字輯侯。清初從軍勇武善謀,累建軍功,順治二年,朝廷授公游擊將軍,鎮守饒疆,康熙二年加銜副將從一品職,康熙九年特授驍騎大將軍任湖廣德安府總兵,統轄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省軍務。五十五歲辭官奉旨還鄉,皇上恩賜原品,誥封三代。於康熙六年(1667)在璜坑社創建鄒家圍並立輯侯公祠。”
習武投軍
璜坑社自古以來都有習武的風氣,鄒瑞年少時就喜歡習武,常抱俠義心腸。一年夏天,一位40來歲的湯坑人挑著一擔魚苗來到璜坑社田心村。這位賣魚人是一位比較刁鑽的人,他一邊用勺子舀著魚苗一邊算著數,但是買魚苗的人並不知道他是怎么算的,大都稀里糊塗地付錢了。年輕氣盛的鄒瑞見自己的鄉親受欺騙,便把湯坑賣魚人的兩籮筐魚苗倒在旁邊的池塘里。於是,這位湯坑人把鄒瑞告到官府,結果官府判鄒瑞的父親賠償50個大洋。他的父母一氣之下把他趕出家門,他只好住到離家有一公里遠的瓦窯里。鄒瑞的二嫂非常疼愛這個調皮的弟弟,每天悄悄地給他送飯。在這個瓦窯里住了好長一段時間,鄒瑞感覺到這樣下去也不是個辦法,決定獨自到外邊闖蕩一番。
但是,闖蕩幾年後的鄒瑞,並沒有混出個人樣,只好硬著頭皮回到家鄉。鄒瑞回到豐良,適逢吳六奇從浙江海寧回來,便迫不及待地去拜訪這位兒時的好友。原來,吳六奇是豐順豐良南廂大衙人,略涉詩書,因家道敗落外出流浪至浙江海寧袁花。在袁花一個叫查伊璜(即查繼佐)的人見他相貌偉奇,斷定必非泛泛之輩,便收留他並鼓勵他、教導他,使他奮發向上。吳六奇這次回來,是聽說潮州一帶海盜出沒,官府決定出兵剿匪,他想召集一些朋友投靠明末地方軍剿匪,用當時的話說是“寓兵於農,設團練以訓習鄉眾,地方晏然”。鄒瑞聽他這么一說,覺得自己少時所學的一番武藝確實也該找一個地方來用一用了,投軍是一個最好的辦法。就這樣,吳六奇召集了30多位朋友一起投軍,這就是所謂“率眾歸順,維持封疆”,鄒瑞就是其中的一位。
智退海盜
投軍不久便有海盜黃海如進犯潮州,潮州府急忙召開各級官員會議,準備迎戰海盜。但是誰來帶兵迎戰呢?吳六奇和鄒瑞兩人一合計,自告奮勇“請為嚮導,直趨潮城”帶兵迎戰。
吳六奇、鄒瑞選定了一個良辰吉日,出東南方休門(當時有 “休門最好見君王” 一說),從豐良出發連夜趕到公式隍,攔下所有船隻,然後做飯。吃過晚飯,稍作休息,三次號角之後,便起兵由韓江直往潮州城。
但是,吳六奇和鄒瑞所帶兵士並不是很多,為了虛張聲勢,鄒瑞建議準備大批水勺和豆油,在勺子裡裝上豆油和可燃物質,點燃後,讓其在韓江上漂流。吳六奇採納了鄒瑞的建議。深夜時分,部隊浩浩蕩蕩地開往潮州城,韓江的江面上燈火通明。黃海如接到報告,馬上來到江面查看,見如此氣勢,不明就裡,馬上下令撤出潮州。吳六奇與鄒瑞乘勝追擊,迫使海賊逃遁入海。從此,人們都以“智勇雙全”來形容鄒瑞。
據說,還有一件事可以體現鄒瑞的“智”。據《阮通志》《海陽志》記載,吳六奇和鄒瑞是在順治七年降清的,降清後就在康熙二年,鄒瑞出任“標署守備管中軍游撃事”。當時有一支擁有“反清復明”背景的武裝占據馬頭山,在馬頭山築寨哨聚,打家劫舍,為首的叫杜輝。那年十一月,鄒瑞獲悉杜輝有脫離“反清復明”組織的意願,便以減少傷亡等為理由,建議時任饒平鎮掛印總兵官的吳六奇以安撫的策略來處理,從而受到朝廷的嘉獎。
義救村民
當然,最讓今璜溪人所得意的是鄒瑞處理大埔縣木窖村(今名沐教村)事件,因為那件事不僅體現了鄒瑞的俠義心腸,還使他這一善舉澤被後裔,以至現在的沐教村村民對鄒瑞乃至鄒氏子孫都感恩戴德。
據傳康熙三年(1664),福建省平和縣大溪里蔡滿因有軍功,將出任惠州協鎮。然而蔡滿為籌措盤纏,竟綁架紹安縣富豪丘滿觀,索取贖金千元。事為大埔縣木窖村民黃伊日、黃伊萃偵悉,於是集鄉民20多人,於大埔鹹水溪伏擊蔡滿,盡虜蔡滿主僕8人。蔡滿之妻投訴於饒平總兵吳六奇。吳六奇便派豐順的鄒瑞等人和大埔的知縣禹昌允圍剿黃伊日等。黃等抗拒官兵不敵,引火自焚。鄒瑞等部進駐木窖村後,吳六奇以木窖村屬“匪村”的名義,令鄒瑞等誅殺全村村民。但鄒瑞不忍無辜的村民被殺,便協同同鄉楊貞、湖寮的藍逢在包圍木窖村的主要路口燃燒火把為村民照路外逃,並向村內射進箭書,書曰:“有火之路是生門”。有相信者便向火光處逃跑,軍士便讓村民留下頭髮以便交差。
據記者走訪的鄒國雄等人介紹,上世紀70年代時任鄒家圍生產隊長的鄒其睬隨團到大埔沐教村參觀農業時,村民們得知團里的鄒其睬是來自豐順豐良鎮鄒家圍,家家戶戶都煮好甜甜的綠豆湯,等待著參觀團光臨,見到鄒其睬都以“恩人”相稱,並告訴他村里所建的鄒瑞祠就是為了紀念鄒瑞的功德的。2010年3月6日,鄒家圍鄒瑞公後裔鄒家皿一行7人前往沐教村尋蹤,便親身體驗到了沐教村民對鄒氏的感恩之情。難怪清朝平南王尚可喜稱讚鄒瑞說:鄒瑞將軍在饒邑(因饒平北與大埔縣接壤之故,當時也將大埔稱之為饒邑)木窖村救生命逾萬,功深積德善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