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生平
光緒十一年(1885)秋以隨員身份出訪英、俄,歸國後於1896年在湖北武昌創立輿地學會,從事
地圖譯繪工作。編繪地圖多用圓錐投影法,並標明比例尺。輿地學會共譯繪中外輿圖700多幅,推動了中國近代地圖事業的發展。還在學校教授地理課程,著有《西征紀程》、《湖北地記》、《中國海岸記》等。
鄒代鈞自幼受家風薰陶, 精研史地, 通測繪學。光緒五年〈1879年〉補縣博士弟子員。謹遵父鄒世繇之命,蒐輯乃祖鄒漢勛之遺著, 千里迢迢,謁
左宗棠於甘肅酒泉軍次,求為校訂。宗棠以代鈞為故人之後,“ 喜甚, 畀以剞劂之資, 飭代鈞還山校刊。訖事,代鈞仍以父命奉遺書來金陵, 乞余為敘。”〈
左宗棠 :《鄒叔子遺書序》〉
光緒十一年(1885年),經兩江總督
曾國荃推薦,隨太常寺卿
劉瑞芬出使英俄。正逢英帝國欲爭哲孟雄〈即錫金〉為印屬小國,清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郵資
劉瑞芬與英人交涉,劉召集隨員商議,諸人相顧無語,獨代鈞引古證今, 論述哲孟雄與西藏的歷史的淵源,證其不屬印度,使館參贊英人
馬格里支持代鈞的意見,”代鈞系
地理學家, 其言鑿鑿,如據以譯復英外部, 保證萬無一失。" 劉瑞芬採納了
馬格里的意見,英外部果無詞以對。但清庭昏瞶,喪權辱國,結果還是英國侵占了哲孟雄。代鈞在公餘之暇,遍購歐美諸國地理圖冊書籍,潛心研究,發現了我國地圖的經緯度與地球上的實際里數不相符 (即"度里相差")的原因,是因為當時
中國地圖測繪上所用的尺不準確的緣故。他認為要糾正這個問題, 必須象西方一樣以地定尺,有了準確的尺,才會有準確的故。從而確定以法國的邁特〈米突尺〉來製造出一種在中國專門用於
測繪地圖的尺。根據他的計算,中國輿地尺為邁特的一百萬分之三十萬八千六百四十二,即0.308642邁特。從此, 我國繪製地圖,才有了標準尺寸。代鈞隨使英俄歸國,被薦為會典館纂修。時湖廣總督
張之洞又電調他兼任湖北全省地圖測繪事宜。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 在陳立三、
汪康年、吳德瀟等維新派人士的贊助下, 獨資在武昌巡道嶺創辦中國第一個地理學會一-
輿地學會。 後
張之洞開譯書局, 仍留代鈞負責海國地圖的編輯, 1898年1月,湖南維新派人士熊希 齡、
譚嗣同、唐才常等在六堆子教廉堂聚會,成立政治學術團體
南學會。學會推皮錫瑞、黃 遵憲、
譚嗣同、鄒代鈞等主講,並創辦《湘報》。清末著名思想家郭嵩燾的公館養知書屋也在六堆子,其房屋現均不存。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 管學大臣
張百熙奏以代鈞任編書局總纂兼學務處提調官。次年任《
欽定書經圖說》纂修兼校對官, 書成, 開任分省補用直隸州知州。
張之洞辦
兩湖書院, 聘代鈞為地理教席。後
張之洞調任軍機大臣, 兼管學部, 代鈞補員外郎, 遷參事廳行走, 均以病辭。後又被薦為京師大學堂地理
總教習。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 編繪《江蘇全省輿圖》, 甫脫稿, 即病逝於武昌。
代鈞創辦輿地學會,克盡篳路藍縷之功。後雖往來京滬湘漢,服官四方,仍以圖局自隨,編繪中外總圖分圖千餘幅。所繪地圖, 由於取材於中外名圖或實測地圖,又採用新法編繪。同時,對於製圖所依據的資料,包括中外名圖,均進行了審核、修訂、選譯。印刷則用新式的爛銅版法,此法據說是代鈞派其族弟鄒繼篤假裝啞巴, 在日本印刷所秘密學來的。因而,鄒氏地圖精審、清晰、美觀,享譽於一時,為中外各方所重視。當時參加輿地學會工作的有
鄒世可〈
伯宗〉、永良〈易卿〉、永眩〈煥庭〉等人。
鄒代鈞死後,其學生
周震鱗(字道腴)以老師身後蕭條,遂出面與清政府交涉,由學部價購輿地學會地圖圖片和測繪儀器。輿地學會亦改為陸軍輿地學會,即湖北軍事測量局之前身。所得價款作回鄉安葬代鈞和遺屬贍養的費用。代鈞族侄
鄒永暄慨鄒氏地學頓衰,鄒氏地圖不復見於世,乃憤而繼之。
主要成就
鄒代鈞是中國沿革地理向近代地理科學轉變過程中的重要人物,其在地圖繪製與出版方面的成就尤為卓著。他復興和推廣了三角測量法與經緯度表示法的運用,同時採用統一的比例尺和投影法替代了中國傳統的“計里畫方”的方法,推進了中國地圖繪製向近代科學方法體系的邁進。他創立“輿地學會”,專門經營地圖出版事業,開中國民營地圖出版之先河,推動了地理學的重要語言--“地圖”的普及和推廣。因其在地圖繪製與出版方面的卓越成就,而被晚清地理學界稱為“新化派”,對中國近代地理學的形成和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著作
1903年出版了由鄒代鈞主編的《中外輿地全圖》,它是我國公開出版的最早的一本(教學)地圖集。清末,由鄒代鈞任總編纂的“大清會典館”,1898年出版有全套《大清會典圖》44冊,及鄒收藏的1851年(鹹豐七年)由譚光榘、李兆洛編的《皇朝一統輿地全圖》、1863年(同治二年)編的《皇朝一統輿圖》等是清末名著。
鄒代鈞有關地理學的論著《上會典館書》、《湖北地圖測繪章程》, 對測天度、測地面和繪圖都有詳盡而慎密的論述, 提出了當時適用的測繪地圖的準則。代鈞既發揚了乃祖漢勛的地學思想, 又善於嘗習和吸收西方地學理論和繪圖經驗熔中西於一爐, 把我國地圖繪製的實踐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代鈞勤於著述, 有《光緒湖北地紀》二十四卷;《京師大學堂中國地理講義》六卷, 《直隸水道記》二卷 ;《中國海岸記》四卷 ;《會城道里記》二卷 ;《中俄界記》三卷 ;《蒙古地記》二卷 ;《日本地記》四卷;《西域沿革考》二卷 ;《西圖譯略》十二卷; 《英國大地誌》十卷;《西征紀程》四卷; 《中外輿圖》六十八幅; 《湖北全省分圖》(1908)、《湖南全省分圖》;《西藏全圖》、《皇朝直省圖 [輿圖]》(1903)(1907)、《西征紀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