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其子鄒興鉅,
人物生平
鄒永暄字煥庭, 因家境貧寒到武昌謀生, 與鄒代鈞相遇, 代鈞便留永暄在輿地學會一面讀書, 一面學習繪圖。永暄學習刻苦, 辦事勤奮, 甚得族叔的器重。後又由代鈞所遣, 在上海另行開辦亞新輿地學會。代鈞謝世後, 永暄將在上海的亞新輿地學會遷回武昌細橫街〈今民主路〉, 後改名亞新地學社。創業伊始, 只徒弟楊光華、鄒朴臣數人, 後逐漸擴充到近百人, 業務也拓展為繪圖、嵌刻、製版、印刷、發行五部。設備技術不斷改進,印刷機也改為機動, 同時興建新廠房, 將發行部遷到武昌都察院18號。19 世紀20年代, 是亞新的興盛時期, 除武昌的本部外, 還在南京、上海、廣州、成都、長沙等地開設分社。編印地圖30餘種行世, 鄒氏世業, 得以光大。 所刊諸圖, 皆經同仁肆力搜求, 殫精刻繪, 銅版石印, 著色七套, 於是鄒圖復見重於 世。永暄年60時, 以社務交付其子興鉅。
其子鄒興鉅
鄒興鉅, 字伯庾, 武昌方言館畢業後, 東渡日本, 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地理專業。回國後, 曾在瀋陽東北大學、武昌高等師範教授地理。他接辦亞新地學社後, 對繪製、出版地圖十分認真, 根據調查測繪結果, 隨時改正, 附以表說, 以供參考。水道則源流俱晰, 山嶺則脈落悉陳, 至於疆域之廣狹, 都會之位置, 物產之盈虧, 道路之通達, 無不一一詳載。而且稿出必勘, 付印必校, 校對再三,如此慎之又慎, 因而每一圖出, 風行海內外。他為了完成其族祖未竟之志, 編著了《華英對照列國圖》四十幅, 《中國分省圖說》二卷, 還著有《春秋戰國圖說》四卷, 《中國歷代疆域戰爭合圖》四卷等。協助其成的, 有其妹夫歐陽纓, 後亦成為有影響的地圖編制專家。
1938年武昌淪陷前, 興鉅即將亞新地學社所有圖片底本及印刷器械運至新化縣城西門外的薪莊, 繼續出版各方面所需地圖, 又新出版了各種抗戰地圖。還得到國民黨當局的特許, 承制五萬分之一的《中國航空圖》《日本航空圖》等軍事詳圖。這幾種地圖是1939年測繪, 1940 年製版, 後陸續印出的。在印刷過程中, 因缺柴油和機泊, 發動機發動不了, 由楊理和設計一套木結構牛拉齒輪磨盤帶動印刷機。有一部分銅板材料, 為抗日機空襲藏在郊外河邊, 被國民黨軍隊用炸彈炸魚時炸毀,損失頗重。在艱苦的歲月里, 興鉅克服了各種困難, 雖染沉疴, 仍編圖不輟, 終於一病不起,1940年病逝於新化。時永暄已年逾八十, 困難日熾, 事業維艱, 又老來傷子,遂病重在床, 乃電召興鉅之子鄒新核回鄉, 以繼世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