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溫克民族傳統社會與文化》是2007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白麗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鄂溫克民族傳統社會與文化
- 作者:白麗民
- 出版時間:2007年08月05日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頁數:228 頁
- ISBN:9787030192998
- 類別:考古歷史類圖書
- 定價:280 元
- 開本:大16開
- 裝幀:精裝
《鄂溫克民族傳統社會與文化》是2007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白麗民。
《鄂溫克民族傳統社會與文化》是2007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白麗民。內容簡介《鄂溫克民族傳統社會與文化》一書,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對鄂溫克民族的文化遺產進行了詳細介紹,並從自然風光、服飾、飲食、居舍、生活用品、生產交...
鄂溫克族(俄語:Эвенки,舊稱通古斯或索倫)是東北亞地區的一個民族,主要居住於俄羅斯西伯利亞以及中國內蒙古和黑龍江兩省區,蒙古國也有少量分布。在俄國被稱為埃文基人。鄂溫克是鄂溫克族的民族自稱,其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鄂溫克民族的語言文化具有獨特性,屬阿爾泰語系之通古斯語族北語支,在日常...
鄂溫克民族絕大部分信仰薩滿教,牧區的也信奉佛教,也有少部分人信奉東正教。薩滿教是一種萬物有靈論的原始宗教,形成於原始社會後期。因滿--通古斯語族各部落的巫師稱為"薩滿"而得名。鄂溫克族信仰主要包括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圖騰崇拜、薩滿教活動。薩滿教認為,薩滿是人和神的聯絡者。薩滿教沒有經典教義,沒有共同...
(二)積極為獵民提供優惠、健全的社會福利,其中包括居住環境、住房條件、醫療保障、教育投資、人才培養等,使鄂溫克獵民能享受到社會發展帶來的豐碩成果。(三)積極保護和搶救鄂溫克民族的文化遺產,尤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留和搶救應成為當務之急,如鄂溫克民族的語言、民歌和傳統技藝等,並積極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
鄂溫克族瑟賓節,流傳於黑龍江省訥河市興旺鄂溫克民族鄉的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瑟賓節是鄂溫克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瑟賓”是鄂溫克語,意為“歡樂、祥和”,是鄂溫克族人的狂歡節,部落里的男女老幼,穿上節日盛裝,相聚在嫩江邊的河穀草灘,共度佳節,傳統的鄂溫克族瑟賓節民俗活動包括:祭祀山神...
敖魯古雅是鄂溫克族居住的部落,位於呼倫貝爾市根河市最北部的敖魯古雅河畔,根河市西郊,是鄂溫克族最遠也是最神秘的一個支系居住的地方。敖魯古雅,也稱馴鹿鄂溫克人,意為楊樹林茂盛的地方。17世紀中葉,馴鹿鄂溫克人從貝加爾湖流域一帶,遊獵遷徙到大興安嶺密林中,靠狩獵和飼養馴鹿為生。他們被稱為“使鹿部落”和“...
鄂溫克族樺樹皮製作技藝是珍貴的民族工藝瑰寶,它繼承祖先三千多年的優秀傳統,成為鄂溫克族人的民族文化符號,具有民族學、歷史文化和民族手工藝史等多方面的研究價值。傳承人物 吳旭升,男,鄂溫克族,內蒙古自治區根河市人,樺樹皮製作技藝(鄂溫克族樺樹皮製作技藝)傳承人。 2017年12月28日,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
“扎恩達勒格”是鄂溫克族山歌和小調類歌曲的總稱。自由舒展的曲調充滿了濃郁的山野氣息,明澈而開闊的旋律將對鄂溫克人對故鄉的讚頌勾勒得清新感人,如同湖面的粼粼波光靈動而自由。2008年6月,內蒙古自治區鄂溫克族自治旗申報的鄂溫克族民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史淵源 鄂溫克族文學脈絡的...
鄂溫克搶樞是鄂溫克民族同自然界搏擊中流傳下來的一項古老的民間傳統體育競技遊戲項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鄂溫克語中,搶樞叫“樞體能”。搶樞中的“樞”在鄂溫克語中是“銷子”之意,是指遊牧民族所使用的勒勒車的車軸上固定車輪的木製卡銷。“體能”在鄂溫克語中是“搶”的意思。搶樞中所用的器材有一根...
第一節 傳統社會組織 第二節 親屬稱謂 第三節 誕生禮 第四節 婚姻習俗 第五節 喪葬習俗 第六節 歲時節日習俗 第七節 傳統體育遊戲 第五章 達斡爾族文化的變遷與發展 第一節 達斡爾族文化變遷的起因 第二節 達斡爾族文化變遷的狀況 第三節 達斡爾族文化事業的發展 鄂溫克族文化研究 第一章 ...
第二節歷史與文化 第三節社會經濟文化 第四節姓名文化 第二章鄂溫克族語言文化 第一節族稱及其文化內涵 第二節鄂溫克語的文化結構 第三節鄂溫克語與外來語言文化的關係 第四節鄂溫克語中外來語言文化的特徵 第三章鄂溫克族服飾文化 第一節服飾文化的內涵及特徵 第二節服飾原料及加工藝術 第三節索倫鄂溫克族服飾...
本書詳細介紹了鄂溫克族的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展示了鄂溫克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和民族風俗,從其生活方式到各個歷史時期的遷移變遷。史料豐富,內容詳盡。對於社會了解鄂溫克族具有科普性讀物的作用。作者簡介 吳守貴,鄂溫克族,阿本千氏,1930年12月22日,生於內蒙古布特哈旗(今扎蘭屯市)海列鐵村獵民家庭。1946年...
第二節社會變遷與草原生態環境 一、生態環境的現狀 二、影響生態環境的因素分析 第三節扶貧模式的新嘗試 一、貧困的窘境 二、扶貧模式的新嘗試 第四節商品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經濟調適 一、早期商品交換與經濟調適 二、經濟結構變化與鄂溫克族的發展 三、工業化的機遇和挑戰 第六章傳統文化的重構 第一節節日儀式的...
七、確立鄂溫克民族節日——“瑟賓節”參考書目 後記 序言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個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共同締造了偉大的祖國。鄂溫克族,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是我國人口較少的北方古老的森林狩獵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的文化。鄂溫克族,發源於貝加爾湖一帶,1689年9月...
“鄂溫克”一詞的原始含義 關於族源的說法 關於族源的三種學說 “鳥力楞”、“毛哄”和“基那斯”狩獵生產和牧養馴鹿 第二章 回首戰火瀰漫的歲月展望幸福美好的明天 旗佐制度的建立 貢貂之役 保家衛國的歷史貢獻 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鬥爭 新社會和新生活 第三章 感受鄂溫克風情體驗原生態文化 服飾風俗 飲食風俗...
達斡爾族是中國56個民族之一,主要分布於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梅里斯達斡爾族區、鄂溫克族自治旗一帶;少數居住在新疆塔城、遼寧省等地。達斡爾族居住地最早記載為討浯兒河(今洮兒河),明初遷往黑龍江以北;17世紀中葉因中俄邊疆戰事,清政府為鞏固後方,達斡爾族最初遷往...
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根河市郊外,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使鹿鄂溫克”就生活在那裡,現不足230人,是我國迄今惟一飼養馴鹿和保存“馴鹿文化”的民族。這一部落是我國北方“三少民族”之一的鄂溫克族的一個分支,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一直處於原始社會末期父系氏族社會時期,他們生活在大興安嶺之中,額爾古納...
在黑龍江,七游,石勒喀河洞穴中發現了具備鄂溫克族體質特徵的頭蓋骨,與頭蓋骨一起還發現了貝加爾湖地方特有文化與裝飾。符合鄂溫克人的傳說。傳說中鄂溫克人的祖先生活在勒拿河、“拉瑪”湖(即貝加爾湖)。另一傳說,他們的故鄉在黑龍江上游石勒喀河一帶。總之,鄂溫克人生活在貝加爾湖以東和黑龍江上游石勒喀河一帶的...
景區內的《敖魯古雅》演出現場將使用多聲道環繞立體聲印象,高科技LED多媒體燈光完美還原寒帶森林的空曠幽謐,《敖魯古雅》是極地森林部落少數民族原生態生活形式的綜合展演,這不僅填補了文化市場上的空白,更是使鹿鄂溫克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里程碑。歷史文化 在內蒙古呼盟根河市最北部的敖魯古雅河畔,大興安嶺深處的滿歸...
論述鄂倫春族、鄂溫克族、赫哲族、達斡爾族、蒙古族、錫伯族、朝鮮族綜合性薩滿教祭禮舞蹈的藝術特徵,文化內涵與象徵體系;論述朝鮮族祭月中乞粒派農樂舞與滿族恰克拉人婚禮舞蹈的象徵意味,其中的性愛舞蹈表現了先民的生存意識。二、史詩時代的薩滿教舞蹈及其象徵 史詩是神的時代向人的時代過渡的英雄時代的社會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