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Brief Introduction)
中文名稱( Chinese)
| |
其它中文名稱( Chinese[OTHER])
|
|
拉丁文學名( Name)
| Otogornis
|
發音( Pronounced)
|
|
時代( Period)
| 白堊世早期
|
分布( Found in)
|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旗 查爾查布地區
|
發現地層( Stratum)
|
|
食性( Diet)
|
|
典型體長( Length)
|
|
推測體重( Mass)
|
|
發現者( Discoverer)
|
|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 Hou,1994
|
綱( Class )
| Aves 鳥綱
|
亞綱(Subclass)
| Enantiornithes 反鳥亞綱
|
目( Order)
| Incertae sedis 目科未定
|
屬( Genus)
| Otogornis 鄂托克鳥
|
模式種( TYPE SPECIES)
| O.genghisi 成吉思汗鄂托克鳥
|
其它種( OTHER SPECIES)
|
|
錯誤歸屬種( MISASSIGNED SPECIES)
|
|
保存了左右肩胛骨、烏喙骨、一對
肱骨和部分指骨,這是被內蒙發現的唯一中生代鳥類,雖然保存不全,但它的原始性很明顯,骨骼的骨壁厚,都不是中氣骨骼,肱骨沒有氣窩,它比
遼寧朝陽地區的鳥類較原始,但總體看都屬反鳥類,它和華夏鳥可能最為接近。
恐龍足跡世界(七)(圖)
鳥類足跡
在恐龍足跡里居然還混雜有密密麻麻的鳥腳印兒!
在
鄂托克旗,其實很早就發現過4~5厘米長的密密麻麻的小型三趾足跡,而且其中穿插著很多獸腳類恐龍的足跡(圖 )。在這裡還沒有發現鳥類化石之前,科學家還不敢確定這些腳印究竟是鳥類的還是小型獸腳類恐龍留下的。直到後來在鄂托克旗曾先後發現了兩件鳥類骨架化石(被分別命名為“鄂托克鳥”和“查布華夏鳥”)後,我們對比研究了鳥骨架化石和這些小型三趾足跡化石周圍的岩石的岩性(岩性是指反映岩石特徵的一些屬性,如顏色、組成成分、結構等),發現它們的岩性是一致的,於是才大膽地判斷,在
白堊紀早期,這裡的確生活著鳥類(圖 )。
鳥類足跡的保存一般有這樣的特點:保留足跡的密度較大,而且方向不一致,沒有明顯的類似恐龍足跡那樣的完整連續的行跡。我們發現的密密麻麻的小型三趾足跡,比較符合鳥類行走或停留的特徵。
我們嘗試分析了這批鳥類足跡,初步判斷這種三趾的鳥類足跡與現生的鴴形目中的金眶鴴的足跡最為相似(圖 )。金眶鴴是一種在水岸邊生活的涉禽。據此我們推測,在白堊紀早期,
鄂托克旗一帶水草豐美,地上行龍,空中飛鳥。
鄂托克鳥 - 鄂托克鳥
其它
中文名稱( Chinese【OTHER】)→ ?
鄂托克鳥 - 所屬
綱( Class )→ Aves 鳥綱
亞綱(Subclass)→ Enantiornithes 反鳥亞綱
目( Order)→ Incertae sedis 目科未定
屬( Genus)→ Otogornis 鄂托克鳥
模式種( TYPE SPECIES)→ O.genghisi 成吉思汗鄂托克鳥
其它種( OTHER SPECIES)→ ...
錯誤歸屬種( MISASSIGNED SPECIES)→ ...
時代( Period)→ 白堊世早期
分布( Found in)→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旗 查爾查布地區
發現地層( Stratum)→ ?
食性( Diet)→ ?
典型體長( Length)→ ?
推測體重( Mass)→ ?
發現者( Discoverer)→ ?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
Hou, 1994